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年來一些車型上機油增加、機油乳化問題頻出;而什麼是機油增加、機油乳化問題呢?實際上就是汽油或水(冷卻液)流入曲軸箱内、與機油混合到一處,使得機油液面增加、這就是機油增加;而混入到機油内的汽油(或水)長時間未能排出、導緻機油變質,這就是機油乳化!
很多車友應該都清楚,機油增加、乳化的問題似乎在最近幾年才大量出現,而過去卻很少聽說、原因又是什麼?實際上機油增加問題、乳化問題是伴随着缸内直噴技術的普及過程而逐漸增多的,換句話說在過去的電噴機時代(歧管噴射)、機油增加問題是非常少見的,也就是說對于歧管噴射發動機而言汽油很難大量混入曲軸箱内,而歧管噴射與缸内直噴的差異又體現在哪!
歧管噴射原理
歧管噴射、也叫進氣道噴射,簡單點說就是燃油噴射在進氣道、在進氣道内進行與空氣的混合,混合完畢後的混合氣被送入燃燒室進行燃燒;低溫運行時、被送入燃燒室的混合氣與冰冷的缸壁發生凝結的概率很低,雖然中、高負荷區間歧管噴射不如直噴,也做不到直噴那麼高的壓縮比,但在低溫運行時燃油霧化、混合要比直噴更好,因為歧管内空間更大!
缸内直噴原理
缸内直噴發動機噴油嘴布置在燃燒室内(頂置、或側置),燃油直接噴射在燃燒室内對于正常運轉時的發動機而言沒問題,但對于低溫冷啟時、缸内噴射存在弊端,如上圖所示、側置噴油嘴很容易把燃油噴射在氣缸壁上,冬季冷啟時缸壁冰冷、燃油噴濺到冰冷的缸壁上很容易導緻凝結、液化(低溫下燃油霧化差);活塞環與缸壁間存在縫隙,液化後的燃油就容易彙入曲軸箱!
這種現象就叫濕壁現象、而汽油混入曲軸箱之後回形成機油增多、學術名叫燃油稀釋現象,也就是汽油把機油給稀釋了的意思;并不是說歧管噴射發動機一定不存在燃油稀釋問題,隻不過遠比缸内直噴要輕的多;也并不是說直噴發動機必然導緻燃油稀釋,隻不過直噴的結構更容易導緻濕壁,如果混入曲軸箱的汽油不能及時排出、那麼長時間必然導緻機油增多、伴随着乳化,而如果及時排出那麼就沒有任何問題!
機油乳化問題是如何産生的
機油發生乳化的原因無外乎就是與燃油、水分長時間混合在一起;實際上導緻這種現象的原因無外乎是噴油嘴設計不合理,其次熱管理系統标定不合理,長時間短距離行駛車輛;先解釋下機油蓋乳化問題(如上圖所示狀态),油箱蓋容易發生冷凝、在蓋内部凝出水滴,所以油箱蓋附近的機油殘留最容易發生乳化、也一定最先發生乳化,不過油箱蓋乳化看着吓人、但并不能用油箱蓋機油乳化狀态作為判斷曲軸箱内機油是否乳化的标準與依據!
簡單點說就是油箱蓋出現殘留機油乳化、内部的機油狀态也可能良好;正常而言曲軸箱内是負壓狀态、燃燒室是正壓,機油、汽油混合液被擠入曲軸箱是必然現象,隻不過在曲軸箱通風系統的輔助下,經旋風分離器分離後的機油、汽油會回排到該去的地方,所以即便汽油必然會進入曲軸箱、大部分車輛都不會出現機油增多、乳化問題,因為在短時間内就已經排出了!
實際上這就是個混入量、蒸發量的問題,如果混入量永遠小于蒸發量、那麼混入曲軸箱的汽油就形成不了積累;而混入量如果大于蒸發量,混入曲軸箱的汽油、水分就會不斷形成積累越來越多,最終導緻乳化;導緻蒸發量小于混入量的原因無外乎設計問題、以及使用不合理,設計問題就是類如噴油嘴位置、噴射角度不合理,熱管理系統标定不合理等等;使用問題則是因長時間短途行車導緻的蒸發量不足!
低溫下的蒸發量不足
在低溫下燃油最容易進入曲軸箱、但在低溫下卻最難将混入的燃油排出,至少将水溫拉到80度以上、混入機油中的汽油才會轉換為汽油蒸氣排出,而在冬季行車、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往往車子冷啟後跑個2、3公裡水溫都上不來,而目的地卻到了、這樣就等同于混入曲軸箱的汽油根本來不及排出、最終留在了機油内,如果日複一日的短途行車、那麼曲軸箱内的汽油也會越來越多!
燃油稀釋率是有标準的
燃油稀釋是必然現象,所以朋友們也不要對燃油稀釋過于恐懼,隻談狀态、不談程度是不理智的;燃油稀釋不可避免、但不受控制的燃油稀釋必然導緻機油乳化,乳化後的機油就沒辦法保護機器了;相反在限度内的燃油稀釋程度就是合理的,如上圖所示、汽油機油換油指标GB/T8028-2010要求燃油稀釋率在5%以内就沒問題,也就是說燃油稀釋率在5%以下時、并不會影響機油的性能!
當然對于一些品牌機油的标準、燃油稀釋率要更低;總而言之想避免燃油稀釋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用車(尤其是冬季)把水溫拉到80度以上,如果還是燃油稀釋嚴重、那就是設計問題了;一般而言當機油液位增加1/4以上時、機油應該立即更換(參考家用車機油4、5升的範圍);因為機油乳化後、潤滑能力大幅度下降,而發動機也等于在逐漸失去保護能力,就容易導緻發動機損壞,燃油稀釋的問題在直噴發動機上出現的概率相對要高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