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鍊家貝殼最新狀況

鍊家貝殼最新狀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3:50:28

鍊家貝殼最新狀況(鍊家何以變成貝殼)1

出品|虎嗅Pro會員

作者|關雪菁

頭圖|視覺中國

2018年2月28日,沒做任何前期宣傳,貝殼找房悄然上線。2個月後,彭永東才發布了《貝殼找房CEO給夥伴們的一封信》,算是給了貝殼一個首次公開亮相,表達了鍊家all in平台的決心。

盡管強調了開放、共赢等價值觀,貝殼的出現,仍引起了行業不小的震動,很快,質疑之聲紛至沓來。“既當裁判、又當球員”之說不絕于耳,以58、我愛我家為首的競争對手,更直接在同年6月12日召開“真房源誓師大會”,建立攻守同盟,矛頭直指貝殼及背後的鍊家。

此外,在内部,“貝殼挖空鍊家”“貝殼吸走自如流量”等非議也一度甚嚣塵上,早在2017年5月鍊家内部的高管讨論大會上,都有近半數高管反對做平台。直到左晖表态要不惜一切代價做成貝殼,才令衆人吃了秤砣。

兩年後的7月24日,貝殼集團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股票代碼為BEKE,由高盛、摩根士丹利、華興資本和JP摩根聯合承銷。上市主體即為貝殼,中國最大的房産在線交易平台。2019年,其總成交金額(GTV)達2.1萬億。

截至2020年6月末,貝殼找房連接265家品牌連鎖經紀公司。這些品牌在103座城市擁有4.2萬家門店,經紀人總數超過45.6萬。

鍊家為什麼一定要做貝殼?如今,這個問題的答案看似已不言自明。如若細究,對此問題的解題思路中,則蘊含了左晖對地産行業演進的預判,有長久的布局安排——要知道,鍊家在2014年就開始了對貝殼的孵化,而對于房産交易在線化的思考與試錯,則逾十年。

自2018年起,虎嗅Pro一直持續跟蹤貝殼找房,總共發過5篇與之相關的深案例。本文為這5篇近5萬字内容的删節版本,主要呈現左晖、彭永東及其高管團隊對于貝殼的思考邏輯與布局邏輯。Pro認為這是一個如何在商戰中謀篇布局的好樣本。

#即刻加入虎嗅Pro會員,解鎖《鍊家如何變成了貝殼》《貝殼是如何運營的》等五篇貝殼找房的深度案例解析#

原點思考

從鍊家到貝殼找房,左晖的伏筆埋了10年。

故事還得從2007年講起。當年,北京房價從過去的八九千/平米猛飚至三萬/平米,成交量大漲,幾乎所有的地産中介都掙到了大錢,鍊家也實現了十幾個億的收入,當時左晖不過37歲。

“記得我們當時在集團開會,說一個人看他能不能做企業,就看他有了錢之後的一個狀态,是換媳婦、買豪車,換職業,還是繼續投入自己的企業。”中原地産一位前高管對虎嗅Pro說到。

“左晖到最後就選擇了繼續投自己的企業,他2008年找IBM做自己的互聯網咨詢。”同年,鍊家開始搭建樓盤字典,一套一套的數房子,确定真實房源。

有了錢之後,左晖開始思考鍊家及行業的立身之本。他當時有兩個洞察,或者叫預言——

一是,存量房時代一定會到來,中介吃差價模式終不能長久。左晖認為每個行業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毛利率。“如果你始終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毛利率,那就等着别人颠覆”,左晖曾在2016接受《财經天下》采訪時,如是表示。

二是,由于“假房源”這樣的常規打法,導緻中介行業長期進行低水平競争,劣币驅逐良币,也令消費者不勝其擾。因此,一旦建立起真房源的數據庫,這一消費者痛點迎刃而解,鍊家由此構築起護城河。

2008年,鍊家啟動“樓盤字典”項目,從一間一間數房子入手搭建數據庫。這是對鍊家人力、物力、财力的一場極大消耗,比如,由于缺少經驗,鍊家集中雇人數了三次,才弄清楚北京城到底有多少套房子。為了“真房源”,那幾年鍊家陸續花出去四億。

到了2009年,鍊家就與同行拉開了距離,行業也形成了“鍊家”和“非鍊家”兩派。有不少行業中人,就把這年視為房産中介行業的分水嶺之年。時至今日,貝殼找房撬動行業依托的還是“真房源”。

同樣在2009年,中國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找房的比例達到50%,并快速增長。彼時尚在IBM任戰略與變革高級咨詢顧問的彭永東開始服務鍊家,其任務是為其解決“要不要互聯網化”的命題。彭給左晖的答案是,勢必要做。

在左晖力邀之下,彭永東在2010年加盟鍊家,負責互聯網業務。他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利用已有在線産品(面對C端的鍊家在線及開放給經紀人的Sale Efficiency系統,即SE系統,該系統可以讓經紀人完成從房源錄入、過程管理到成交撤單的所有環節,同時讓公司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和風險管控)推動真房源數據庫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面向C端的信息展示,這個任務一做就是四五年。

彭當年所主導之事,正是貝殼找房的底層支撐。

此後,鍊家每年投入億元級的資金進行互聯網化。而彭永東,如今更成了貝殼找房、鍊家、德佑三位一體的CEO。

“(2009年)之後鍊家模式逐漸演化成今天貝殼所謂的平台模式,及德佑這種加盟模式。”中原地産那位前高管道。

演進的發生

那麼,鍊家到貝殼,這場演進是怎麼發生的?它背後的邏輯驅動因素是什麼?虎嗅Pro試着将之梳理出來。

從2010年開始,鍊家每年會辦兩次戰略研讨會。讨論方式是,将與會者分成兩組:一組人“扮演”鍊家,另一組人的“任務”則是“幹掉鍊家”。

“鍊家從來不會圍繞着競争對手打轉,但在戰略上我們這撥人又會對市場的新勢力很敏感——我們會好好想想并推演‘你是怎麼做的’,而最後的結論才是——我不在乎你。”彭永東曾對《财經天下》記者如是表示。

2011年,移動互聯網勢頭漸起,地産行業則從這一年告别“黃金時代”走入“白銀時代”。鍊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發布的《2011經紀機構生存現狀》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總體降幅達50%以上。

《中國企業家》雜志記錄了2011年的一次戰略讨論會:當時與會鍊家高管被分成實力相當的兩隊,一隊目标是用互聯網思維幹掉鍊家,一隊則要作為傳統中介想辦法應對互聯網的攻擊。

這次會上,對戰的兩隊形成了很多腦洞,比如如何做二手房和新房,租賃與買賣怎麼搞,金融業務如何展開,這些探讨随後都體現在鍊家此後的線上布局上。甚至自如的模式,也是在這次讨論之後誕生的。

值得認真咂摸的是,雖然互聯網隊一度占了壓倒性上風,但在這場閉門會上最終勝出的,竟還是傳統隊。

因為互聯網隊無法回答這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此龐大的經紀人隊伍,是否需要一個組織進行管理、維護?單靠互聯網,這件事無法實現。

2014年,互聯網更深層次的入侵了中介行業。

本隻做線上的搜房網,開始組建線下團隊;58同城則在合并了趕集網之後,收購了安居客,意欲染指中介市場。最淩厲的攻勢還來自于的愛屋吉屋。這家純互聯網基因的公司當年4月入局,隻用半年,就占領了上海30%左右的房屋租賃市場,并在當年10月,直接踢館到鍊家的大本營北京,引起了鍊家的警惕——相對于二手房交易,租賃是高頻需求,愛屋吉屋便可借道租賃,進入二手房交易市場。

這年的戰略讨論會上,鍊家對互聯網低傭金模式進行推演,得出結論:中介行業的商業本質并沒有改變,優秀的經紀人永遠是最稀缺的資源,也是解決效率問題的核心。

作為對愛屋吉屋的應對,鍊家經過2個月準備,于當年底祭出丁丁租房,獨立運營,以低傭金切入市場。如今回望,丁丁租房更像是鍊家的一場互聯網實驗,用以抵制愛屋吉屋的見招拆招。

燒掉上億之後,丁丁租房進一步證明了免傭金甚至低傭金的模式無法成立,在遏制了愛屋吉屋的進擊後,走入曆史。

事實上,對于左晖和鍊家而言,2014年最重要的布局還是鍊家網的獨立。

這年的10月,鍊家在線更名為鍊家網,彭永東任CEO。他帶着團隊從鍊家總部獨立出來,從望京搬到上地西二旗,因為這裡碼農紮堆,更容易挖到寫代碼的人。鍊家網就是貝殼找房事實上的前身,在搭建鍊家網的同時,彭永東及團隊也在同時申請“貝殼”之名。

貝殼找房人店平台總經理、産品線負責人宋雲端猶記得,自己2014年加入草創的鍊家網時,整個團隊不過十幾人,辦公就在辦公就在領秀新矽谷的1402房間。但那時,這個團隊就喊出,要做“房産交易領域的萬億房産O2O平台”。

“我們幹的是O2O的生意,必須把online和offline都幹了,才可能去實現這個行業的平台的服務價值。宋雲端說。“當時我們就糾結一點,因為線下,我們當時隻有鍊家這個經紀品牌,鍊家的整個服務環節把控得比較嚴,如果做平台如何能服務好更多的線下品牌并保證服務者的品質?”

“其實當時就有了貝殼這個想法,但因為當時對用戶來講,我們剛開始做互聯網平台,用戶的認知還是從線下到線上的,我們認為線上先用鍊家網,它有整個認知的一緻性,第二個,對于平台,我們當時沒有選擇開放策略,而是采取了半封閉的策略。”

業内人雲,彭永東掌管鍊家網,就是被左晖選做接班人最明确的信号。另據了解彭與左晖的人言,彭永東有種“一眼看到本質”的能力,且跟左晖同頻、投契,價值觀高度一緻。但彭永東在進入鍊家前,是一名戰略顧問,并無太多管理經驗,“啟用彭永東,左晖真的非常大膽,也很冒險。”某行業資深人士感慨道。

虎嗅Pro聽到一種說法,本來左晖2014年就有意讓彭永東接班,因為團隊尚未搭建完畢,彭并未立刻答應。

鍊家貝殼最新狀況(鍊家何以變成貝殼)2

當年11月,鍊家宣布停止與搜房網合作。對此,當年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左晖這是要作繭自縛,對抗趨勢。

事實上,多年布局下來,鍊家在線促成的二手房買賣成交占到其整體成交量的30%左右,這一數字已高出鍊家在其它互聯網公司購買端口所促成成交的比例。此舉可見,左晖也是笃定了要做平台。

必須發生的進化

除了基于生存和發展的思考,我們也可以說,由于隐憂重重,鍊家必須進化成貝殼找房。

我們先說内憂。

鍊家雖是中介行業的領頭羊,但市場占有率也不過10%。行業内外的競争對手始終虎視眈眈。

從鍊家的收入結構來看,傳統中介生意模式掙的基本是傭金,收入結構單一,且扛政策風險能力差,對于直營模式的鍊家而言,負擔更為沉重。

前中原地産區域總經理曹興隆是一位行業老兵,他曾以北京最大的住宅區域望京作為樣本,給房産經紀公司的人工成本算過筆賬。他得出結論,在北京望京地區,僅維持經紀公司自身運營成本就達到20萬元/套。

不可回避的事實是,行業下行,天花闆将至,而中介行業配置的員工數量明顯出現冗餘。對于鍊家而言,養活這麼多人這同樣非常吃力。

再看外患。

近10年,樓市因政策沉浮,市場始終波動,互聯網殺意日濃,整個中介行業經營風險不斷變大。

對左晖而言,宏觀現實在外,最大的威脅其實也并不來自于行業内那些傳統中介,或者所謂的互聯網中介,而是那些有流量、有技術的真正平台型巨頭們。

房屋交易中介行業相當分散,若有一家平台快速将散落各地的中小中介整編起來,對頭部形成倒逼之勢,鍊家也是束手無策。

而想要抵禦它們可能的入侵,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平台,由自己來進行整編,以此作為防禦。

此外,有多位投資人向虎嗅Pro表示,如果單憑直營且重線下門店的傳統中介模式,鍊家缺乏後端想象空間,上市很難。

貝殼該是個怎樣的平台?

那麼,貝殼找房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平台?

“這個行業有五個矛盾,怎麼去解決它們,就是今天貝殼要解決的一個事情,能把這五個問題能解決,貝殼找房在“住”這個領域可以創造不一樣的價值。”2018年末,當被問及這個問題,彭永東如是回答。

同時,在彭永東看來,作為一個平台貝殼找房今天的核心優勢在于形成衆多人和店的連接,這個連接會越來越有價值。

那就看看這個五個矛盾都是什麼,貝殼又要怎麼化解這些矛盾的——

首先,是服務者B和消費者C的矛盾,其焦點在于真房源。此事事關價值觀,核心在于價值選擇。

鍊家成于店面多、房源全,但在互聯網上做真房源有個很大的問題,鍊家必須把所有信息放在網上,這就相當于把自家的寶庫打開給競争對手看,鍊家的傳統競争優勢就沒了,這是要砸了自己的老飯碗。所以,當年鍊家互聯網化自己,也是一場冒險。所幸,鍊家趟出了這條路。

現在,作為平台的貝殼找房要做的,就是把鍊家趟過的路指給加入平台的店東,讓他們重走。

“這件事情我們是被激勵過的。當你做一個對的事情的時候,他一定要有回報,第二,要看回報時間延遲有多長。如果回報時間延遲足夠長,比如一年以後才能看到,很多企業是撐不過去的。第二,就這個回報強度如果不足夠強,這件事情也不能做成。”彭永東對虎嗅Pro說。

第二是B端與B端之間的矛盾。由于經紀人之間激烈的競争,彼此之間信息交換程度低下,因為害怕丢單而整體陷入“囚徒困境”,導緻行業整體走向死胡同。

貝殼找房設計了一套促進經紀人之間合作的ACN網絡機制,用以化解這種矛盾。簡而言之,就是将交易全流程切分,每位經紀人都能在一套房子的成交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得到應有的收益。這其實是在給中介行業打造一套标準化的操作系統。

第三個,是時間的矛盾。中介行業每三年就一個周期,兩年往上走,一年往下走。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中介行業都遭遇艱難。

行業如何抗時間周期?彭永東表示,通過在平台上增加更多、更多元的供給,促成更高頻的交易與成交。

以前中介公司隻做二手或者租賃的一部分,遇到樓市下行就會遭受沖擊,貝殼找房希望在其平台體系/社區中,提供任何和房子相關的服務,包括新房裝修、搬家、家居社區生活,乃至賣二手車、回收手機,最後一公裡的送包裹等等。貝殼也已經介入了新房交易市場。

第四個是前台和後台的矛盾。所謂後台就是一家企業的支持、管理部門,比如做門店裝修的,前台提需求,後台往往不積極響應,缺乏服務意識。

貝殼正在将後台推向前端,使之轉變為一個服務體和事業單位,也可以把它看做一個生态體。“以前沒有所謂的後台,全是網狀結構,就是每個人你都要提供你的價值。這其中可以延展出選址、培訓、考試認證等各種服務。”

第五個是小B和品牌主大B的矛盾。換言之,小b是經紀人,大B是店東和品牌主,平台發揮品牌主和店東的強化劑,幫助品牌主鍊接經紀人和店東。而貝殼和德佑要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一個孵化器,孵化出一批新經紀品牌。這件事,還能促成一批鍊家人,回鄉創業,自立門戶。

整體看起來,彭永東所指前三大矛盾,是行業性的難題和困局。而後兩者,倒像是解決自身的人員成本越來越高企的問題,以這種平台化的方式,打破了他們的舊飯碗。

對應這五大矛盾的解決方案,貝殼找房内部又搭建起四個平台來分别應對:

  • 紀平台,解決的問題是,怎麼管控真房源,管好品質,管好交易。

  • 租賃平台,要把中國的房屋租賃供給都能放到線上去,同時對房源、服務進行較強管控,給租賃行業建立标準。

  • 新房平台,将相關的服務商、代理商連接到這個平台上來,同時給用戶提供更詳實、及時的信息、内容,比如什麼房子在賣,房子蓋到什麼階段了。

  • 裝修平台,核心目标是在裝修的過程中,如何給這些客戶提供更好的裝修的服務。

ACN網絡的建設

不過,一家公司走平台戰略的前提是,要有強大而獨特的資源來支撐起平台。對于貝殼而言,這核心資源又是什麼?

在彭永東看來,鍊家能夠共享給行業的核心能力:一是底層數據即真房源數據庫,二是操作系統,也就是鍊家倡導多年的經紀人合作網絡(Agent Cooperate Network,簡稱ACN)。

ACN具體的運行模式是怎樣的呢?簡單說就是把經紀人的工作模式分割,誰負責帶看、誰負責房源維護、誰負責鑰匙保管等等,将一套房源的利益相關經紀人分割為多個環節,經紀人在每一個節點上做出貢獻都可以取得回報。之前是一單到底,誰負責成交誰拿到所有的錢。

在這種合作機制下,賣出一套房子就不是以前一位經紀人單獨行動的事,而是一個團隊協同作戰,而且在開放的平台、共享資源信息之下,貝殼還鼓勵跨店合作。

“這個行業的本質非常強調網絡效應,本質很複雜,我們今天在處理一個C跟C之間最大宗交易的标的,C就是每個私人獨立用戶一生中最大的一筆交易,雙方的交易意願和交易條件随時在改變,今天想賣明天又不想賣了,今天想買明天又不想買了,今天賣兩百萬,明天可能要賣兩百二十萬,在這麼一個狀況下面如何做好經紀人,看來看去沒有别的任何的辦法,唯一的途徑做好人跟人之間,經紀人跟經紀人之間的協作。“左晖曾這樣解釋ACN網絡背後的邏輯。

由ACN網絡,還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就是“我房他售率”。即某經紀品牌之下的房源有多少是被别的門店、别的品牌賣出去的,比率越高,說明合作情況越好,房源在手中囤積率越低,整體效率越高。

“我房他售率”是鍊家内部一直存在的機制,鍊家自己的這一數字大約已經達到了将近70%,鍊家的門店效率之所以高,就是因為曾經花大力氣推出和執行了這一标準。

貝殼還有一套“維護人機制”,一套房子有自己的專屬維護人,一位經紀人帶看時,維護人要去陪同,幫忙講解,因為維護人更了解房子信息,客戶體驗就會提高。

但是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以前沒有ACN合作機制的時候,客戶聽到維護人比經紀人更熟悉情況,就會跳過經紀人直接去找維護人簽約。正因為有這種行業積弊,經紀人才并不甘心把自己手中的房源信息公開。貝殼推出ACN合作網絡之後,平台約束了這種行為的發生。

一般來講,貝殼把角色人按照“客源端”和“房源端”分為兩大類,客源端的服務占60%比重,房源端的服務占40%比重。誰開發的房源,誰錄入的系統,誰去拿的鑰匙,誰去簽了委托書,誰是維護人,按照職能分别加重業績比例。

貝殼設定了一整套激勵機制,用貝殼分、貝殼币的形式體現,貝殼内部有一個詞叫做“商機”(SPS),指線上和線下連接的商機量,用來衡量流量轉化效率和貝殼對流量的分配。因為流量漏鬥是從線上到線下的,把用戶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的中間轉化,就是商機。

從何入手?

關鍵資源也有了,貝殼找房依然要回答一個問題,想成為一個平台該從何入手?

對于貝殼這個平台,offline這部分才是初始階段的重頭戲。

獨立了的鍊家網,不論是GMV數字,線上流量,還是房源的整體的規模都漲得很快。鍊家想為行業樹立個标杆。

然而,“我們希望第二名、第三名能夠跟上,但是你會發現2015年、2016年時這個行業跟不上,就會出現一些反向的競争。”宋雲端對虎嗅Pro表示,普遍而言,行業提升服務者服務品質的辦法,都是選擇高薪挖角優秀經紀人,但這樣不會形成正循環,反而會造成經紀人的大規模流失,“其實反而是在惡化整個行業的生态”。

這讓鍊家網團隊反思,該如何開始推動一個正循環。

“我們發現,開放,必須要根據行業整體的體驗和效率提升才可能成。我們決定去做開放,但是我們同時有兩點擔心,一個是服務品質能不能保證,另一個是新規則的效率能否保證。”宋雲端說。

從技術端來看,問題不大。從2014年開始做鍊家網,貝殼就沉澱下了一整套的線上IT作業系統,依托于線上技術,貝殼可以做到開放後對服務和效率的管控。但這隻是硬件層面的保障。

軟件層面——也就是誰來提供服務、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這個維度、在這個行業階段實則更為關鍵。

鍊家當時對此的考量是,基于行業服務質量整體偏低的現實,選擇半開放策略,不用傳統貼牌加盟的方式,而是去找到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以并購、合并的手段,完全輸出了整個鍊家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來保證整個B端的服務質量。

從2015年開始,鍊家縱橫捭阖,在一年内先後完成對上海德佑地産、北京易家地産、深圳中聯地産、杭州盛世管家、北京高策地産、廣州滿堂紅和成都伊誠地産等11家同行的并購。這些所并企業所在城市,都是存量房市場份額已經超過新房市場的城市,直接點說,就包括所有的一線城市,以及幾個重點的二線城市。左晖曾笑稱:“全國稍微靠譜一些的中介都已經被鍊家收購了。”

這輪并購看似成交迅速,但鍊家與這些并購企業的掌門人實則就并購問題談了多年。最終讓這些所并購企業負責人對鍊家say yes的動力還在于:受宏觀調控、經濟周期、乃至房地産行業庫存變化影響,二手房交易市場起起伏伏,一遇低潮,行業虧損,中小中介企業抗風險不足的問題就會暴露無遺。

左晖曾表示,交易平台的集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能活下來的都是大企業和小企業,中等規模的肯定要倒下,并購發生的這幾年間,這種趨勢正在從城市蔓延到全國。他還斷言,“地方性領先品牌會越來越難做”。

所有這些被鍊家收購合并的企業,包括伊誠地産的原來門店都歸為鍊家,品牌名也被雪藏未被再使用。

德佑這杆槍

2017年,鍊家重啟德佑品牌,是要從0開始做加盟。其意圖在于若要将經紀人業務搬到線上,得将經紀人們都搬到線上,也就意味着要把全國大大小小的中介公司給搬到線上,德佑要在其中起到整合、引領、輔助、推動的作用。

在此我們不妨也看一下貝殼、鍊家和德佑三家的關系:

貝殼是平台,它是定平台規則,以及整個流程規範的。

鍊家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自營的品牌,或者直營的品牌,德佑是加盟的品牌,所以鍊家自己的核心更鍊家,更鍊家的核心是用戶體驗要再上一個台階。如果鍊家現在有七十分,那麼對他的定位就要能夠到九十分,用戶體驗還能再往前做的更好。

彼時,德佑前任掌舵人祁世钊接受網易地産采訪時表示,“鍊家如果隻做15萬經紀人,今天就已經做到了,但如果想去聯接一百萬經紀人,靠直營的模式是做不到的。”所以才會有德佑。

“我們過去講重在基礎設施的建設,重在品質運營的建設,重在合作網絡的建設,重在賦能建設,這都是人去做的,這個牌子不會說你放在那兒大家自己會去搞好的。傳統貼牌式的加盟,在我看來價值真的是不大,甚至是沒什麼價值。”祁世钊在接受網易房産采訪時表示。

為此,德佑的加盟商将完全繼承諸如“樓盤字典”、“ACN網絡”等鍊家運營精華:包括大數據支撐的房源系統、運營管理經驗、經紀人作業工具、人員招聘培訓體系。

在加盟店從業人員素質、從業人員的培訓、從業人員的行為規範、從業人員的薪酬發放、加盟店簽約管理、加盟店簽後風險把控等方面,鍊家全程參與管理,确保服務标準化及穩定性。

但是相較于一般意義上的“貼牌加盟”,德佑今天仍處于“直營型”加盟狀态,或者所謂“重加盟”。換句話說,即便加盟商你不行,德佑也要幫着你能行。

#即刻解鎖虎嗅會員,了解德佑的推廣、加盟、運營細節及貝殼找房的開局玩法。

時進2018年底,對于貝殼之亮相,萬事俱備。

這年的戰略讨論會上,鍊家高管團隊再一次模拟鍊家與友方的兩軍對壘,推演對手如何能幹掉鍊家。

據《财經》報道,鍊家高管團隊總結出兩種可能路徑:一是對手發動線上力量攻打線下。另一種是對手在鍊家尚未布局的城市搶占先機,置鍊家于孤島狀态。

時不我待。窗口期短暫,機會稍縱即逝,貝殼找房必須馬上有所行動,将線上流量與地面網絡結合,把門店、經紀人、客戶和行業同盟組成系統防線,才不會給對手以機會。

為了貝殼,左晖抽調了百分之七八十的鍊家精兵強将,決心之大,令内外部都受到震動,也留給了業内“掏空鍊家”的話柄。

并且,僅用了不到一年,德佑就拓展出一萬多家加盟門店。

如今來看,這及其後的一系列排兵布陣确實是貝殼在為上市做得關鍵性鋪墊。

#本文為虎嗅Pro會員專享深案例-貝殼找房系列研究公開版,即刻加入虎嗅Pro會員解鎖近5萬字全文,查看貝殼找房的商業邏輯、打法細節。此外,您還将一并解鎖:

· 20 ,仍在不斷上新的「精選專欄」:行業一線專家知識體系輸出,幫你迅速晉級專業人士;

· 每周一篇, 别處看不到的「深案例」:巨頭成長方法論,争議公司高清呈現,新興機會精準捕捉;

· 幫你更懂财報的「虎嗅投研」:1000 上市公司,第一時間抓出财報背後“潛台詞”;

· 不吹水講幹貨搞合作的「線上社群」:熱點專業解讀,與研究員、分析師每周一期準點相會。

超3015元權益,僅需888元,一網打盡

鍊家貝殼最新狀況(鍊家何以變成貝殼)3

(許若茜與Pro資深編輯劉宇豪對本文亦有貢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濘組詞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