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鎮嶽十五媳婦不許回娘家,若回了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 回門古時候又稱“歸甯”,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于新媳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竈,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竈,所以祭竈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阖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北方有正月十六請,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正月十六閨女會娘家不是自己想回去就回去的,以前要等到娘家哥哥弟弟來叫才能去的,住的天數頗有講究。一些地區有幾日去的住幾天的習俗。俗語雲:“八對八,兩頭發”,“九對九,兩頭有”。就是說初八日歸甯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歸甯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這樣,有了孩子的最多的時日是住個對月。如果是按這樣住的,對男、女兩家都是吉利的,否則便不好。不過,也有忌住八天之說,所謂:“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娘家。一到第七日娘家就要讓兄弟給送回去了。
媳婦回娘家以前要住上一段時間的風俗現在很少有了,主要是交通方便多了,媳婦回了娘家忌把和丈夫遇到的不順心事一一說給娘家人聽,又忌回到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輕重地都倒給男人人聽。這樣“學舌”的結果常常會引起事端,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也會落一個“饒舌婆”的名聲。因而俗間有“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的諺語。這在媳婦處理男女兩家關系方面也确實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驗。媳婦在娘家要回來的時候娘家要準備粉條,寓意跟娘家的不斷,還要給閨女備好兩把刷鍋用的“刷刷”寓意發發的意思。娘家還要準備蒸好的糖角子,糖角子捏的給元寶樣,寓意回去過得富足,有錢甜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