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我們,忙忙碌碌的日子,總在喜憂參半地過。正因如此,給自己片刻的清甯,稍稍靜下心來,品味一下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這個話題,或許正是潤澤我們荒蕪心靈的一紀甘露。
《左傳 · 襄公二十四年》中,叔孫豹說:“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淵源。
當時,這句話本是叔孫豹為答晉國範宣子之問而說。範宣子以自己的祖先從舜、禹時代以來一直為貴族,世世顯赫、香火不絕,謂為“不朽”,叔孫豹則以為不然,他認為這隻能叫“世祿”而非“不朽”,進而以魯國臧文仲之“立言”開始舉例,提出以上“三立”方為真不朽的觀點。
到了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衆;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古來立德之人,如周公,可謂“創制垂法”之楷模,而曆代聖哲先師、明君賢相、仁人君子可謂“博施濟衆”之懿範;立功之人,如管、樂、諸葛、郭子儀、李光弼、于謙等衆,頗富盛名;立言之人,學界百家、政教賢達、詩人文士之卓越者,可謂是。
三立之中,立德重在“道德垂範”,從“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由内而外,推己及人,最終“明明德”于天下;立功重在就社會和人民的真實需求而建功立業,濟時利世;立言重在将真正的真知灼見傳揚于時世及後世。
三立皆備而不朽,當然不是易事,乃至于世間流傳着“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古來隻有兩個半”的說法,這是好事,提示我們要時時警醒,反省自身。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畏難而退”。其實,要知道,三立貴在真實無僞,也就是主要看“純度”,其次才看“分量”,如果為了求全求高求大,以僞善相标榜、以“形象工程”而炫功、以粗糙拼湊為立言,那是大惡,了不如無。相反,隻要腳踏實地,人人都是奇迹!
我們當思維:圓滿達到是理想,一絲之善不放過。平時做到: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善小而不為,時時自勉,念念精進,心存陽光,意在向上,你,就是不平凡的你!
-------------------------------
智慧思維,持續分享,精彩不打烊。
思考、領悟、踐行,好人生!有你一起,一切更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