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到了大結局,撇去劇中羅子君喜歡上自己閨蜜男朋友的狗血劇情,劇中羅子君媽媽這個角色也足夠讓我印象深刻。
說實話,羅子君的媽媽一出場我就很不喜歡。
一出場就拉着唐晶的手說這表多貴多貴,然後回家順手拿走女兒的包包絲巾,一幅很貪便宜的樣子。
去趟超市,都要自備小刀把西蘭花多餘的菜莖切下來,時不時的再扒點别的菜,被小女兒提醒有攝像頭也絲毫不在意。
見到高富帥賀涵然後參觀他的豪宅,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
我一直覺得這樣一個市井貪便宜的媽媽,真的很不可理喻。但是看到後來越看越喜歡她。
為了保住大女兒子君的婚姻,跑到公司霸氣手撕小三,飛揚跋扈的氣場讓淩玲當衆出醜。
護女心切,不僅是大女兒,面對小女兒嫁給不争氣的白光時,該怼就怼毫不退讓。
知道羅子君離婚之後,她用自己的經曆感同身受,給她講道理。
女兒傷心的時候,自己比她還傷心。
羅子君和陳俊生在法庭上争孩子平兒撫養權的時候,她就是真性情,極力護短。
《我的前半生》裡羅子君的媽媽甄珠去世了。場面雖然很克制,沒有生離死别的撕心裂肺,但是卻看的人心裡特别難受。
平兒趴在病房外懵懂地看着外婆去世,陳俊生跪倒在病床前,子群拿着媽媽的銀行卡哭着給姐姐打電話說媽媽還留下30萬呢!
老太太平常過的多節約,就是怕子女沒錢。這個看上去市井愛算計的老太太卻一如大多數的父母一樣用一顆柔軟的心愛自己的孩子。
原來她不是庸俗勢利,她隻是個母親。這才是真實的媽媽呀,莫名覺得很感動。
慧姐覺得,最可怕的媽媽,應該是在孩子的童年,一味隻知道吼叫的媽媽。
在生活中,這些話你熟悉嗎?
“不許哭!快給我閉嘴!我叫你停你就得馬上停!再哭,再哭就給我出去!”
“快吃!快吃!再不吃快點飯都涼了!”
“叮叮,咚咚,快去洗手吃飯!”過了幾分鐘還是無動于衷,要吼叫三五次才慢慢吞吞去洗手。
“快點睡覺!都幾點了還不睡?還在哪說話?明早不用上學了?小孩睡太晚長不高,也不聰明!還不快點睡?”
我們經常用吼叫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以這樣方式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膽小怯弱
經常對孩子怒吼,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傷了孩子的心。久而久之,孩子稚嫩的心靈會變得膽小、怯懦甚至自閉。
經常吼叫的媽媽,一定是在生活中比較急躁強勢的。這樣教育出的孩子,隻會在生活中懼怕你,最後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
自卑不自信
當你怒吼時,不妨仔細看一看孩子絕望的眼神、哀怨的表情。采取怒吼的教育方式,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而且有百害而無一益。怒吼隻會讓孩子因為害怕、無助,進而發展到自卑。
你的“怒吼“,是否定孩子行為的表現,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時間長了孩子要麼就會習以為常并且對你歇斯底裡的樣子不屑一顧,要麼自卑内向不敢和别人相處。
脾氣容易失控
長期處于怒吼氛圍中的孩子脾氣容易變得暴躁,情緒容易失控,易養成野蠻粗魯的性格。孩子也會因此習得你的方式,認為“怒吼”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就是為什麼“棍棒教育”下的孩子為人父母以後,會下意識地仿照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一面鏡子,你給孩子投射出的影像會記在孩子潛意識裡。那麼“怒吼”,對孩子今後的生活百害而無一利。
“怒吼教育”壞處多多,來源于父母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會對孩子做出和說出一些傷人的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