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每日一課”是,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作品簡介:
《五柳先生傳》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自傳文(存争議[1])。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塑造了一個真實的自我,表現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強烈的人格個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當;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動的藝術形象;行文簡潔,絕無虛詞矜譽。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東晉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裡人。許,處所。
詳:知道。
因以為号焉:就以此為号。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
不求甚解:這裡指讀書隻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
欣然:高興的樣子。
嗜:喜好。
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裡指舊交,舊友。
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或:有時。造飲辄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辄(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經。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
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環堵(dǔ):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
箪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箪(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戚戚:憂愁的樣子。
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
茲: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輩,同類。
觞(shāng):酒杯。
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翻譯】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号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内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裡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裡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财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作品鑒賞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贊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為四小節。
第一節自開頭至“因以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來,開篇點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就這樣随便地取了一個字号。五柳先生不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并無桃李,隻有這麼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緻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号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自“閑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閑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用不着喋喋不休。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個時代的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調他的嗜灑是出于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脫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說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至于親友請他吃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即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真,并沒有當時所謂名士的虛僞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境裡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自“環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果。并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既與前文相照應,又收束了全篇。
小墨留給大家最後的話:
做一個快樂的人,
對自己感到快樂,
展現真實的自我,
無論是對着鏡子還是對着你的愛人。
願你我心中有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