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代魚翅全景

明代魚翅全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9:55:14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1

看電影雜志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魚翅燕窩,這四個字曾被視為奢華食材的代名詞。盡管從營養學來說,它們不過是一堆難以被人體吸收的蛋白質。

魚翅背後的故事,或許更為殘酷。每一次,一張餐桌上端上一碗魚翅,做東的或許沾沾自喜,覺得在客人面前顔面有光,但同時,在遙遠的大洋裡,也多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是人,但因為“朱門酒肉臭”而逝去的,不止是人。

紀錄片《海洋》中,鏡頭記錄下這些食客不曾想過的一面。

捕鲨人撈起掙紮于漁網中的鲨魚,割掉它的魚鳍與魚尾,然後像丢掉一隻廢紙箱一樣,随手棄于海洋中。

而那隻鲨魚,緩緩落入它曾經遊曳的海洋,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再能自如地遊動,隻覺得不再能使得上力氣,面前是一片鮮紅——那是它自己的血。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2

中國古代一種酷刑,叫人彘,把人的手腳都砍掉,做成“人棍”。有的人行刑過程中就死去,還有死不了的,就放在茅廁裡,任ta慢慢死去。

一條因為人類要吃魚翅而失去鳍和尾的鲨魚,所承受的,何嘗不是這樣的命運。

它如果是被生物鍊上一層的生物吃幹抹淨,那也是落入生命的循環之中,死即是生,滋養下一輪生命,如同鲸落,一鲸落萬物生。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3

鲸自然死亡後,落入海底,為其他生物的生長提供了養料和空間,人們對此有無盡美好想象

但不是。它隻是被人愚昧的貪念所左右,被割除身體的一部分,盡管也有相對“鲸落”的“鲨掉”,但非自然且飽受折磨的死亡,卻沒法讓人接受。如果它也有信仰,恐怕也會覺得自己永世不得輪回。

人類,竟然才是海洋最強猛獸。或者說,是地表最強猛獸。但這種“強”,并不光彩。

這部記錄了鲨魚之死的《海洋》,在豆瓣獲得了9.1的高分。不止因為它在電影的末尾,呈現了鲨魚和種種海洋生物,因為人類幹預而錯亂的命運,更因為它在之前的大半段,呈現了海洋本來的模樣——在人類破壞它之前的模樣。

網友這麼評價:“你覺得《阿凡達》很壯麗?那你得看看這個。”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4

這些鏡頭,花費了兩年準備,再加上四年去拍攝。光是海豚的鏡頭就橫跨三年才完成:第一年隻拍了海豚在海面上捕魚,第二年才隻夠完成海豚在海裡捕魚的場景,直到第三年,攝影技術才總算能跟上海豚捕魚的速度。

影片導演雅克·貝漢此前執導過《遷徙的鳥》,也作為制片參與了《微觀世界》、《喜馬拉雅》,這三部紀錄片,被合稱為“天地人三部曲”。但更多觀衆可能會覺得他臉熟,因為他既飾演了《天堂電影院》中多多的成年版,也是《放牛班的春天》裡長大後的皮埃爾。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5

多多在天堂電影院裡生出了對電影的愛,日後成了著名導演

雅克·貝漢這位“多多”拍出來的電影又是什麼樣的?

早在《鳥的遷徙》和《微觀世界》裡,各式各樣被人們忽略的小生物,每天循環往複地重複着對它們來說稀松平常的動作。但在紀錄片的鏡頭下,十幾米的路程,在螞蟻腳下成了奇妙的探險;本以為對鳥類來說,就像人類行走一樣日常的飛行,在遷徙的旅途中,夾雜着辛苦的喘息聲。

這麼說吧,雅克·貝漢能把蟲兒爬行,拍成行軍打仗。

連螞蟻在水池裡汲水,也好像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裡,還未進化成人類的猿,守在水源地,轟轟烈烈厮殺。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6

正如《微觀世界》片頭的旁白:“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像高山,小水滴形如汪洋大海。”

如果連最渺小的昆蟲,也能拍得這麼氣勢磅礴,那麼《海洋》必然隻能是一部生命的史詩。

在影片一開頭,海鬣蜥在大海裡漫遊,然後爬上了岸。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生命是如何從海洋走上陸地,海生動物如何變成兩栖動物、陸生動物(雖說這種蜥蜴其實是從陸地走向海洋)。短暫的爬行,好像爬過了整個生命史,而它怪誕的長相,又讓人切實感到造物之奇妙。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7

遠處,人類的火箭發射。過于現代的技術,一下打破了海鬣蜥所制造的曆史滄桑感。畫面停在海鬣蜥疙疙瘩瘩的臉上,火箭的火光映在它眼睛裡——海鬣蜥成了自然文明的借代物,再先進的人類文化,也隻是短暫映在它眼睛裡,就如同人類之于整個地球,隻占據了,也隻會占據很短暫的時間。

這樣的開頭,奠定了《海洋》這部電影的壯美磅礴。天地悠悠,一切生命遵循着古老而優雅的價值,像個老貴族。

雅克·貝漢仍然像他之前參與過的那些紀錄片所做的那樣,捕捉着自然中的戲劇性。

大魚群追趕小魚群,卻遭遇海鳥紮進水裡搶食,更大的魚又後來者居上——海軍與空軍,小兵與航母,生命與生命交戰,宛若《珍珠港》的海戰。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8

海鳥将自己空投入海中

海底的螃蟹大軍浩浩蕩蕩,蟹群疊起羅漢,壘成一面牆,它們長長的腳一彎一折行走着,充滿機甲感——就像《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裡,龐大的步行機那樣勤勤懇懇地走着。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9

螃蟹把自己支棱起來

暴風吹過,樹折斷在大洋裡,一隻蜥蜴決定用它做“巡洋艦”,去往另一片陸地——開啟一段“少年蜥的奇幻漂流”。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10

蜥蜴沒有老虎理查德·帕克相陪,能不能到彼岸,誰也不知道

但是這些比喻,當然是不恰當的。因為并非自然模仿人類,而是人類模仿自然。《海洋》中的一些景象,在人類世界裡找不到任何類比物。

座頭鲸高歌,魚鳍拍打着水面,翻出水面,緩慢在空中旋轉着它龐大的身體。

鲸魚翻湧起海浪,而海鳥逐浪,尋找被浪頭翻起的小魚。

海獅穿梭在浪裡,它們的身體,也成了一道深色的浪頭。

小海龜從沙中出世,慌張逃竄,海鳥卻掠過地面,一抓一個打牙祭,整個飛行軌迹,是絲毫沒有停頓的完美弧線。

自然的頻率,和人類世界是不同的。

明代魚翅全景(背後卻是大海深處的冰冷屍體)11

它們不會把自己困在朝九晚五的格子間裡,不會以過快的節奏,生産過多的垃圾,以達成這個世界未必能承受的擴張,更不會隻為了吃掉一隻魚的魚鳍,将它肢解,再把身子丢進深海裡。

即使是捕食、厮殺,自然也有它周到的禮數與規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無論是魚群,還是捕食者,順着洋流的方向,劃出漂亮的行動軌迹。而食物鍊頂端的,最終會落回大洋,歸于塵土,繼續滋養最底層的海洋生物,形成完美精巧的生物鍊閉環。

這種優雅,被一個隻吃魚翅、丢棄魚的屍身的物種,破壞了。

起初看《海洋》有多感慨自然之鬼斧神工,多羨慕魚之樂,看到最後,就有多嗟歎人類的殘酷。

人類自诩文明。但那些自然界裡似乎蠻荒的、原始的物種,所呈現出的古老優雅,還更接近“文明”的狀态,而人類,卻在用野蠻的手段,殺死這些進化了千百萬年的文明。

《海洋》裡那樣瑰麗的景象,應該永永遠遠存續下去。

可是,如果沒有改變,可能最終,當人類也消失,地球翻新一遍,新的智慧生命出現,挖掘古老遺迹時,他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這個物種看生理結構,好像擁有很高的智商,但是他們的行為卻與這樣的智商相悖,他們争執不休,過猶不及,不思考未來,不在乎結局,他們殺死了許多其他生命,後來的後來,他們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孤獨地生活了很多很多年,成了這裡唯一的物種。

别讓這一天發生。

現在登錄西瓜視頻,即可觀賞《海洋》,還有更多海洋日相關紀錄片同期上線。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