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20:08:20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1

前幾天去朋友小米家玩,和小米閑聊的時候,無意間聽到小米的兒子逗逗在唱《小毛驢》: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着去趕集;我手裡拿着小皮鞭,我心裡正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一個3歲多一點的孩子除了把《小毛驢》一字不差的唱出來外,還教我2歲半的兒子一起唱。兩個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玩的都不願找媽媽了。我聽了一會發現,逗逗會唱很多兒歌,像《拔蘿蔔》、《小老鼠上燈台》、《兩隻老虎》、《小兔子乖乖》。

這麼一個“多才多藝”的孩子,看的我非常羨慕,就向小米取經:“你兒子好厲害啊,這麼小就能記住這麼多完整的歌詞,有啥秘訣沒?”小米看了一眼逗逗說:“沒什麼厲害的,教他唐詩半天不會背,教兒歌的話三五遍就記住了,可能是兒歌比起詩來韻律感更強,更适合這個階段的孩子吧。你不是想讓孩子接觸英文嗎?我建議你可以買本《鵝媽媽童謠》,我家正好有一本,我拿給你看看。”

小米家的《鵝媽媽童謠》是後浪出版的“大師插畫·英漢雙語版”。對孩子來說,插畫大師斯科特·古斯塔夫森的繪畫“人物”有趣且整體色彩豐富、明亮,這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有利于父母對處于色彩敏感期的孩子進行顔色教育。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2

對父母來說,英漢雙語分開設置,可以讓孩子在聽懂漢語的基礎上學習英語。英文的字号比漢字大了近一倍,父母完全可以在漢字的部分貼個卡通版便利貼,隻讓孩子看英文。除此之外,對于想讓孩子接觸英文的父母來說,這個版本還有一個優點便是:獨家音頻。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3

隻需掃描書本背後的二維碼,就能在喜馬拉雅app上聽标準英音。每個音頻都是單獨的和童謠是相對應,父母可以單獨循環播放任意一首童謠,對于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重複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多聽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讓孩子熟悉發音,還能加強孩子的機械記憶,為後期的模仿做好準備。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恐怖童謠”不适合孩子,删減、改編後的鵝媽媽更尊重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

現在大家來思考一個問題:經典童謠是否都适合孩子傳唱、閱讀?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讨論一下最近的熱門話題:“兒歌漲價”。“兒歌漲價”最開始是朋友圈的幾張有關兒歌《一元錢》歌詞的書本截圖。這首兒歌本身沒有問題,争議點是這首《一元錢》的兒歌是由經典兒歌《一分錢》改編而來,網友對到底該不該改編引發了熱烈讨論。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4

大部分網友認為,堅持經典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他們不接受“兒歌漲價”,但有的網友卻認為現在一分錢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了,用孩子常見的一元錢代替一分錢是順應時代。如果除開知識産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的考量,單純隻從孩子的角色來看的話,其實兒歌《一元錢》更能尊重當代孩子的認知能力。

兒歌的傳唱範圍一般是在學前期兒童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思維能力都還在發展中,他們能理解1元錢可以買一根棒棒糖,卻不懂1分錢的價值。因為生活中一元錢常見,而一分錢幾乎已經不流通了。

其實在我們讨論到底該不該改編時,都不能忘記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不管是《一分錢》還是《一元錢》,兒歌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拾金不昧,而不是糾結于錢的大小。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改編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它考慮到了現實因素,也考慮到了學前期孩子的理解力。

日本著名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就如何給孩子選擇繪本時寫道:

“面向幼兒的文學作品、素材的親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須能讓孩子們理解。無論是多麼優秀的作品,如果遠離孩子的生活,令孩子無法理解,那他們就不會感興趣。”

對于孩子來說,不管是書還是兒歌,能夠理解比什麼都重要。但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需注意學前期孩子由于發育的關系極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鵝媽媽童謠在早期并不是隻給孩子傳唱的,它還夾雜着不同的目的,像政治手段、反映時代、反映現實等,這就讓一部分童謠帶有黑暗、恐怖的氣息,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心智發展,反而容易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5

例如18世紀的英國,由于工業革命造成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對立,鵝媽媽童謠中出現了一些反映黑暗現實的歌詞、故事,像《十個小黑人》、《莉琪波登拿起斧頭》、《媽媽殺了我》等,這部分童謠又被人們稱之為“恐怖童謠”,它們雖說能給推理小說家提供靈感,像知名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就從《十個小黑人》中得到靈感寫出了《無人生還》。

但是這部分童謠卻不适合心智不成熟的兒童閱讀,因為讓孩子身處于一個暴力、心理扭曲的環境下,孩子就容易把不健康的東西内化,這就好比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環境下,那他就會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不健康的因素,匹配學前期孩子的認知、思維能力,現在大多數版本的鵝媽媽童謠都是經過多次删減後的産物。在《鵝媽媽童謠》大師插畫·英漢雙語版中,除了一首反映曆史事件的《唱一曲六便士之歌》外,就删除了那些不适合孩子閱讀的“恐怖童謠”。

生活在和平年代,童謠理應隻為孩子而存在。它隻需輕快、有趣即可,無需背負那些沉重的過往。

一首好童謠就是一個好故事

肯尼斯·伯克說:“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設備。”而在文學的世界裡,曆史上最好的故事之一僅有6個字:售:嬰兒鞋,全新,這也可以說是另個維度上的“少而精”。

日本知名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中就曾介紹,她将故事作為給孩子選繪本的一個重要指标。在簡單的故事裡,孩子能發揮想象力,也會覺得有趣。選合适的童謠就和選繪本一樣,不僅需要朗朗上口,還需要有簡單的故事情節。

《鵝媽媽童謠》大師插畫·英漢雙語版中包含的45首童謠就代表着45個小故事,而這些小故事又可以分為社會、生活以及思考3大類。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6

唱童謠不能流于表面,從社會百态中學習知識

很多童謠大都是寥寥幾句,但是哪怕隻有幾句故事傳遞的信息也值得人深思。鵝媽媽童謠中有一首《黑綿羊,咩咩叫》的童謠。原版歌詞是:黑綿羊,咩咩叫,你有羊毛嗎?是啊,先生,有啊,足足三袋子哪。一袋子給男主人,一袋子給女主人,但巷子裡哭泣的小男孩一袋也沒有。

許多學者認為《黑綿羊,咩咩叫》這首童謠講的是1275年封建時代英國對養羊的農民所征收的繁重的羊毛稅的故事。根據于蓮峰的《中世界羊毛出口關稅淺析》一文,我們可以知道,羊毛稅在當時又被稱為“魔鬼之稅”,農民收到的羊毛先流向權貴、接着流向教會,而養羊的農民什麼也得不到。童謠裡的“男主人”就指的是1275年頒布稅令的愛德華一世,“女主人”則指的是教會。

直到16世紀,童謠的最後一句一直是“巷子裡哭泣的小男孩一袋也沒有”,但後來這一句被改成了更适合孩子傳唱的“還有一袋子,給住巷子裡的小男孩。”

童真、有趣永遠是童謠的主旋律

“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着去趕集,我手裡拿着小皮鞭我心裡正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這首隻有4句歌詞的《小毛驢》伴随了幾代人的成長,作者把童謠裡孩子的童真童趣刻畫的淋漓盡緻。在鵝媽媽童謠中也有一首類似的童謠《瑪麗有隻小羊羔》:

“瑪麗有隻小羊羔,渾身白得雪一樣,無論瑪麗去何方,羊羔必會跟身旁。有天它跟着上學校,違法規定不得了。孩子們,鬧啊笑,看到羊羔上學校。”

在《鵝媽媽童謠》大師插畫·英漢雙語版中像《瑪麗有隻小羊羔》類似的童謠占了大多數,像《嘀嗒,嘀嗒,鐘聲響》、《小号手傑克》、《蝙蝠,蝙蝠》等。這些童謠中既有有趣的生活瞬間、又有奇思妙想,寥寥數語便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鵝媽媽童謠 背後的故事(從兒歌漲價到流傳幾個世紀的鵝媽媽)7

善于思考能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托馬斯•胡德也說:“一分鐘的思考抵得過一小時的唠叨。”和其他的文體一樣,童謠裡也包含了人們對世間百态的思考。在《少了顆釘子》中:“少了顆釘子,馬掌丢了,丢了隻馬掌,戰馬折了,折了匹戰馬,騎手損了,損了名騎手,戰役輸了,輸了場戰役,國家亡了,這一起,隻因少了顆釘子。”這首童謠說的既有細節對整體的重要,也用循序漸進、一環扣一環的思考。

在另一首童謠《一閃一閃小星星》中,則強調的是觀察的重要。“一閃,一閃,小星星,究竟你為何物?高高懸挂在天上,猶如鑽石在天空。烈日消退時,不再照萬物,那時便可見,小星星,整夜閃光明。遊人夜中行,多虧你相伴,方向無法辯,若無星光閃。”在這首童謠裡有對白天、夜晚星星出現不同狀态的觀察,也有對北極星重要性的觀察。

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個“玲珑心”,心眼多點,這種訴求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孩子的認知能力,而培養認知能力就需要孩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鵝媽媽童謠作為英語音律啟蒙的經典素材,其地位相當于我們的《笠翁對韻》。它裡面的每首童謠都是短短幾句話,郎朗上口,既能方面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學習語言,又能幫助孩子從童謠中學習不同類型的知識。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就将其作為第一套為寶寶朗讀的書,推薦給父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