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有效的溝通書籍

如何有效的溝通書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10:18:50

如何有效的溝通書籍(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1

圖|網絡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

“你長大想當什麼呀?”

“我要當飛機駕駛員!”

“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引擎熄火了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讓所有人都系上安全帶,然後我帶上降落傘跳出去。”

在場的觀衆都笑得東倒西歪,隻有林克萊特繼續觀察這個孩子。

這時孩子哭了,林克萊特覺得這個孩子并不是自作聰明,他有一顆悲憫之心。林克萊特問,“你為什麼這麼做?”

“我回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容易造成極大的誤會。我們是不是也曾經像采訪中的觀衆那樣,早早就對别人下了結論?

溝通這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參與,但卻不了解溝通的本質。

本周看了《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其中一位是羅納德•B•阿德勒,他是美國聖巴巴拉城市學院名譽教授,緻力于關于溝通的研究和寫作。

另一位是拉塞爾•F•普羅科特,他是北肯塔基大學教授,1990年他與阿德勒相識後,共同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從溝通者、溝通信息和溝通關系三方面入手,分析了人什麼要溝通、溝通高手的特質以及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01我們為什麼要溝通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要學會獨處,接納孤獨,孤獨是人生常态。

實際上人人都需要溝通,即便是性格再内向都需要與人打交道。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

究其原因,我們為什麼要溝通呢?

1)生理需求:

醫學研究已經證明:溝通關系到人類的健康。

例如:與家人朋友有密切聯系的人,壽命比孤獨者平均長3.7年;缺乏與人溝通的人患冠狀動脈健康風險加大;離異、分居的人在肺炎、外科手術和癌症等方面的疾病患病率更高。

與人交談會減少孤獨感和随之而來的疾病。

潇灑姐王潇說到為什麼要生孩子,原話我忘記了,大意是這樣的:孩子會在不同的階段給你不同的任務,甚至在年老的時候也是如此,為孩子操心會擠垮你的孤獨。

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老人在子女面前通常是戰戰兢兢,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就是擔心受到冷落,害怕孤獨地生活。

誰都會有老去的一天,可能擔心孤獨的心情也是一樣吧。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更加理解老人的心理,多陪他們說說話,哪怕打個電話都是好的。

2)認同需求:

我們對溝通的需要不僅僅是生存方面的,還有心理方面的。

女人最愛八卦,其實男人也一樣有八卦心。

有一次我在泰熙家吃飯,鄰桌是兩個中年男人。其中一個男人吐槽自己的妻子不愛打掃衛生,另外一個說自己家的衛生都是丈母娘打掃的。

兩個人一來一回說的事情都差不多,最後兩人都表達了中年人對生活的無奈。我猜這兩個人是好基友,下班約飯,吐槽一下生活,扔掉糟糕的心情,都是在對方的認同裡找到平衡。

在八卦中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從對方的回應中找到認同感,這也是人愛八卦的原因。

3)社交需求:

我是性格内向的人,上班時間沒有公務就不與人交流,吃飯時間也喜歡獨自一人,去一家沒有熟人的餐廳,享受一個人的時間。

但慢慢發現,超過了臨界點的孤獨是不幸福的,雖然一個人可以好好吃飯、可以追劇,但沒有“夥伴”還是缺了點熱鬧與互動。

現在我用微信開了小号,每天可以發朋友圈,給他人點贊也收到朋友的點贊,每天幸福指數爆滿。

雖然我的社交在現實生活中很少,但在網絡中占很大一部分。這也是當今互聯網時代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總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每個人都是需要社交的。

02溝通高手有哪些特質

1)擁有多樣的行為反應

溝通高手和武林高手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兵器庫,隻不過溝通高手的兵器是行為反應的方式。

普通人隻會一種或者兩種方式,遇到緊急突發情況,可能兩種都不管用,高手卻有很多兵器可選。

2)挑選恰當行為的能力

上面說了高手有兵器庫,僅僅是有還不夠,兵器太沉拿不動肯定不行,還需要有自如運用他們的能力。

3)對他人的認知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對他人的認知和對局勢的感知是溝通成敗的重要因素,了然于胸有助于快速準确地從兵器庫中選出合适的兵器,增大在戰場上獲勝的概率。

4)表現行為的技巧

有些兵器很複雜,不是拿過來就能上手的,需要多次練習才能熟練。溝通技巧也一樣,需要多次重複練習。

5)認知複雜度

什麼是“認知複雜度”:社會科學家将人們看待事物時,能夠組織其架構的技巧,稱為認知複雜度。

認知複雜度就是在同一情形下,對真實狀況進行猜測的角度的多少。

有的人隻有一兩種角度,比如某件事情搞砸了,如果認為事情與自己相關就容易陷進去;但如果能想到還有可能是由其他情況引發的,就不至于讓自己陷入自責或者愧疚的泥潭。

高認知複雜度的人,更能全面地分析溝通的情形,更容易把握溝通的主動權。

6)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和體驗的能力。

7)自我監控

自我監控就是對自己行為的審視和判斷,并根據結果做出适當的調整。

8)承諾

這個部分書中稱為“承諾”,我個人認為用“真誠”更合适。

意思就是當事人對溝通對象和溝通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以及是否願意花精力去研究。

如果願意真誠地陪伴和傾聽對方的語言,用心體會對方的感受,溝通的效果就會更好。

溝通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練習的。隻要用對方法,堅持不斷練習,人人都能成為溝通高手。

03溝通能力是可以習得的

溝通高手都不是天生的,了解了溝通高手的特質,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特質作為學習的藍本,逐項去覺察、反思和改進。

比如,書中給出了不錯的方法:

1)增強認知複雜度——枕頭法:

枕頭法是一群小學生發明出來的。因為問題就像枕頭一樣有四個邊和四個角,故而得名。

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問題,每個不同的立場看問題總能得到有價值的見解,這樣不僅增強了同理心,還增加了認知複雜度。

如何有效的溝通書籍(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2

枕頭法|《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 枕頭法|《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

2) 增加自我監控

在溝通過程中,跳出來以第三者的眼光去觀察溝通的情形,不斷覺察自己的溝通方式,然後做出合适的調整,有助于提高溝通能力。

3)了解不同類型的人的特點

書中給出了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例子。

内向性格的人總是不愛在公衆面前表達自己,就會覺得内向性格的人難相處、不合群,其實是我們不了解内向的特質。

内向性格的人不愛參加聚會,即便是參加,也是吃完飯就要離開。這是因為與人交往會耗費他們的精力,獨處才能恢複元氣。

外向性格則不同,夜色越濃他們興緻越高,外向性格的人從與人交往中獲得能量,所以他們很健談,總是越聊越熱情。

《内向者優勢》的作者馬蒂·奧爾森·蘭妮說,外向的人總認為我們知道答案,隻是不告訴他們。他們不明白我們需要時間來構想一個問題。

了解了不同人的不同特點,才能在溝通中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實現溝通的目的。

寫在最後

人類祖先在沒有發明語言之前,通過目光、肢體語言來溝通, 盡管一開始很艱難,但最終人類的溝通還是越來越好了。

蔡康永說,人跟人溝通常有障礙,有時候對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樣說都說不通,那也就隻能盡力而為,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子,嘗試得越多,才越可能完成。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模式,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别人的大腦,其實就是在講溝通的難度。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就是學習溝通技巧的一本不錯的教材,如你想提高溝通能力,這本書就最适合作為入門書籍來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