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赤縣、十二州等。
傳說中,堯舜将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我們熟知的"九州"。
據《尚書·禹貢》記載,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先秦時期,華夏之域僅限于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以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
戰國末年,在諸國基礎上,萌芽出漢地九州的概念。
漢朝将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共同稱為"諸夏" 。
九州的範圍,北含燕山、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
十二州的劃分則更科學和便于管理
《尚書·舜典》記載:肇十有二州。
原因是堯遭洪水,天下分絕為十二州。
舜在大禹治水後,就禹原來所置九州中的冀州,析出幽州、并州和營州三州。
地盤大小一樣,管理更細化、科學和方便。
加上原來的九個州,共組成十二州,分别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雍州、幽州、并州、營州。
太原,也就是并州,列入九州源于《周禮》
據《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兖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傳傳《周禮》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成書當于兩漢時期。
《周禮》是古代華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态,其最大貢獻是規範和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管理,是一部表達治國方案的著作。
《周禮》内容極為豐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儒家看來,社會的所有一切制度規範,可概名之"禮"。
并州的管轄範圍
九州概念形成的時候,州是個大範圍的概念,而不是現在的具體城市,行政上相當于現在的省。
從兩漢時期來看,并州領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相當于現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河北北部部分地區,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區,以及陝西、甯夏部分地區。
據考古記載,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
東漢時,并州刺史部治所位于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
并州的興廢
三國時,并州領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治所晉陽。
晉沿用。
隋唐時期,仍然有并州,然而管轄面積和區域越來越小。
公元723年,改為太原府。
北宋宋太平興國四年,也就是979年,宋太宗火燒,水淹晉陽城後,在榆次重新設置并州,五個月更名新并州
982年,移治到陽曲縣(今太原城區)
1059年,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從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