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學與古典準則的發源●
古挨及人率先發展幾何學,描述物體的空間關系,以便進行尼羅河漫灘的田地劃分等工作。幾何學的英文Geometry,意思就是土地量測。
随着基礎工具的進步,開始建立幾何原則,例如埃及人用來打造巨大石材建築的3:4:5直角三角形。這些基本原則演變至今,稱為古典理想(classical ideals),涉及比值、黃金比例、建築技術和裝飾,并于古希臘時期達到巅峰。
△黃金分割
歐幾裡得約在公元前300年撰寫的《幾何原本》(The Elements of Geometry)也許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幾何學文本,從頭實際說明平面與三維幾何的知識,現代稱之為「歐幾裡得幾何」(Euclidean geometry)。
雖然幾何學、古典原則和當代設計間互相關聯,光靠遵循幾何原則并不能保證做出好的設計。但知曉這些原則有助于制作排版設計,并了解某些設計、頁面排版學說及标準是如何發展的。
歐幾裡得的原則相當直覺明了,因此許多至今仍在流傳。
△黃金分割
舉例來說,歐幾裡得幾何的基本量測項目是角度和距離,角度是絕對的,依據的基本單位是直角;距離則是相對的,基本單位是一線段。
歐幾裡得系統中,面積與體積由距離計算而來:邊長5公分的正方形,占據25平方公分的面積。
△《幾何原本》原本
歐幾裡得原則使頁面大小或文字區域等物件的量測和設計更加精準,并顯示出設計與世界緊密共生,借助其他學科成長進步。
設計并非獨立存在、完全論述性的,而是承襲幾何學、數學、環境與材料科學等更多學科。其他學科的進展,也影響設計師創作與面對設計挑戰的方式。
●數值、比例與空間關系●
了解設計原則,即是了解數值、比例與空間關系的運作與互動方式。這些特質的使用與發展經年累月形成所謂「神聖」分割比例,視覺感受之美好、空間之和諧,能令觀者直覺認可。
△黃金分割
這類分割比例有些存在于大自然,有些則是人工創作。
許多組織原則都發現于藝術史早期,後續才轉變為字體與頁面排版原則。接下來我們将介紹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及其如何融入設計,還有數字對排版設計的影響。
●黃金分割的運用●
黃金分割大約根據8:13的比例分配,可見于藝術、設計和建築等各類學科之中。費波那契螺旋(Fibonacci spiral)便是以相同比例與數值關系為基礎,可當作構圖工具,幫助設計師或藝術家排列或縮放不同元素,創造和諧的效果。
因此,基于此比例構築的設計看起來特别順眼。在平面設計領域中,黃金分割因能提供和諧的比例而成為紙張尺寸的标準,其原則亦是讓設計達到平衡的一種方法。
△《維納斯的誕生》
但随着現代平面設計師常用的計算機排版軟件多以線性測量取代比例分配,黃金分割的應用狀況已不如從前。
《維納斯的誕生》是公元1486年山德羅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為佛羅倫薩的梅迪奇(Medici)家族繪制的作品。畫布長寬比1.614,幾乎是完美的黃金比例。
畫面中的重點元素位在黃金比例點上,如維納斯的肚臍剛好由水平黃金比例線穿過,且處于維納斯身高的黃金比例點。
△《阿尼埃爾的浴場》
法國畫家喬治皮埃爾秀拉(Georges Pierre Seurat)1884年的作品《阿尼埃爾的浴場》使用黃金分割找到趣味中心,或構成「甜蜜點」。畫作的甜蜜點位于主角額頭上,帽沿與眉頭的交點。
●新字體排印●
此海報根據黃金比例排版,内容介紹德國字體排印師奇肖爾德及其影響深遠的著作《新字體排印》(Die Neue Typographie)。
△《新字體排印》
運用黃金比例進行排版時,各文字方塊的擺放受到指引,且透過探索與頌揚數值與空間的關系,有助強調字體排印之美。
古典美學的比例與觀點,與現代主義者的當代瑞士字體排印,第一眼看似不搭,但兩者被奇肖爾德成功地融合了。
●當代設計中的黃金比例●
設計過程中,不一定要刻意采取黃金分割等操作。然而,由于黃金分割反映天然美觀及自然中出現的比例,許多設計師作品中喜歡運用此比例,不令人意外。
△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有直覺性,人眼會不自主地對生成的空間關系有所反應,當排版覆蓋上黃金分割圖形,就能清楚看到比例之美。
黃金分割應用在排版中,能導引文字和圖像元素的配置,調控兩者之間、及其與頁面其他部分之間的空間關系。此處理還制造出重要的留白或開放空間,框住文字與圖像,讓内容産生最大沖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