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消化程序?人在吃飯時,可能從來不會考慮消化的整個過程不知道消化過程中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除了食物進嘴以後變成奇怪的樣子、顔色和氣味以外,我們對食物的消化過程一無所知,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人在吃進食物後,身體裡發生了哪些消化反應,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正常消化程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在吃飯時,可能從來不會考慮消化的整個過程。不知道消化過程中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除了食物進嘴以後變成奇怪的樣子、顔色和氣味以外,我們對食物的消化過程一無所知,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人在吃進食物後,身體裡發生了哪些消化反應。
人吃進食物,食物進到嘴裡,消化活動就開始了。嘴裡的唾腺會産生唾液,牙齒和唾液開始分解食物。
食物進到胃裡時,胃分泌胃液,胃液的分泌量大概為1.2-1.6升,能進一步分解食物,比嘴分解的更仔細。食物在胃滞留的時間平均為3~4小時。一般情況下,胃非常敏感,心情好的時候吃飯,胃液分泌很順暢;心情不好的時候吃飯,胃液分泌減少,尤其是精神壓力較重時吃飯,很容易引起胃潰瘍。所以,在吃飯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促進機體很好地消化食物。
食物進入小腸,小腸是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髒器。消化得差不多的食物進入小腸後,小腸為了使在胃内變成酸性的食物變成中性,而分泌碳酸液,并且絨毛和小絨毛擴張使小腸的面積增大,容易吸收營養。小腸消化吸收的面積是10平方米、長度是6~8米,消化液的分泌量是2.4升。小腸裡的酶可以分成胰腺酶和腸液酶,胰腺酶是蛋白質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脂肪消化酶;腸液消化酶是蛋白質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等。
食物進入胰腺中,胰腺長度為15厘米、重量為100克,一天分泌1升的消化液,通過胰腺十二指腸分泌20種消化酶。弱堿性的胰腺,中和在胃内變成酸性的食物而保護小腸壁,另外還分泌調理體内血糖濃度的激素。
消化的最後階段,食物進入大腸,大腸的長度是1.5米,分為闌尾、結腸、直腸。大腸裡沒有絨毛而不發生消化作用。大腸裡有100種微生物,其中大腸杆菌最多,通過這些微生物,在小腸内沒有充分消化、吸收的食物發酵而産生脂肪酸、氫氣、碳酸氣等,沒消化的蛋白質也通過這些微生物分解而成糞便。食物到大腸需要18個小時左右,攝取食物後到排便共需要30~100小時。
為了使人體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使人吃進食物後,能産生更好的工作效率,平常要采取一些手段進行輔助飲食。
吃飯前,隻是想想吃的什麼東西,專管食欲的中樞神經會受到刺激而分泌消化液,嘴裡開始産生口水,在吃飯之前人的身體已經做好了消化的準備。吃飯時要慢慢吃,充分的咀嚼,這樣有助于消化。并且胃吸收食物的能力很強,如果不充分咀嚼,很容易刺激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