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楓聲
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街道上、超市裡,購物的人多了自不必說,車站裡公路上等車開車往家趕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就連田野裡的一個個墳頭,也多了些過年的氣象——火紙焚燒的氣息、稀疏的不規則的“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響。
在邳北,有四個節令是要上墳的——清明、中元、冬至和春節。活人過年,死人過節,隻要這墳主的後人中尚有男丁健在,尤其是春節,墳前斷不至于少了紙錢焚燒的煙火。
昨天午後去二姐家,二姐問我:去給咱答咱娘上墳了嗎?我說:還沒呢,今天才二十五,停天把就去!二姐夫說:該去了!都二十五了!早點把錢送過去,他們也好置辦年貨!二姐夫就催促二姐去買火紙,說:他四舅回去順路就把墳上了,也省得過幾天再跑一趟!
正看着洗衣機洗衣服的二姐就匆匆忙忙去莊子裡的小商店買火紙。不一會兒,就叫我開車門,我一看,她提回了三大摞。我就說:怎麼這麼多?她說:咱答咱娘的,老爹奶奶的,還有你三哥!她還特意叮囑我:平時節氣上墳,也别忘了給你三哥送點!
其實二姐不知道,三哥死後的這段時間,我去上了幾次墳,哪一次也沒把他落下。鬼混一輩子、對家庭極不負責任的三哥不是個壞人,但他對子女和家庭的不管不問所造成的惡果,卻比壞人更惡劣。
看看日頭西偏,二姐和二姐夫就說:去上墳吧,不要太晚!
到了老家莊南停下車,恰碰到幾個莊鄰也提着紙錢往地裡去,他們有的還帶着鞭炮。上墳的規矩是兩代人同去為佳,當然,一個人去也沒什麼毛病。我不是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但是也不迷信,幾次上墳,多是一個人去。
幾年前,一個熟識多年的朋友在除夕早上去上墳的時候被火紙火燒死,從此,在四野空闊的時候,點燃火紙,心裡也多了份警惕和忌憚。我不知道,邳南的新集是什麼規矩,為什麼春節上墳非要在除夕那一天,而且還要在天還蒙蒙亮的時候?邳北都是在除夕前,太陽西偏才可以去,而且不拘哪一天。
過去上墳都是一兩刀紙,每一張都要疊好用剪刀剪出一行行或半圓或直線交叉的花紋,再捆紮好拿到墳前去。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不知是沒錢買紙還是莊裡的小店火紙缺貨,母親常捆一束麥稭讓我去給父親上墳,我說,這是麥稭啊!母親說,你知道什麼,在地府,這叫金條!想想也像,一根一根的,金黃金黃,豈不是比紙錢貴重多了?!
老爹奶奶,父親母親,樣子還栩栩如生在腦海裡的,隻有母親。我一個五旬之人,打小沒見過老爹奶奶,父親去世時我也隻有三歲。對父親的印象至今還記得的隻有一個場景:給父親點喪時,住在莊後土井附近的傳葉叔抱着我。傳葉叔也離世很多很多年了,他家附近那兩溜夏季夜晚點堆火就可以捉瞎碰子的榆樹早已不見了!
父親的墳本來是在莊後的自留地裡的,墳周圍幾十年的松樹已長的很高大。少年時自留地裡種黃瓜,夜裡住在小瓜棚裡看瓜或白天走過墳的周圍,我的心裡還滿是害怕,總覺得土堆裡想象不出什麼樣子的人突然冒出來。因為父親的墳在本家哥哥的院牆邊,那片自留地也早已不再是自留地,所以母親去世後就給父親遷了墳,和母親合葬于一起,從莊北到了南湖我的那一片地裡。老爹奶奶的墳本在水杉路陳場閘西那一片地裡的,說實話,我幾乎沒去給上過幾次墳,那塊地裡墳太多,我總是辨不清位置。前兩年鎮裡征那片地建銀杏工業園區,老爹奶奶的墳理所當然也遷到了我的那塊地裡,在父親母親墳的西北方,看地的說,要呈懷中抱子之勢。
蹲在父親母親的墳前,點燃紙錢,想起一輩子絮絮叨叨、喜怒無常的母親,想起四十來歲就撒手塵寰的父親,我理解了母親一生的不容易——父親去世時大哥結婚才一年餘,下面還有我們大大小小未成家的兄弟姐妹五人。
蹲在老爹奶奶的墳前,我想到鐵富老街的小姑,她和父親小叔還有幾個沒見過的姑姑一樣,都是四五十歲就死于肺心病。
蹲在三哥的墳前,所有對他的抱怨都煙消雲散。人死如燈滅,人死很突然,一個曾經說過“睡覺做夢玩”、一個對生活“花了頭”充滿絕望和怨憤的人,死,其實是最好的平安。
上墳的時候,不止會想起親人,也會想到那些已經死去的熟悉的莊鄰。各有各的死法,最終也都是一抔黃土或黑土埋身。墓修得再高大華美又怎樣呢,也不過是愉悅着活人。
上墳的時候,特别是蹲在墳前的那段時間,人是很容易想到生和死的問題的。土上土下,生和死不過是一層土的距離。
上墳,其慎終追遠乎?上墳,一把紙錢或一束麥稭,其實都是一樣的,燒的都是人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