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餘淵 趙德龍
多年以後,回憶起在生産隊的日子,樓德新依舊記得,妻子樓順光當年唱戲的模樣。那時候,兩人白天在一個生産隊勞動,晚上在劇團學習唱戲,他是劇團主奏,妻子是花旦。
結婚前,樓德新視力就不好,家中除了幾分薄田,别無長物。樓順光不顧家裡反對說,“我是愛人不是愛财”。
結婚近50年,當年風華正茂的小夥早已滿頭白發,當年舞台上的花旦也早已當了奶奶。樓德新先後遭遇失明、中風,樓順光始終不離不棄。
如今,72歲的樓德新,每天都會和妻子樓順光一起跑步4公裡。一根頭繩,連接着夫妻二人,這一跑就是将近30年。50年婚姻,30年長跑,這一段神仙似的愛情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二人攜手跑步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黑頭繩牽着夫妻心
中秋時節,浙江金華東陽市和堂村的村道上,一派熱鬧景象。和堂村坐西朝東,鱗次栉比的平房,順着道路兩邊方向延伸開去,一眼看不到頭,路邊不少村民正在自制月餅。
這條村道便是樓德新和樓順光夫妻倆跑了30年的地方。樓家距離當地羅屏小學僅有不足二百米距離,一座小四合院,水泥圍牆上覆着朱紅色琉璃瓦,大門半掩,門邊豎一塊白底黑字牌子:城東街道和堂村衛生室。
樓家大門
進入樓家,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紅繩,繩子一段系在立柱上,立柱上挂着四方紙和毛筆字牌:請戴口罩入内。這裡既是和堂村衛生室,也是樓德新夫妻二人的家。8月因臨近的義烏出現疫情,東陽也受到影響,進入村衛生室,掃碼測量體溫已成日常。
樓家内部
家是跑步的起點,目的地是2公裡外的羅城屏崗,當地人稱之為“後山”。沿着村道,妻子樓順光用一根黑頭繩,挽着丈夫樓德新的手,一跑将近30年,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樓德新年輕時患了眼疾後失明,邁出的每一步都“如臨深淵”。在妻子的引領下,二人彼此掌握着對方的節奏,不僅越跑越穩,也越跑越快、越跑越遠,跑掉了失明帶來的陰霾,更跑出了一段夫妻恩愛和諧的佳話。
跑步一般在清晨,二人淩晨4點多便爬起床,洗漱完畢後,帶上收音機、家門鑰匙,開始跑步。二人總是一口氣跑來回,中途幾乎不停歇,4公裡左右的距離,總共不到半小時。
樓順光今年68歲,樓德新年齡更大,已72歲。樓德新戴着墨鏡,雖頭發花白,跑起步來卻步伐輕盈,“跑得快心情就好,心裡感到輕松,我們這邊有很多人都想和我們試試看,沒人超得過我們。”樓德新說。
“他腳腫,最開始連一百步都跑不了。”樓順光說,最開始嘗試跑步時,丈夫曾摔倒很多次,球鞋也磨破很多雙,但他們始終沒氣餒,幾十年跑下來,就像上瘾一樣,一天不跑就難受。
如今,跑步已成為二人生活中頭等大事,跑完步回家吃早餐,樓德新也會承擔家裡的家務,“雖然他眼睛看不到,但他始終是我的倚靠。”樓順光說。
村裡唯一的花旦
和堂村,位于東陽市中部,距城區約10公裡。據村裡人介紹,和堂村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立村始祖姓樓。
和堂村村道
“和堂村是大村,村裡多是樓姓。”村裡一位厲姓村民介紹,他是從外地遷入和堂村的,如今也已有30多年。
樓德新和樓順光都是和堂村上世紀50年代人,兩人家隔得不遠,從小青梅竹馬。“成人後,我們在一個生産隊勞動。”樓德新說,除了生産隊,村裡還組織了戲團,唱婺劇,他是戲團主奏。婺劇,俗稱“金華戲”,浙江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因金華古稱婺州,1950年正名為婺劇。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沒有大事不登門……”這是紅燈記裡一段唱詞,回憶起在劇團的日子,樓順光依舊曆曆在目,戲班子初時讓她去學戲,後來又讓她做了花旦。同在戲團,二人在朝夕相處中,逐漸産生感情。
當被問及,到底是誰追誰時,樓順光笑了,在樓德興肩頭重重拍了一下,“你說!”
樓德新露出微笑,手指蜷曲,用指關節敲打着桌面,仿佛穿越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村裡人,都有意撮合我們,她是村裡唯一的花旦,村裡培養一個花旦不容易,不想讓她嫁出去。”
兩人白天一起勞動,晚上一起唱婺劇,樓德新主奏,樓順光演花旦,主要唱樣闆戲。朝夕相處,加之周圍人都有意撮合,二人之間的感情,也發生着微妙的變化。
“除了唱樣闆戲,我們還演了婺劇三打白骨精。”樓順光回憶,當時是在一所小學操場表演的,妻子演白骨精,那部劇非常轟動,縣城有幾萬人趕到現場看劇。
樓德新說,當時大家演樣闆戲居多,為争取能演三打白骨精那場戲,他給上級寫了信。當時群衆熱情很高,大家也如願以償表演了,結果确實很轟動。
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兩個年輕人的心也越走越近。
樓德新的樂器
“愛人不是愛财”
随着感情逐漸升溫,二人的終身大事也逐漸提上日程。那時二人沒有房子,加上樓德新眼睛已出現問題,近視高達1000多度,起初樓順光的家人并不太贊同這門親事。
據樓順光的哥哥樓位水回憶,那時娘家人知道兩人的關系後,心裡很不舒服,“樓德新眼睛不好,我們都擔心妹妹嫁過去後,會過不好。”
“我是愛他的人,不是愛他的财。”樓順光說,在二人交往接觸過程中,她早已感知到樓德新待她的真心,而她也一樣,早已在心中認定了樓德新。
1969年,樓德新參加了縣城舉辦的專業醫護培訓,成為了村裡的“赤腳醫生”,在他的堅持下,慢慢的群衆開始信任他找他看病,這也讓娘家人逐漸對他放心。
1973年,樓德新和樓順光在雙方親友見證和祝福下,邁進了婚姻的殿堂。彼時樓德新23歲,樓順光比他小4歲。婚後的日子裡,樓德新為周邊居民把脈看診,樓順光則幫着打下手。後來樓德新成了村裡的村醫。
和堂村村民樓延财(化名)說,他也曾找過樓德新看病。“德新醫術很好,會把脈。”樓延财說着,用手比劃着搭脈的動作。
“我們以前給人看病,都是自己上山挖草藥。”樓順光說,山上的草藥效果好也便宜,現在很少上山了。
婚後兩個孩子相繼出生,樓德新夫婦也将村衛生室的小院買了下來。小院坐東朝西,南面三間房:一間藥房,一間治療室,一間雜房 ;藥房門口挂“城東街道和堂村衛生室”牌子,東面房間是廚房和餐廳,北面房間是卧室和客廳。一家人便在這間小院中過着平淡幸福的日子。
樓家小院
1993年夏天,一場變故突然發生,夫妻倆幸福的小日子似乎戛然而止了。那一年樓德新43歲,因為用眼過度,視網膜脫落,亟需做手術。手術前,樓德新眼睛裡填充了矽油,需要卧床靜養,避免劇烈運動。可就在術前的十多天裡,村裡有兩個小孩不慎溺水,村民抱着孩子跑到他家求助。
樓順光回憶,本來丈夫躺在床上,聽到有人喊救命,就趕緊爬了起來,第一時間給孩子做人工呼吸,等到小孩子生命體征平穩後,他才松了一口氣。
“兩個小孩順利救活了,如今都已娶妻生子。”樓德新說,但當年自己因面部過度用力,導緻視網膜的更加脆弱,那時他的父親也突發腦卒中,後經醫治無效離世。接連而來的雙重打擊,讓他的身體情況更加嚴重,在眼睛大出血後,他徹底失明了。
失明給樓德新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樓順光回憶,丈夫失明後很長一段時間内,總是郁郁寡歡,身體也因為使用激素治療變得十分虛弱。
中風兩次都已痊愈
2022年9月6日晚上的和堂村,村道上已沒有多少行人,雖已入夜,樓家院内還是有不少群衆前來問診。眼下來的是一家三口,媽媽懷裡抱着孩子,和樓德新寒暄幾句,樓順光則已為孩子找來藥品。
忙完了工作,在客廳乘涼的樓德新,回憶起當初失明時的情形,内心已十分平靜。樓德新說,當時為治療眼睛,他注射了激素,導緻身體虛胖,雙腳浮腫,整個人根本不想動。
樓順光回憶,那時丈夫的身體每況愈下,她知道丈夫心裡難受,也知道此時自己是丈夫的倚靠。她一面耐心勸解安慰丈夫,一面撫養年幼的孩子。後來,丈夫提出想出去跑步,她當然支持,為了便于領跑,她想出了用頭繩牽着丈夫的辦法,“确實沒想到,這一跑就是将近30年。”
2009年前後,樓德新曾先後兩次中風,但都很快恢複。“中風估計與我不吃葷菜有關。”樓德新說,他從小到大,不沾半點葷腥,他認為自己中風後恢複得快,是因為他們二人常年堅持跑步,身體素質很好。
自中風後,樓德新便極少再碰樂器,除非家裡有客,或者有愛好者前來讨教。如今,村衛生社不像以前忙碌,兩個孩子都已分别在上海和杭州安了家,得了兩個孫子,夫妻二人白天沒有太多瑣事,平日樓德新會聽聽評書。
晚間的和堂村十分安靜,微風輕拂,地上的盆栽随風飛舞,微弱的星光灑在小院内甯靜而平和。客廳西南角,擺放着樓德新的樂器,有唢呐、二胡、笛子;客廳東北角,擺放有兩座獎杯。兩夫妻回憶着往事,看着房裡的樂器,仿佛它們也一直在為自己伴奏、喝彩。
夫妻倆相互扶持,挺過了曾經那段并非一帆風順的人生路。未來,二人還将攜手跑向未來。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