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7 03:27:19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一個中年男人的堅守)1

作者:阿杜

愛情,人類永恒的話題。

有時候,愛情是那麼的美好!而有時候,卻會令人肝腸寸斷。

癡戀中的女子,曾發出過“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歎息。

婚後面對逐漸冷淡的婚姻,機智的妻子用“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誓言挽回了男人的心。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有情人即便不能長久厮守,但如能定期相會,也會讓他們滿足。

但若是這樣:“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那,這就是愛情的痛了!

那麼,誰又有這麼深的感觸,寫出這宛若天成的句子來?是那創造了開元盛世的唐明皇嗎?他雖有切身的體會,但卻沒這個文字功底。

是那潇灑飄逸的詩仙李太白嗎?他雖有這樣的實力,可能他沒有這樣的經曆,這般情到深處的文字,也非他能夠完成的。

那,寫下這驚天動地文字的,就隻有唐代詩魔白居易了!

白居易,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與元稹是很鐵的哥們,後世稱為“元白”,與铮铮鐵骨的劉禹錫多有唱和,世人稱為“劉白”。

他在文學上創造着奇迹,而婚姻卻來得很遲,37歲方娶妻成婚,還是他老娘以死相逼才換來的結果。

晚婚晚育,聽着好像是為了事業,要不他就是獨身主義者?然而都不是!

隻因為在他心裡,藏着一個姑娘,為了這個人,他苦苦堅守了十多年。

但,理想終究抗不過現實,自由終會拘泥于世俗,兒子終于拗不過老娘。他未能娶了那個姑娘,這,成了白居易一生的痛。

而那個姑娘,一生留在他的心底,直至他老去。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一個中年男人的堅守)2

同居小巷裡,兩小無嫌猜

唐大曆七年,河南新鄭白家,一個小生命誕生了,他就是白居易。

白家,是當地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白居易出生時,他的爺爺是一名縣令,他的父親白季庚也在官府任職。雖然家裡沒出什麼大官,但畢竟是吃皇糧的,家境尚可。

建中二年,任彭城縣令的父親因堅守徐州有功,被提拔為徐州别駕,到任後,為了家眷的安全,便讓妻子帶着孩子們住在宿州的符離。

白居易的母親對孩子們要求甚嚴,她也是小官僚家庭出身,有着官宦家族的小傲慢和優越感。她内心裡,更渴望白家能放一個衛星,出一個大官。如此,從小就聰明的白居易便成了母親的試驗田。讀書、寫字、背詩、畫畫,就差學一門外語了,母親把時間安排得滿滿。小小的白居易走出家門竟成了一種奢望。

一日,白居易很快完成了當天的學習任務,母親十分高興,特準許他出門看看。

如獲自由的小白居易蹦蹦跳跳來到門外,突然,他愣住了:巷子裡,一個乖巧的小女孩正在玩耍。偶然的相遇,兩人四目相對,好奇地看着對方,多時無語。

這個小女孩,是白家鄰居的孩子,名叫湘靈,她的父親是一名平頭百姓。

此後,當有機會出門“放風”時,陪小白居易玩耍的一定是湘靈。在一邊是“白哥哥”的呼喚,一邊是“靈妹妹”的回應中,兩人感情日深。

貞元三年,在母親的安排下,16歲的白居易帶着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别》來到長安尋找發展機會。大詩人顧況賞識他的才氣,帶着他在京城的名門大戶轉了幾圈,三年,雖沒大的發展,但也混了個眼熟,賺足了人氣。

貞元六年,白居易返回符離,此時他已是十九歲的翩翩少年,而湘靈,亦是亭亭玉立的少女。離别三年别後的再會,兩人心中都漾起了波瀾。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鹦鹉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鄰女》

這就是十九歲的白居易對十五歲的湘靈的感覺。他仿佛在告知世人:“我愛上她了!”

就這樣,在白母嚴厲的家教約束下,兩人偷偷地戀愛了。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一個中年男人的堅守)3

别後不盡是相思

貞元九年,白季庚由衢州别駕遷任襄州别駕,因多年未與家眷相聚,于是白母帶孩子們西去襄州。

兩個有情人就要分離,而此時白居易與湘靈的分别,已不再是白居易北上長安時的那次分别,現今,兩人已難舍難分。

白居易有心想把他與湘靈的戀情告訴母親,但,他知道母親那濃厚的門第觀念,也知道自己在未取得功名前,戀愛結婚對母親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兩人隻能悄悄話别,暗自垂淚。之後,白居易跟随家人出發了。

到達襄州的白居易,似乎變了個人,那青年人的精氣神沒有了,每天像個霜打的茄子,過目不忘的他,讀書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母親嚴厲地訓斥他,但她不知道的是,白居易的内心藏着莫大的傷痛。

不得哭,潛别離。

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栖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

——《潛别離》

隻有通過文字,才能傾訴他内心的痛苦,也隻有文字,才能減少他的痛苦。

次年,白季庚去世,白家的頂梁柱走了,白居易十分難過,他與弟弟都未成家,以後隻能與母親相依為命了。

然而,他也看到了希望,父親去世後,一家人又能回符離了。

回符離後,一住就是五年,五年中,白居易與湘靈的關系更進一步發展。

一直用振興家族榮耀來教育兒子的白母,也看出了端倪。他喊過兒子:

“家族事大,個人事小。你也到了成家的時候,但不是現在。而且,我們王家娶媳婦,還要講究個門當戶對。對門那個,小農人家,不可!”

還有什麼比孝順更重要的?白居易唯唯諾諾地答應着。他要打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為家族的振興而奮鬥。

貞元十四年,任溧水縣令的叔叔發來了邀請函:“賢侄,來我這兒吧,你欲進京趕考,得有個引薦,我給你找個關系!”

于是,白居易與湘靈這對鴛鴦再次單飛。路上的白居易,每行經高處,便駐足回首符離方向,他多麼希望他們的目光能穿越時空,交織在一起呀。

淚眼淩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别後西樓上,應憑欄幹獨自愁。

——《寄湘靈》

在溧水,在叔叔的張羅下,白居易為進京趕考做着充分的準備,有了引薦人,後面就要靠實力說話了。

刻苦讀書自不必說,對湘靈的思念卻也揮之不去。每到深夜,這種思念愈發強烈,但,他對兩人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等功成之後,我就娶你!”他想。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他在《長相思》中寫道。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一個中年男人的堅守)4

此生無由再相會

貞元十六年春,白居易考中進士,他十分高興,立馬收拾行裝返回符離。

符離的白母,撫摸着兒子的臉,喜極而泣。丈夫的離去,讓她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而今,一切都已過去。白家,從此揚眉吐氣了。

看到欣喜的母親,白居易及時地抓住機會:“母親大人,我這功名已有,你看我和湘靈的個人問題,是不是可以解決一下了?”

剛剛還喜笑顔開的白母立馬臉色大變:“孩子,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原來她家就與我們不匹配,而現在你是朝廷中的人,我們家怎麼能找這樣的媳婦呢?将來,京城有的是好女子!”

“可是……”白居易欲辯解。

“不要再說了,你隻管聽娘的話就行了!”

這次回家省親,白居易陪母親待了十個月,中間多有提及迎娶湘靈的事,但都被母親無情地拒絕了。

并且白母知道他的心思後,寸步不離他左右,十個月裡,他與湘靈的相見沒有幾次,而且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無情的世俗這樣把兩個有情人擋在了婚姻的大門之外。

但此時的白居易決心已定:“非她,我不娶!”

貞元二十年,經過打拼,白居易在京城做了公務員,并用全款在市郊買了房。他要把母親接過去,讓母親享受帝都的繁華生活。

此年,白居易三十三歲,标準的大齡青年,而湘靈也已二十九歲。這次返鄉,他又向母親提出迎娶湘靈的請求,母親還是拒絕了。

最慘的是,在白母的監視下,兩人竟未能相互道别,而這一别,就是十年。

此後,在京城安家的白居易對母親已不抱任何的希望,他也做好了終身不娶的準備。

但,那千裡之外的湘靈,怎會走出他的内心?他恨自己長不出翅膀,空讓頭上的白發增多,卻不能與心愛的人相見、相守。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無由。

兩腋不生翅,二毛空滿頭。

坐看新落葉,行上最高樓。

暝色無邊際,茫茫盡眼愁。

——《寄遠》

一個一個黑夜裡,孤枕難眠,都是對湘靈無盡的思念。冬至來了,這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個黑夜,也是白居易最難熬的一夜。他知道,這也是心愛的人最難熬的一夜。

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

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冬至夜懷湘靈》

雖然做了非湘靈不娶的打算,但再多的堅守也抵不過封建禮教的殘酷。元和三年,白居易37歲,在母親以死相逼下,他與同事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違心地完成了母親的心願。

此後,他對湘靈,隻能是思念,卻不能再抱有幻想了!

白居易是重感情的人嗎(一個中年男人的堅守)5

教我如何不想你

元和六年,白母因看花時不幸墜井去世,白居易扶靈歸葬于下邽,然後是三年守孝。

守孝的日子裡,雖沒有了公務的繁雜,也沒有了應酬時的燈紅酒綠,但白居易的日子更不好過。

清閑的時候,他更是思念湘靈。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夜裡,他寫下了《夜雨》來寄托思念之情。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

他知道,此生他與湘靈的牽手斷無可能了,他沒能兌現自己終身不娶的誓言。他想忘記湘靈,他想忘記那些令人傷心的往事,但這又怎麼可能?唯有詩歌,可以讓他尋一些解脫。

元和十年,時任左贊善大夫的白居易力主調查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的真相,被朝中當權派以“多管閑事”為由,貶谪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卷起鋪蓋南下江州。也許是天意,半途中,他與湘靈父子不期而遇。

此時的湘靈已經四十歲,人老花黃,她的大好時光都消磨到了對白居易的等待中。

兩人一見,相顧無言,唯有淚流滿面。

那青梅竹馬的童年,那花前月下的甜蜜,那滿懷希望的等待,都成為了過去,留給他們的,隻有白發、皺紋和無盡的傷痛。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怅,少年離别老相逢。

——《逢舊》一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夢中。

即今歡樂事,放醆又成空。

——《逢舊》二

最好的時光已去,除了恨和愁,兩人還有什麼呢?

到江州後他偶遇琵琶女,當他發出“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而淚濕青衫時,除了仕途的失意外,他和湘靈那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痛,定也會讓他多流下傷心的淚水。

兩人想不到的是,這是他們此生最後的相見。往後,未必各自安好,但餘生,定是各自前行!

若幹年後,白居易緻仕于洛陽,以“獨善其身”的觀念過着閑适的生活,修身養性,似乎忘記了過去。

然而暮年的他卻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了心愛的湘靈。

别來老大苦修道,煉得離心成死灰。

平生憶念消磨盡,昨夜因何入夢來。

——《夢舊》

此生、來世,她在他心裡,他亦在她心裡,永遠!

-作者-

阿杜,山東濰坊人,中學思政課教師,古詩詞愛好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