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春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乎每個節日都有與之相對的習俗和講究,春節作為民間最重要的節日,代表舊年的結束和新年的開始,習俗和講究更多,尤其是大年初一頭一天,“老規矩”特别的多,稍不小心就會犯了“忌諱”。
關于節日的禮數非常之豐富,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年初一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禮節。
大年初一習俗
放鞭炮
初一,開門先放爆竹,這叫做“開門炮仗”。放三個鞭炮叫“連中三元”;放四個鞭炮叫“福祿壽禧”;放五個鞭炮叫“五福臨門”;放六個鞭炮叫“六六大順”。
拜神
正月初一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裡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
給祖先像上三炷香後就可以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後,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吃齋吃素
初一當天的第一頓飯,全家人卻要吃素食。“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着“吃災”,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别緻。
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
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國人的傳統,寓意着“節節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财的意思。
吃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吃湯圓
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因為在家鄉話中,常常将“闖禍”稱為“闖了‘湯圓’子”。
吃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着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着這樣的風俗。
喝“元寶茶”
浙江紹興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樓喝“元寶茶”的習俗。
所謂“元寶茶”,一方面是這裡用的茶葉比往常提高一個檔次,并且在家裡的茶缸中添加一顆“金橘”或“青橄榄”來指代“元寶”,象征新年“元寶進門,發财緻富”。
二是因為茶缸上貼有一隻紅紙剪出的“元寶”,大緻意思也不外乎“招财進寶”。
喝雞湯
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财”。
拜年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長輩受拜以後,要将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拜年。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
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
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給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着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
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
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不殺生,不掃除
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運程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别多。
比如大年初一這天忌殺生,因為殺生被認為會導緻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财。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過年九大禁忌
貼福字禁忌
過年家裡貼福字是有講究的,先貼“門福”,再貼廳堂的“福”,最後才能貼“倒福”。這個次序是很重的步驟,不可以弄反。
古人貼福的位置、數量都有嚴格的計算,但是今人已經沒有那麼嚴格。
大門上貼“福”字,有着開門迎福,福氣臨門的意思,所以大門一般不會貼“倒福”。
大年三十禁生人
大年三十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再遠的親人也要千裡迢迢迎風冒雪往家裡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
這一天,家家戶戶共享天倫之樂,最忌諱的就是外人串門、讨債,這會幹擾一家人的團圓氣氛。所以除夕之夜,盡量不要去别人家,對外人的拜訪也一般選擇拒絕。
這一天最好不要去别人家讨債,不然多半會結仇。
禁止搬家動土
正月都是古代祭祀的日子,這樣重要的日子裡,講究的是進财、納财。
正月搬家,會導緻諸神找不到家,他們自然有脾氣。
所以古人有正月搬家窮的說法。
年三十家裡水缸不滿
過去沒有自來水,過年水缸一定要滿水。
水就是财。
過年的時候,家裡有水,就是說這一年富貴有餘。
“正月不剃頭”
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着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習俗。
該習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頒布剃發令的前後。
正月剪頭死舅舅純屬誤傳。
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
當時,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發以表示“思舊”。
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初一到初五,忌将垃圾掃出門外
過年前要拜“竈王爺”,送走後“竈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
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将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将家中的财氣掃掉。
大年初一禁催人起床,禁洗衣
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諱在這兩天洗衣服。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認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會被人催促着做事。
所以家裡有孩子的一般不要賴床,家長一遍遍催,會很不吉利。
不說“過年話兒”
“大年三十死了驢,不好也得說好”。年三十煮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了,破了,得樂呵呵地說:“掙了”。打破碗碟,要趕緊說“歲歲平安”。
農村人認為,年根兒和年初,老地老母和諸位神仙鬼怪,全都在家,說什麼都能一語成谶。
所以必須多說好話,沒準兒神仙祖宗一保佑,就實現了呢。
吉祥如意
這些習俗和禁忌流傳已久,它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一種儀式。
春節如果沒有了儀式感,也就少了那份年味。
今天是正月初一,虎年已經到來,祝福大家新春吉祥,虎虎生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