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楊濡青(二排左四)的外國朋友很多。圖為楊清青所在橄榄球隊合影。
韓冰子珍藏着這張略微模糊的與第一個外國朋友合影的照片。圖為韓冰子(右)和伊米莉亞在迪士尼遊樂園遊玩。
暑假過後,新學年即将開始,不少留學生已啟程或準備啟程奔赴海外,開始自己的留學生涯。獨在異鄉,沒有了家人的陪伴,離開了老朋友的圈子,建立新的朋友圈就顯得格外重要。且看一些“過來人”是如何在留學時交第一個外國朋友的。
相識途徑多種多樣
善用身邊社交資源
說起初到國外,和第一個外國朋友相識的情景,每個人都不相同:有的是在課堂上同桌時,有的是在大街上作為陌生人相互幫助時,有的是成為室友後……
劉博正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他與自己的第一個外國朋友吉米相識于2012年。那時,劉博在安大略省的一所公立高中讀高三,住在當地的一個寄宿家庭裡。吉米作為西班牙的交換生也住在同一個寄宿家庭。“我們兩個都來自加拿大,也都對新環境感到陌生,于是就有了共同語言。再加上我們平時住在同一屋檐下,他的房間就在我隔壁,而且我們每天一起上學、下學,自然而然就成了朋友。”
史悅在韓國高麗大學留學。她認識的第一個外國朋友是來自日本的友子。“我在讀語言班的時候,同學們每周都會更換座位,這樣我就有了和不同國家的同學坐在一起學習的經曆。有一次,我的同桌換成了友子,在聊天中我發現,我們喜歡同樣的食物,也都喜歡買化妝品。這樣一來二去就成為了朋友。”
北美地區的很多大學設有迎新周,旨在讓新同學熟悉學校環境,結識其他同學,結識的同學中既包括和自己一樣的新生,也包括已入學的老生。學校會安排老生作為志願者帶領新同學參觀。劉博說:“在迎新周裡,大家見面時一般都會主動介紹自己,這除了能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外,也增加了我們認識新朋友的機會。”
語言不同不是障礙
敢于交流不拘小節
很多留學生會因語言問題而害怕與外國朋友溝通,但有過交友經驗的留學生普遍認為,語言不會成為障礙。
楊濡青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專業。他的第一個外國朋友是來自加拿大的印度裔移民肖恩。兩人相識時,楊濡青在加拿大讀高一,英語說得并不流利,但語言并沒有阻礙他和肖恩成為朋友。“留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時一定要敢說,不管說得有多爛,一定要敢張口。其實大部分外國人在交流時,并不看重你的語法是否正确,而是更關心交流的結果。”
韓冰子就讀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關系專業。她和自己的第一個外國朋友伊米莉亞交流起來十分順暢,她形容伊米莉亞為“中式英語十級”。“留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時要敢于表達自己。中國留學生比較含蓄、害羞,給人造成難接近、不願意交流的假象。其實,就算外語不太流利,也可以用肢體語言、畫畫、表情等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達到交流的目的。”
不必懼怕文化差異
寬容真誠相處融洽
留學生和“洋朋友”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在交流中産生問題。
朱穩宇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環境工程專業。她認為,在與外國朋友交往時要本着彼此尊重與理解的态度,理解對方的成長背景,尊重對方的文化信仰。她說:“我的第一個外國朋友叫安迪,他是一名基督徒,在吃飯前會禱告。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會安安靜靜地等他禱告完,然後再一起愉快地用餐。我不會問他為什麼要禱告,禱告有什麼意義等。每個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彼此尊重才能讓友誼更牢靠。”
楊濡青覺得在友誼構建的過程中寬容是最重要的,此外在與外國朋友交流時,要把握好度,避免一些容易引起争議的敏感話題,這樣相處起來彼此會更舒服。
韓冰子開朗的性格使她擁有很多外國朋友。她總結自己與外國朋友的相處經驗時說:“在交往過程中不僅要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朋友最重要的準則是将心比心。在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應該以開放的心态面對他國文化。這樣大家才能成為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