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石玉君
核心提示|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很多人理解為:傷筋動骨的膝關節損傷需要長時間休息才能恢複制動。真的是這樣嗎?不久前,在河南省創傷學術會議上新當選為河南省醫學會創傷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河南省直三院骨科沙宇主任醫師針對一些典型病例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腿疼在家愁斷腸
王師傅是一家超市的理貨員,在一次搬重物時不小心扭傷了右膝關節,因為膝關節疼痛、腫脹,無法行走,隻好請假在家休養。王師傅認為不是什麼大病,去診所裡簡單處理後,自己在家貼膏藥保守治療。一周過去了,受傷的膝關節疼痛、腫脹的症狀沒有緩解,反而逐漸加重。這可愁壞了他,耽誤工作不說,年終評先又要泡湯了。
半個多月前,王師傅在朋友的建議下慕名來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就診,骨科主任沙宇進行了膝關節體格檢查,懷疑他的右膝關節有軟骨的損傷,建議進一步檢查。
膝關節微創手術用“鏡”不用“刀”
MRI檢查結果證實了沙宇主任的判斷,而且王師傅不但存在着關節軟骨的損傷,還有半月闆撕裂。這種情況下,沙宇主任建議其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否則病情會繼續發展,易形成創傷性關節炎,最終形成慢性疼痛。
聽說手術,王師傅害怕了:疼痛、出血、感染、花錢多!“不行,風險太大!我不想接受!”
沙宇主任安慰王師傅不要急,并詳細講解了科室開展的關節鏡技術。
他說,與傳統手術相比,關節鏡手術符合微創和快速康複的理念。一般隻需在關節周圍開兩個4毫米長的小孔,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恢複快、費用少等優勢,術後三天即可出院,對于中老年膝關節疾病患者有很大優勢。王師傅最終同意接受手術。
膝關節專家團隊為王師傅實施了微創的關節鏡清理手術。術後經過康複鍛煉,王師傅的膝關節疼痛、腫脹症狀逐步好轉,很快就正常上班了。
傷筋動骨不用百天了
對于大部分骨折和韌帶損傷,經過3個月左右的治療,都可以達到愈合或者痊愈。
有的患者問:“我受傷的關節早過了100天,甚至半年了,怎麼還是疼痛啊?”
對此,沙宇主任說,骨折和韌帶損傷的恢複是個複雜的過程,骨折和斷裂的肌腱愈合了,周圍的組織會發生粘連和攣縮,造成疼痛和僵硬等不适。
傳統的關節骨折治療方法包括石膏或者夾闆固定,輔助膏藥等手段,因為固定的可靠性有限,需要較長時間的嚴格制動,如果活動過度可能造成骨折移位,甚至不愈合。随着技術的進步,很多骨折和韌帶損傷的治療可以采用關節鏡微創手段或者微創堅強内固定,這樣就避免了移位的風險和常規手術較大的損傷,術後采用系統的康複訓練,恢複時間大大縮短了。很多關節鏡手術、微創的關節置換、膝關節骨折韌帶損傷,術後當天就可以下地活動了。
膝關節鏡手術是關節鏡微創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沙宇主任介紹,膝關節鏡适應證包括:關節内不明原因的腫痛;滑膜炎;關節軟骨損傷;化膿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清理;韌帶損傷的修複與重建;軟骨損傷的清理;膝關節骨折複位固定等。
近年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骨科把膝關節專科專病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集中科室優勢力量專注膝關節病診治研究,明确以關節微創、康複、運動鍛煉為一體的特色發展方向,專科專病的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本周四第73次會診将在該院東、西兩個院區骨科同步進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