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做人智慧

道德經做人智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7 10:34:24

道德經做人智慧(道德經十九)1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也是除《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第十九章

一、原文(通行本)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德經做人智慧(道德經十九)2

二、譯文

抛棄聰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抛棄仁義,人民可以恢複孝慈;抛棄巧詐和利益,盜賊也就消失了。

用這三個方面,來治理混亂的國家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應當

讓人民的認知有一個總體的歸屬,那就是:“表現純真,保持樸實,減少私心,降低欲望。”

三、拓展思考

本章老子為當時病入膏肓的社會開出了一劑藥方:“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上一章老子講道:“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僞。”

春秋時期,社會風氣的敗壞産生了“聖、智、仁、義”,而諸侯國打着“聖、智、仁、義”的旗幟來做肮髒的事情。

無論老子還是莊子,均主張擯棄“聖、智、仁、義”,讓人民回歸到最本真、最樸素的狀态。

道德經做人智慧(道德經十九)3

這樣的看法未免有些片面,試想,假如社會上存在很多作惡多端的人,為了保持社會穩定,讓這些壞人回到他們的孩童時期,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這不過是老莊心中理想的“桃花源”罷了。

現代人壓力山大,源于私心太重;焦慮不堪,源于欲望太強。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思想或許是解決問題、修身養性的良方。

清心寡欲,淡化壓力和焦慮,讓生命回到最樸素的狀态,打造内心深處的“桃花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