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孩子們學習的第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秋天》,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特點,描寫了一幅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
關于《秋天》這一課的學習,有三個問題在這裡做以解答和交流。資深教師杜du建議大家要了解,才能把語文學明白。
一、“一”為什麼在課文中會有三種不同的讀音呢?它是多音字嗎?
這個問題很重要,一些愛思考的學生會問老師,“一”是不是多音字,它有幾個讀音?怎麼分辨?看完下面,就會發現答案。
首先在部編版教材裡,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學習普通話。杜du老師覺得教材在标注拼音的時候做了靈活處理,直接标了變調後的讀音。這是以往教材沒有的想到的,那麼課文中“一片片”“一會兒”标注的是二聲,“一群”标注的是四聲。
教材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大量的語言環境中,體會“一”的不同讀音。那麼老師在講的時候适當提醒,但不用講授變調規則,隻需要注意讀音正确就可以了。
不建議老師們講變調的規則,也不要過度拓展。學生能了解有這種現象,并且能借助注音在課文中讀準這個詞語就可以。
另外,大家要明确“一”不是多音字。隻是在普通話的語言中有它的變調規則。
順便也強調一下“一"的變調規則是什麼?
漢字"一”在單獨使用的時候,在詞句的末尾或作為序數第一的時候,讀一聲;一般情況下,在四聲前讀二聲;在一聲、二聲、三聲字的前面“一”念四聲。
二、“一會兒”的“兒”為什麼沒有注音呢?
在《秋天》這篇課文中,“一會兒”的“兒”在這裡要讀兒化音。
那麼部編版教材在兒化音的注音處理上是這樣做的。就是讀兒化音的字上面不注音,而在兒化音前面的這個字的音節上後面加了一個r。
老師在教學生讀兒化音的時候,要強調讀的時候自然兒化,不要把它讀成兩個音節就可以了。
還要給學生對比一下,強調在語文書45頁的兒歌《月兒彎彎》中這個“兒”不是兒化音,所以要分着讀,“月兒彎彎”讀起來要一字一頓。
其實兒化音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在大量積累的過程中逐漸地去體會兒化音的使用範圍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和孩子去講規則)
三、為什麼一年級的學生要學習偏旁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大家要明确偏旁和部首這兩個是不同的概念。
偏旁是可以讓學生去分析合體字的字形,比如把春字頭列為偏旁,我們就會遇到“奉、泰、奏、秦”這些字;或者“木”字旁,我們學習“林、杜、樹、相、村……“
也就是說,在遇到這些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去記春字頭或木字旁,然後再去記其他部分。
如果不認識偏旁的話,就得記它的筆畫了,那麼記筆畫就非常的麻煩了,比如春字頭記:三個橫,一個撇,一個捺。即使這樣拆分來記的話,也不利于學習的效率。
所以說,在部編版教材的識字過程中安排了學生學習常用的偏旁,也就是讓孩子們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構字頻率高的一些偏旁,這樣的也幫助孩子們對構字規律增加感知,不僅能分類去識記漢字,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效率。
而部首是構成字的一部分部件。方便今後孩子們去查字典。凡是有某一部件構成的字,在字集中排列在一起的時候,該部件作為領頭單位排在開頭,成為了查字的依據。
另外每個字都有部首,但是隻有合體字才有偏旁,這兩個概念加以區分。
以上這三個問題,杜du老師是這樣理解的,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共促進步。
覺得老師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和轉發,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