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禮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諸葛亮說:“集衆思,廣忠益。”這些古語說明了什麼呢?一是說明人與人之間要進行交流思想、交流學識、交流經驗的學習活動;二是對交流出來的東西要進行分析、比較和辨别,凡是好的就學習遵從,不好的就自省自戒,這樣就可以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古人這種交流學習的經驗,值得借鑒和應用。大家在黨校學習過程中,交流工作經驗、暢談心得體會、切磋研究成果,肯定能夠取得集思廣益的效果。
——摘自在中央黨校二〇一二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2年3月1日
【原文】
“夫參署者;集衆思;廣忠益也。”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屬》
【解釋】
“集衆思,廣忠益”是一個成語典故。三國時,劉備死後,劉禅繼位。丞相諸葛亮處理、決定蜀國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國政權的實際主持者。他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楊儀是當時丞相府裡負責文書事務的主簿官。他對諸葛亮親自過問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議,他說:“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上下之間分工應該不同。”他還舉出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語集思廣益的意思。勸諸葛亮不必親自處理一切文書,少過問一些瑣碎的小事,對下屬應該有所分工,自己應主抓軍政大事。諸葛亮對于楊儀的勸告和關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負劉備所托,仍然親自處理大小事務。後來楊儀病死,諸葛亮非常難過,哀悼不已。為了鼓勵下屬踴躍參與政事,諸葛亮特地寫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動積極地發表政見,反複争議。這篇文告就是《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他在文中寫道:“丞相府裡讓大家都來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衆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議,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集衆思,廣忠益,就是指集中群衆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古人早就知道了集思廣益的智慧,今天這些思路和方法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領導幹部要學會交流。一是要與人民群衆多交流。能否具備較強的與群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是領導幹部做好本職工作、履行好崗位責任的一項基本功,也是領導幹部密切聯系群衆的重要表現。隻有具備了這樣一種能力,領導幹部才能更好地向群衆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群衆的疾苦與實際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群衆利益的政策、措施,也才能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二是領導幹部在黨校的學習中,相互之間要加強交流。通過相互交流研讨、總結歸納來提升學習效果。要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學習,交流思想、交流學識、交流經驗,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在于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要圍繞中心工作,圍繞創新時代,圍繞所面臨的問題,認真學習、勤于思考,将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指導工作實踐。
交流是一種雙向的行為,既有信息才輸出,也有信息的輸入,因此,對于交流的結果,要辨别吸收。對交流出來的東西,凡是好的就學習遵從,不好的就自省自戒,這樣就可以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倡領導幹部在學習中要學習古人的精神,“集衆思,廣忠益”,從而增強學習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