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一輪滿,
清光何處無!
中
MID-AUTUMNFESTIVAL
秋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由來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緻有二種:第一種,最早是起源于古代人們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第二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中秋節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曆史悠久。因我國古時的曆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中秋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共同之處不外乎祭月、賞月、觀花燈、吃月餅。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鬥、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衆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隻是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舞火龍
舞火龍是每年中秋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賞桂花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也正是桂花把月亮和桂花聯系在一起。
放天燈
天燈又稱孔明燈,在放飛天燈之前,人們會在燈壁上寫上自己的心願,然後将其點亮,使其飄上天空。
中秋節放天燈是一項傳統習俗,為了城市安全、避免火災,很多地區已經禁止放孔明燈了,目前傳承這項傳統的區域集中在沿海和郊區。
觀 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中秋傳說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裡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谪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
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中秋快樂 阖家團圓
編輯: 王鑫
審核:阿古達木 阿力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