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标題:武大賞櫻男子因服飾被打 和服、漢服有何區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5日電 3月24日,武漢大學保衛人員與兩名賞櫻花的男子發生肢體沖突。據媒體報道,事件起因保衛人員稱穿和服不讓進入。
被指穿“和服”的青年人(左一)與武漢大學保衛人員發生沖突。視頻截屏 上遊新聞
網上視頻顯示,穿着類似和服服裝的男子和另一男子被幾名保衛人員按在地上,大聲重複喊着:“憑什麼打人?”,并稱自己“穿的是唐裝”。
而當事人随後也對媒體再三強調,自己穿的是“唐裝吳服”。
這則新聞立即引起了網友讨論。
有人覺得,禁止和服進入“有點太苛刻了”;“隻要行為不違反中國法律及公俗良序,大可不必興師動衆”。同時有網友質問校方,“打人符合哪一條法律”。
但也有網友認為,武漢大學的櫻花不僅是景觀,也是中國人民抹不去的疼痛記憶,“所以武大不适合穿和服參觀”。
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這名賞櫻男子穿的是哪種服裝?
資料圖:3月21日,武漢大學櫻花季首日,提前網上預約賞櫻的八方遊客如約而至。吳薇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謂唐裝,今天其實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種是指唐代人穿的衣服;另一種是指以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現代服飾。
從網上曝光的視頻畫面看來,該男子所穿的服裝顯然不是類似馬褂的那種唐裝。至于是否是唐代服飾,則需要另外讨論。
需要說明的是,即便唐代服飾也有多種。官服帶有明顯的民族融合特征,一般為圓領窄袖;而無官的地主、隐士所穿的衣服則呈現高領寬緣的特點,更接近唐以前的古制;普通百姓隻穿齊膝短衫和褲。
記者就此問題咨詢了接近漢服圈的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郭先生。他告訴記者,漢族傳統服飾在清朝剃發易服以前雖然随着曆史發展,形制亦不斷演變,但一些基本特點與和服還是有明顯區别的。
“以袖子為例,漢服袖子一般較長且寬大,可覆蓋整個手掌,鋪開後呈梯形;和服袖子較短,長度到手肘手背不等,但基本都露出手掌,鋪開後呈矩形。”
記者同時注意到,有文獻資料顯示,所謂傳入日本的“吳服”,并非指服飾款式的傳入,而是相關手藝及技術。
很顯然,從網上視頻畫面判斷,這名當事人所穿的至少不是傳統規制的漢服,至于是否為和服,則有待相關部門調查證實。
25日淩晨,當地派出所對媒體回複稱,調查有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沖突的全過程”。
另有報道稱,校方稍晚将對此做統一回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