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一下CPU的系列及後綴所代表的含義。我們知道世界上能制造CPU的公司隻有兩家:英特爾與AMD。英特爾的CPU分為酷睿、奔騰、賽揚、至強、淩動等子品牌,AMD也是勢均力敵,擁有銳龍、FX、A系列、速龍、霄龍、皓龍等系列的CPU。
酷睿(Core):2007年推出,主打家用、遊戲、影音等領域。早期産品被稱為Core 2,分為Core 2 Duo(雙核)、Core 2 Quad(四核),Core 2 Extreme(四核至尊版)。
後來又轉變為Core i3(中低端)、Core i5(中端主流)、Core i7(高端)以及Core i7 EE(HEDT平台,如X58、X79、X99等)。
2017年新推出Core i9(HEDT平台)用以取代Core i7 EE,成為新的發燒級酷睿平台代表。
2018年發布的i9-9900K把i9下放至消費機平台。
各代酷睿處理器核心/線程數量對照表:
(本表格僅适用于台式機處理器)
奔騰(Pentium):1993年推出的子品牌,經曆了奔騰、奔騰MMX、奔騰2、奔騰3、奔騰4、奔騰D以及奔騰E之後,逐漸發展成為了低端、主打辦公、影音的系列。奔騰與酷睿同步更新。
(本表格僅适用于台式機處理器)
賽揚(Celeron):1998年推出,為奔騰的精簡版,比奔騰更加低端,一般是同代CPU中性能墊底的型号。用于辦公,性能也勉強夠用。賽揚與酷睿、奔騰同步更新。
(本表格僅适用于台式機處理器)
至強(Xeon):服務器/工作站級别處理器,1998年發布,當時叫做Pentium II Xeon,2001年獨立成為Xeon。酷睿2時代主要為5400、7400系列,Westmere時代有3400/3500/3600、5500/5600系列等。到了2011年開始,至強處理器分為Xeon E3/E5/E7的不同體系。E3用于桌面級服務器,支持單路;E5用于普通服務器,支持1-4路不等(視型号而定);E7用于大型服務器,支持2-8路不等(視型号而定)。
下表介紹了至強核心數量與代數的關系:
(最大核心數量)
下表說的是架構:
到了2017年,英特爾又推出了全新的至強CPU體系,分為Xeon-SP、Xeon-E、Xeon-W、Xeon-D等系列。
Xeon-SP(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繼承原來的大部分E5、E7,分為鉑金、金牌、銀牌、銅牌,支持多路CPU運行。
Xeon-E:桌面級服務器。
Xeon-W:專業級工作站,不支持多路運行。
Xeon-D:低功耗桌面級服務器。
先看一下Xeon-SP,現在已經發布了第三代了,由于三代可擴展至強尚未全部發布完畢,因此在這裡使用第二代的數據。
(括号裡為CPU型号)
*:跑分來源于推算值。
接着是Xeon-W,W就是Workstation,工作站的意思,這是英特爾為工作站平台推出的CPU系列,用以取代原來的E5-16xx處理器,其中至強W-2000與同代酷睿i9 X系列架構相同,至強W-3000具有更優秀的性能及擴展性。後來又增加了至強W-10000(十代移動平台)和至強W-1200(類似于十代桌面級酷睿,取代至強E)。
再來說一下Xeon-E,原本是取代至強E3,成為新一代至強桌面級(酷睿馬甲)版本的,在推出兩代後被W-1200取代。
還有Xeon-D,這個系列全是與主闆集成在一起的CPU,BGA封裝,說是為了什麼低功耗設計,功耗确實夠低,D-2191為18核36線程,最大睿頻3GHz,功耗才86W。
淩動(Atom):英特爾針對低功耗移動平台推出的處理器品牌,絕大多數已停産退市。
二、AMD CPU系列及含義銳龍(Ryzen):2017年3月發布,目前已有四代産品,銳龍沒有酷睿的悠久曆史,它有的隻是“強勁”的多核性能。它分為R3、R5、R7、R9、TR五個小系列。
在銳龍處理器剛發布時,規格與當時的七代酷睿相比完全就是翻了一倍,性能大幅度超越,也就是遊戲性能不足,再加上内存兼容性問題,才讓它沒有成為市場的主流。
目前Ryzen處理器在多核性能上已經完全超越英特爾對标産品。
AMD,YES!
直接看銳龍處理器的規格:
(怎麼樣,是不是很Yes!)
速龍(Athlon):AMD老品牌,與Pentium一樣曆史久遠。目前主攻低端配置,對标奔騰、賽揚。
在售的速龍處理器主要有以下三個:
Athlon 200GE:2核4線程,3.2GHz,功耗35W;(約等于奔騰G4400)
Athlon 3000G:2核4線程,3.5GHz,功耗35W;(約等于奔騰G5400)
Athlon X4 860K:4核4線程,3.7-4.0GHz,功耗95W;(約等于G4560)
A系列:相當于帶有Radeon集成顯卡的速龍處理器,目前正在被Ryzen APU逐步取代中。在售的有A10-9700、A8-9700、A8-7680、A6-7480等。
FX系列:又成推土機處理器,頻率普遍較高,最高的FX9590高達5.0GHz,IPC極低,性能略遜色于同時代英特爾處理器,同時功耗較高而被人诟病,現已淘汰。
霄龍(EPYC):目前AMD在服務器領域的助理,已發布兩代,對标英特爾的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其中也不乏一些高性價比的型号,如EPYC 7281(16C/32T 2600元)等。
(此圖片來自網絡)
皓龍(Opteron):AMD的服務器CPU,最高16核16線程,支持1-4路CPU,其中4路皓龍6380的性能約等于雙路E5-2680v2,R15跑分為2645cb。現在價格很便宜,性價比很高,圖吧垃圾佬适合去撿一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感謝大家觀看,别忘了關注、點贊、評論哦,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