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中的式微譯文和讀音

詩經中的式微譯文和讀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9:18:02
批評國君逃亡不歸荒廢國政

——《詩經·邶風·式微》解析

北郭先生

詩經中的式微譯文和讀音(北郭先生解釋詩經)1

邶風·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一、翻譯

日月當明而不明!日月當明而不明!作為主政一國之國君,為什麼總是逃亡在外不回國?要不是因為國君您的事情,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奔波在外風餐露宿?

日月當明而不明!日月當明而不明!作為主政一國之國君,為什麼總是逃亡在外不回國?要不是因為國君您的困窘,我們這些人為什麼輾轉跋涉在泥淖中?

二、字詞

式微。朱熹集傳:“式,發語辭。微,猶衰也。”此解值得商榷。微,日光不明,比喻國君逃亡不歸,不盡國君之本分。

胡不歸。胡,為什麼,表反問,并非表設問。“胡不歸”的意思是“應當歸”。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

微君之故。微,要不是,否定性假設。宋範仲淹《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故,事。

胡為乎中露。中露,露中。為了押韻而颠倒語序。露與泥相對。露,晴天。泥,陰雨天。有人認為露同路,雖可解通,但不如霜露之露形象生動。

微君之躬。躬,通“窮”,窮也,處境困窘。将躬解釋為身體或親自,則難以解通。

三、押韻

微、歸,上古音系均在微韻部。

故、露,中原音韻均在魚韻部。

躬(窮)、中,上古音系均在終韻部。

四、主旨

欲說《式微》主旨,當從古代的黎國說起。

黎國曾是殷商王朝的屬國,在今山西長治境内。周文王在圖謀殷商之前,有一個試探性的動作,就是借商纣王賦予的征伐大權,一舉滅掉了黎國,史稱“西伯戡黎”。

武王滅商後,黎成為一個封國。一說封給帝堯的後裔,賜侯爵,稱黎侯;一說封給封給武王的異母弟弟、伐黎主将畢公高之子,建立姬姓黎國。

春秋時,黎國遷都于今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距離赤狄潞子國不遠。周宣王十五年(公元前812年),晉國滅了黎侯國,随即又複其國。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潞子國攻滅了黎侯國。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晉國大将軍荀林父滅了潞子國,又把逃在衛國的黎侯後裔請回來,重建了黎侯國,不久又為晉國所吞并。

相傳,《式微》就是黎侯臣子勸說黎侯歸國時吟唱的詩歌。《毛詩序》:“《式微》,黎侯寓于衛,其臣勸以歸也。”《箋》:“黎侯為狄人所逐,棄其國而寄于衛,衛處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歸而不歸,故其臣勸之。”

既然是黎國臣子勸說逃亡在外的黎侯歸國,那麼“式微”會是什麼意思呢?

微,可以解釋為日月不明,借以批評國君應當在位而不在位,理應當國履職而未當國履職。

《左傳》也認為《式微》與勸說逃亡在外的國君歸國有關。《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公還,及方城……公欲無入,榮成伯賦《式微》,乃歸。”講的是,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魯襄公因為宋國大兵壓境,便逃亡出國,不敢回國。魯國大夫榮成伯(榮駕鵝)親自到楚國将魯襄公找回。魯襄公不肯入魯國國境,于是榮成伯“賦”《式微》勸其歸國。賦,吟詠也。榮成伯選擇吟詠《式微》勸說,說明《式微》的基本意思是勸說國君歸國。

綜上,“式微”的本義是借日月不明,批評國君逃亡不在其位。後人因為朱熹的解釋“式,發語辭。微,猶衰也”,均以式微指代事物由興盛而衰落。例如,郭沫若《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武王以前的周室沒有什麼高度的文化, 平王以後的周室則是式微得不堪了。”

關于《詩經·邶風·式微》的主旨,還有其他一些說法,亦可見世人對“式微”的理解并不一緻。

比如,思歸隐居說。從唐人詩中可知後世有人持這種解釋。例如,王維《渭川田家》:“即此羨閑逸,怅然吟式微。” 崔璞《蒙恩除替呈軍事院諸公郡中一二秀才》:“作牧慚為政,思鄉念式微。” 貫休《别杜将軍》:“東風來兮歌式微,深雲道人召來歸。”若持思歸隐居說,“式微”作為隐居的原因,可以解釋為“世風日下”。

再如,征夫埋怨說。認為此詩是苦于勞役的人發出的怨詞,表達了服役之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幹活,有家不能歸的怨憤。若持征夫埋怨說,“式微”作為要求回家的呼聲,可以解釋為“天黑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