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配圖除标注外,均為心堯拍攝)
北京市,海澱區,魏公村。我們「與童年」系列的第二篇。
如今繁華熱鬧的中關村南大街旁,大學集中、餐飲林立、上班族熙熙攘攘、人口密集的一片地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裡新建起了魏公村小區,遷進來很多城裡住平房的人們。那個時候,搬遷的人聽說要來魏公村,大多心裡都在犯嘀咕:“西郊啊?那兒可荒涼了,什麼都沒有……”
小時候,西郊線的公交車在前後兩站都停,唯獨不停魏公村。那會兒家裡收的信都寫着“寄:北京西郊魏公村”。
(圖片來源于網絡,遠處是友誼賓館。看樣子是在魏公村十字路口北邊拍攝的)
在老地圖上找到魏公村這一帶的地圖,特殊年代的特殊地名。那個年代還隻有32路,後來八十年代變成了332,又增加了320 。
40多年後的今天,當初隻有332和320兩條公交線的白頤路,成為中關村南延長線上最繁忙的交通樞紐。
老人們口中“什麼都沒有”的魏公村,已經發展成為非常成熟的居住社區,15分鐘生活圈内吃喝玩樂、上學就醫、文化休閑,都有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上世紀九十年代,魏公村本地平房拆遷,建起了韋伯豪,在當時算是很高檔的豪華小區了。很多年後的2017年,住在北邊那片小紅磚樓的居民們又迎來一次棚戶區改造,如今這裡叫魏公村佳苑。
試着回憶小時候,曾經魏公村的樣子已經根深蒂固。即便現在的變化天翻地覆,但依然清晰地記得過去每一棟樓、每一處建築、每一間店鋪的樣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站在今天,毫不費力地記起昨日,如數家珍。
九幾年的時候在民族印刷廠的地界兒上蓋起了“大富豪”,當年紅極一時的豪華夜總會。那會兒打車,說魏公村興許有司機不知道,但要說大富豪,恨不得全北京的的哥都認識。
在網上沒找到大富豪的照片,估計是年代太久遠了。隻能站在當初的位置湊合拍一下,腦補吧。
大富豪在無數年前就沒了,這地也就一直荒廢到現在。
魏公村小學,現在叫北外附小魏公村校區了。八幾年的時候這塊兒是操場,後來蓋完樓,地方就不歸學校了。樓上是寫字樓,樓下換過很多家餐飲,近些年一直是巴依老爺。
主校門也從西門變成了南門,前兩年在南門這裡又蓋了棟四層小建築。往裡面瞅瞅,操場和主席台似乎還是原來的位置,西南角的假山和亭子倒是沒有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魏公村小街。曾經沒有名字的狹窄道路現在都安了路牌,小時候一直叫它北外後街。這條小街裡的紫竹院幼兒園,這麼多年過去依然還在。
也就剩它還在了。
街兩旁吃飯的、賣菜的、修鞋的、賣花兒的……一溜兒小店都在聲勢浩大的“整治拆牆打洞”行動中消失了。有一些繼續隐匿在居民樓裡,另一些就徹底退出了生活,記性好的話還能殘留在記憶中,斑斑駁駁,星星點點。
這條小街一直走到頭兒是北外小南門,現在往西已經不通了,基本屬于死胡同。
過去街上最有名的人,是外形酷似龜仙人的老爺爺,留着長長的白胡子,拄着拐,對每一位過往的人報以微笑,用力喊着:“快加油!” 我們不知道他經曆了什麼又刻骨銘心了什麼,不厭其煩地對每一位路人喊話,友好又可愛。前些年,“快加油老爺爺”去世了,網上還專門發了文章,懷念他。
(圖片來源于網絡)
民大北邊的這條餐飲街,要不是因為疫情,這個點兒早就車水馬龍、推杯換盞了。現在冷冷清清的,隻有外賣小哥極速穿梭的身影。
遠近聞名的金孔雀和寶琴,兩家毗鄰的雲南菜。如今的寶琴改頭換面成了一家面館,金孔雀也裝修了門臉兒,更像現在這個時代的産物。
與時俱進挺好,常年不變也挺好。
那些從年輕到變老、一直吃一家館子的人,若是看到過去的老店面、老招牌、老夥計,應該會感到安慰而踏實吧。那些開了幾十年的店面,都值得我們去嘗試。而百年老店,更是像博物館一樣的存在,店鋪本身就是曆史。(魏公村沒有百年老店,希望未來能有。)
找了些這條街從前的樣子,治理以後幹淨整潔了許多。
(以上三圖來源于網絡)
民族劇院。過去的很長時間裡,這兒都是火山disco,那麼有名兒,那麼顯眼。可惜也沒有找到照片。
口腔醫院門口的這棵老槐樹,大概是上世紀建魏公村小區時保留下來的村口兒的大槐樹吧。不是每個村子都有關于大槐樹的傳說麼。印象中它一度枯死了,小時候很怕看到空空的樹洞和光秃秃的枝桠,總覺得深處藏着妖怪。
它應該是當初魏公村這個“村落”唯一的遺存了,有它在,還能知道曾經的村口在哪兒。
肯德基和好倫哥。現如今是一家外觀黑白色的口腔診所。那棟在街角矗立了十多年的歐式小建築,無時無刻不在提示你:再往裡走就是魏公村小區啦。
(其實金鳳成祥這塊兒在小時候是公共廁所,肯德基的位置是賣報紙的小屋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順着斜街往西走,現在藥店的位置從前是新華書店。這家書店也是開了幾十年,記得小時候老跑到裡面看《機器貓》,沒事兒就愛逛。
印象中這棟樓是九十年代初建起來的,九十年代末原本是要把它拆了的,裡面很多人都搬走了。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留到了現在。前些日子外牆還重新粉刷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百花皮鞋廠。好像小時候一說買皮鞋,就會來十字路口西南角的百花鞋店,恨不得全家的皮鞋都跟這兒買。
“緊急拆遷,瘋狂甩賣”的大喇叭喊了十幾年,到真拆遷的那年,還确實有點兒舍不得。“百花”也一度是魏公村的地标,看到它就知道往北過了馬路,就是農科院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魏公村酒吧街。也是拆遷那年,理工大學收回了臨街的這一長溜兒店面,後來在這裡新修了個東南門。曾經這條街上的茵豪、磨岩、參差咖啡、七月七日晴,都見證了這條街的霓虹夜色,也見證着繁盛之後的落寞。
還有一家名叫絲青發秀的理發店,開了快二十年,跟店主德叔也早就成朋友了。相信當年的老鄰居和在附近上學的孩子們,大多都在他家理過發吧。拆遷以後德叔他們搬到了聯想橋那邊。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曾經的那個魏公村,現在就是這樣兒了。沒準兒今天拍的很多照片,在未來也會成為“曆史資料”。誰知道自己随手記錄的一些什麼, 日後是不是很珍貴呢。
能留下點影像,就很好。
————
最後放一些2017年拆遷時候拍的照片,以飨回憶。
拍攝于2016年3月19日的藍天,左手的小存車棚曾經為我和爸爸、媽媽的自行車遮風擋雨,這麼多年謝謝啦。
最後兩張是網上的照片,我們在現實和回憶中切換。(網上有很多寫魏公村曆史的文章,比如名字的由來之類的。還有專門記述齊白石墓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 FIN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