關注【本頭條号】更多關于制度、流程、體系、崗位、模闆、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圖書、文案、報告、技能、職場等内容,弗布克15年積累免費與您分享!
閱讀導航→
01 生産成本控制措施模闆
02 采購成本控制措施模闆
03 質量成本控制措施模闆
04 人力資源成本控制措施模闆
财務部
生産成本控制措施一、了解生産成本構成
生産成本主要由三部分費用構成: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制造費用,其中制造費用包括間接材料、間接人工、其他制造費用等。
二、生産成本控制思路
生産成本控制是指在産品的生産制造過程中,對成本形成的各種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準嚴格加以監督,發現偏差就及時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從而使生産過程中的各項資源消耗和費用開支限在标準規定的範圍之内。
三、生産成本控制權責
1.生産部負責對直接材料的消耗指标、領用、投料程序、标準工時、加工單價等作出明确的規定。
2.财務部負責對制造費用分攤做出規範及生産成本的核算及生産成本績效的呈報。
四、制定成本标準與費用分攤準則
1.産品生産成本的控制,可采用标準成本控制法,其主要特點是把成本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後分析考核結合起來。
2.标準成本是在一定條件下制定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的控制标準,是進行生産成本控制的準繩,它應包括成本計劃中規定的各項指标。
3.在确定生産成本控制标準時,必須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計算。
4.選擇合适的方法确定生産成本控制标準。企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計劃指标分解法、預算法、定額法三種,具體說明如下圖所示。
5.在确定生産成本标準時,需要正确處理成本指标與其它技術經濟指标的關系(如和質量、生産效率等關系),從完成公司總體目标出發,經過綜合平衡,防止片面性。
五、生産成本形成過程中的監控措施
監督生産成本形成過程,即根據生産成本控制标準,在生産作業進行過程中,對成本形成的各個環節、成本指标的執行情況、影響指标值的各項條件(如設備、工藝、工具、工人技術水平、工作環境等),進行經常性的檢查、評比和監督。
(一)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
1.材料費用監督、控制的職責劃分
(1)車間質量檢查員要監督按圖紙、工藝、工裝要求進行操作,實行首件檢查,防止成批報廢。
(2)車間設備員要按工藝規程規定的要求監督設備維修和使用情況,不合要求不能開工生産。
(3)倉儲部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
(4)生産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産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計量标準的執行。
(5)生産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具體職責包括經常收集材料消耗資料文件,分析對比、追蹤原因,并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
2.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重點
(1)查核直接材料、間接材料成本的計算,必須符合公司及國家有關成本核算規定。
(2)查核當期直接材料、間接材料耗用數量及單位用量。
(3)查核領用、退庫程序及計價方法必須符合規定。
(二)人工費用的日常控制
1.人工費用的控制重點
(1)外包人工必須符合相關的規定。
(2)當期直接人工、間接人工記錄及其工作内容。
2.人工費用控制職責劃分
(1)車間勞資員對生産現場的工時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勞動組織的調整、獎金、津貼等的監督和控制,并對上述有關指标負責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尋找原因。
(2)生産調度人員要監督車間内部作業計劃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産、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停工、加班、加點等。
(三)間接制造費用的日常控制
1.核查生産部的各項管理費用、車間經費等,設有定額的按定額控制,未設定額的按各項費用預算進行控制。
2.核查生産及非生産部門制造費用發生數是否在預算範圍内,有無超支情形。
3.核查制造費用報支,應依财務管理規範及範圍報支。
4.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分别由有關人員負責控制和監督,并提出改進意見。
财務部
采購成本控制措施模闆一、了解采購成本構成
采購成本的構成一般包括以下8個項目:直接及間接材料成本,工藝方法,所需設備、工具,直接及間接人工成本,制造費用或外包費用,銷售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供應商行業利潤。
二、采購成本控制具體措施
(一)材料成本控制措施
采購成本控制最有效的就是控制采購的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控制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
1.進行材料分類,把握主要的控制方向。進行材料的分類,确定重點材料然後在詢價、比價、談判、驗貨等各個環節上加以控制,最終使所采購的材料的價格降到最低。
2.選擇合适的采購方式。根據公司需采購的物料及采購量,結合該物料的市場供應情況,選擇合适的采購方式,能集中采購的不分散采購,并能盡量利用聯合采購的優勢。
3.公開采購,引入競争機制。企業應當公開采購的清單,廣泛接觸各廠家的業務人員,形成供應商之間的競争,這樣有利于價格的下降。
4.采購标準材料。标準材料因為大量制造、大量供應,其價格都不會太貴,如果訂做則價格往往會高出很多,使采購成本上升。
(二)采購價格控制措施
采購價格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加強采購價格的審核工作。
1.明确報價依據
(1)研發部負責提供新材料的規格書,作為采購部成本分析的基礎,也作為供應商報價的依據。
(2)非通用物料的規格書,一般由供應商先提供樣品,供研發部确認可用後,方予報價。
2.采購價格詢價、議價與初步審核
(1)供應商接到規格書後,于規定期限内提出報價單。
(2)采購部一般應挑選三家以上供應商詢價,以作為比價、議價的依據。
(3)采購專員以“單價審核單”一式三份呈部門主管(經理)審核。
(4)采購主管審核采購專員的報價,認為需要再進一步議價時,退回采購人員重新議價,或由采購主管親自與供應商議價。
(5)采購主管審核确認後的價格,呈分管副總審核,并呈總經理确認批準。
(6)主管副總、總經理均可視需要再行議價或要求采購部進一步議價。
(7)單價審核單經核準後,一聯轉财務,一聯由采購部存檔,一聯轉供應商。
3.價格調查
(1)已核定的材料,采購部必須經常分析或收集資料,作為降低成本的依據。
(2)本公司各有關單位,均有義務協助提供價格訊息,以利采購部比價參考。
(3)已核定的物料采購單價如需上漲或降低,應以“單價審核單”形式重新報批,且附上書面的原因說明。
(4)單價漲跌的審核流程,應同新價格審核流程。
(5)在同等價格、品質條件下,漲跌後采購應優先考慮與原供應商合作。
(6)配合公司成本降低策略,原則上每年應就采購單價要求供應商配合予以降價。
(7)采購數量或頻率有明顯增加時,應要求供應商适當降低單價。
(三)加強采購人員的管理,保證采購人員的廉潔
1.對内加強監督,對外向供應商申明本企業的政策。
2.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采購人員為了私利而損害本公司的利益。
質量成本控制措施模闆一、質量成本的構成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産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産品質量标準,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需求而産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一般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内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質量成本的構成及各成本項目的責任發生部門如下表所示。
二、質量成本管理控制的基礎措施
(一)做好各種定額管理工作
1.産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由技術部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2.産品的外購配套件消耗定額由設計部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3.設備的配件消耗定額由設備動力部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4.工具消耗定額由工裝部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5.勞動工時定額由人力資源部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6.質量成本費用由财務部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二)在公司内部制定合理、穩定的計劃價格
1.材料物資計劃價格由采購部歸口制定,由财務部統一管理。
2.工具計劃價格由工裝部歸口制定,由财務部統一管理。
3.備品配件計劃價格由設備動力部歸口制定,由财務部統一管理。
4.各工序的價格由生産部門負責歸口制定、管理。
(三)做好原始記錄的整理和數據的統計工作
1.質量原始記錄格式由生産部歸口制定。
2.材料物資原始記錄格式由各材料物資部歸口制定。
3.财務成本原始記錄格式由财務部歸口制定。
(四)做好計量裝置的配備工作
1.材料物資的計量裝置由物料控制部歸口購置管理。
2.汽、水、電的流量儀表由設備動力部歸口購置管理。
3.所有計量裝置由計量部負責統一校正、維修管理。
(五)建立質量成本管理責任責任制度
1.質量成本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各負其責、分級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則。
2.公司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在總經理領導下,由總會計師負責組織,以财務部為主,其它有關部門參加,對全公司質量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核算、經濟分析。
3.由總經濟師負責組織計劃部,其它部門參加,對全公司的質量成本進行控制和考核。
四、編制質量成本計劃
(一)質量成本計劃編制的規劃
以目标質量成本為方向,降低質量成本為保證,形成先進可行的質量成本指标體系。
1.季度質量成本計劃應以主要産品的單位質量成本計劃和分公司、車間及部門的質量成本計劃為重點。
2.質量成本計劃的編制工作由總會計師負責組織,以财務部門為主,銷售、技術、生産、計劃、供應、勞資等部門應給予密切配合并參與制定。
3.年度和季度的質量成本計劃指标草案由總經濟師審查後,提交總經理批準,然後下發全公司執行。
(二)質量成本計劃的内容
質量成本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内容。
1.降低質量成本的措施方案,包括改進技術、降低消耗、修舊利廢、改制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廢品、增加銷售、改進管理等多種措施。
2.按主要産品和質量成本項目分别編制産品質量成本計劃。
(三)編制質量成本計劃的程序
1.根據公司生産經營目标确定計劃期内産品質量成本的控制數字。
2.制定計劃期内降低質量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改進經營管理等節約物質消耗和勞動消耗的措施。
五、質量成本核算與統計
(一)收集質量成本數據
1.質量管理部于每年的1月份編制“年度質量成本計劃”。
2.每月26日,各部門按照質量成本核算流程圖規定的職責範圍填報質量成本部門統計表,報質量管理部。
3.每月28日,質量管理部會同财務部填報質量月報表。
4.各部門按質量成本費用彙總歸集表責任範圍填報質量成本各科目,每月29日報公司财務部。
5.每月3日,質量管理部編制上月質量成本月報表及附表。
6.質量成本計劃應與本公司經營計劃相協調,并成為經營計劃的一部分。
(二)統計、核算質量成本數據
質量成本采用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核算方法包括以下6種。
1.在公司财務部、質量管理部和銷售部分别建立質量成本核算台賬。
2.财務部負責統計核算在财務部列支的各項質量成本費用。會計人員在日常編制會計憑證時,應按照質量成本核算的要求,将有關質量成本的支出内容和金額單獨列出,并記入“質量成本核算台賬”。
3.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統計核算減産損失、降級損失等不在财務賬上直接反映的各項質量成本費用,并記入“質量成本核算台賬”。
4.銷售部門根據外部反饋信息和憑證進行統計外部損失成本,并記入“質量成本核算台賬”。
5.各分廠質量管理部門和成本會計分别統計核算發生在分廠的質量成本。
6.财務部門月末彙總編制公司質量成本月報表。月報表中的具體費用項目可根據“質量成本構成及責任部門一覽表”中的一、二、三級科目。
六、質量成本考核
質量成本計劃的實施情況由人力資源部依據質量考核的要求按月進行考核。
(一)公司級考核指标
1.主要産品(包括鑄件、鍛件、原材料件、闆焊件)的單位質量成本(元)。
2.
3.可比産品質量成本降低率(%)。
4.
(二)分公司、車間級考核指标
1.鑄件、鍛件、原材料件、闆焊件噸質量成本(元)。
2.産品的單位質量成本(元)。
3.白元總産值質量成本率 = [質量成本/(産品總産值/100)]*100%
财務部
人力資源成本控制措施模闆一、人力資源成本(簡稱為“HR成本”)控制的責任主體
HR成本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組建HR成本管理組織開始建立有系統、全方位的HR成本管理體系,即在公司内部建立以人力資源部為主、财務部配合的HR成本管理小組,該小組的主要職責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負責HR成本管理組織建設
負責指定公司下屬單位或各部門的HR成本管理的責任主體。
(二)負責HR成本預算管理
嚴格審核各項HR成本的預算,對預算外的人工支出予以嚴格監控,執行必須的審批程序,經批準後方能執行,盡可能控制HR成本的不合理支出。
(三)負責确定HR成本控制目标
調查、收集、整理社會或同行的HR成本信息、公司全部人工的HR成本信息,合理确定本公司HR成本控制指标及目标,定期發布公司各部門及下屬單位的HR成本控制标準。
(四)本企業HR成本信息管理與服務
1.監督檢查各部門及本公司下屬單位所提交報表數字,确保HR成本相關數據真實有效。
2.定期發布全公司HR成本狀況,提供下屬各單位需要的HR成本信息查詢服務。
(五)負責企業HR成本結算工作
負責召開每年HR的成本結算會,對有效控制HR成本或相對HR成本偏低的單位或部門進行獎勵,對相對HR成本偏高的單位或部門進行預警預報,必要時可于相關人員的考核中提出HR成本否決制建議。
二、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一)做好HR成本分析工作
HR成本分析的重點工作在于确定合适的分析指标,以全面分析HR成本的構成、數量與指标之間的關系。常見的HR成本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總量分析指标、成本結構指标、比率型指标三個方面。
1.HR成本總量分析指标
HR成本總量指标用人均HR成本、全員勞動生産率等指标來反映,具體如下表所示。
2.HR成本結構指标
HR成本結構指标主要是指一定時期内,HR成本某組成項目占HR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公式如下。
該指标可用來說明各組成部分在人工成本中的結構比例關系的變化,企業可根據指标的變動,分析其中具體的結構性變動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調整。
3.HR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
HR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主要通過HR成本産出系數、HR成本銷售收入系數、HR成本利潤系數、人事費用率、勞動分配率、成本費用總額中HR成本比重等指标來反映,具體如下表所示。
(二)确定合适的HR成本控制目标
随着企業的發展壯大,HR成本必然會不斷增長。所以,HR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決不是減少HR成本的絕對額,而是從投入産出的角度考慮一定量的HR成本投入所帶來的效益,如人均HR成本增長時,人均産值或人均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如何。
因此,HR成本管理小組應該根據本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确定如下所列的HR成本控制目标。
1.降低HR成本在總成本費用中的比重,增強産品的競争能力。
2.降低HR成本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強HR成本的支付能力。
3.降低HR成本在總産值中的比重,增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能力。
費用率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勞動分配率和人事費用率指标适合同行業的企業之間進行比較。
(三)建立HR成本支出統計台賬
為了方便對HR成本的支出進行分析,确保HR成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HR成本管理小組應建立HR成本統計台賬。
1.HR成本支出統計台賬包括但不限于HR成本彙總台賬、工資内外收入台賬(應含支付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職工社會保險台賬、職工福利費用台賬、教育培訓費用台賬、勞動保護費用台賬、非本單位職工的HR成本支出台賬、其他人工成本台賬等。
2.HR成本各種台賬的填報要求如下。
(1)一般應按本期實際發生數填報,除有單項規定外,不能按計劃數填報。
(2)要按“誰支付、誰統計”的原則登賬,如企業某下屬單位對外按項目承包,隻對單位支付項目承包費用,不直接支付工資報酬時,不統計為本企業的HR成本。
(四)加強HR成本控制結果的獎懲
對于HR成本管理得當的單位,應制定一些獎勵措施。
1.對照各部門、各下屬單位HR成本增收節支的程度,提取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作為獎勵基金,以調動各部門、各單位HR成本管理的積極性。
2.對于人均人工成本水平過高,又同時出現人事費用率、勞動分配率過高的單位,要提出預警預報,必要時實行成本否決制。
#财務部##财務##成本#
本文由弗布克原創,版權歸屬弗布克,歡迎轉發,禁止轉載,抄襲、洗稿,侵權必究。
領取本資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資源編号:426。
2.關注 評論 轉發,然後私信“資料”。
更多相關資料可點擊下面“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