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打交道,老有人說,你是”性情中人“。
每聽到這樣的“算不算贊”的話,我總是很尴尬。因為我真的不太理解“性情中人”的内涵和外延,我甚至覺得談了兩次話,你就認為我是“性情中人”,仿佛在調侃我。你還不如直接說我有點“土匪氣”,我還更容易理解。
性情中人當然講的是“真性情”,而不是裝出來的“性情”。
看周國平先生的《論真性情》,我仿佛對“真性情”明白了一、二。周先生說:“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内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那麼,從哪裡看得出這人是真性情還是裝性情呢?
第一為人,第二做事。同時還要看為人做事的一貫性。偶爾的表現都無法證明其人是否真性情。
我想,真性情的人,肯定不是完全不講利益,隻講情義,而是把内心愉悅的體驗放在功利之前。
每每有人說我是“性情中人”時,我老在反思,是不是我經常會說那句話,孔子說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誰對我好,我就對他更好,誰對我不好,我就用他的不好還給對方。
這句話可能給人造成了誤會。說實話,我沒有“以德報怨“的高尚,也沒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因為我認為自己做不到。
所以“真性情”和“性情中人”顯然是有區别的。
真性情的人更在意自身内心體驗,講活得有“趣”,性情中人更講義氣,活得有“力”‘。感恩是有“力”的,抱怨也是有“力”的。所謂“”愛憎分明“可能更準确點吧。
就像我們最近推出的網綜節目——《心動的盲盒》,線上戀愛交友。節目的口号是:先品“三觀”,再看“五官”。和人打交道或許更該如此。顔值很重要,可以一見鐘情,但三觀不合,再見可能就是嫌棄了。
在工作和人交道中,我們所有的合作方,我幾乎都會和對方說一句:既然我們簽訂了合同,那我們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當然也要互相理解。就像結了婚,要愛也要包容一樣。
有年,有一家合作方,在簽完合作協議之後,就開始在外放言:什麼“性情中人”,給錢就能搞定。
此言迅速傳到我耳朵裡,我立即叫财務把他們的錢沿路退回,并把他們拉黑。
這算不算“性情中人”,我不知道。
不過,周國平說:真性情的人,即使在一個無趣的時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我們好像說的不是一個概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