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出身在一個醫學家庭,小時候,因為總是愛問問題,什麼問題都要問到底,最後學校終于忍無可忍,就把他給開除了,開除的理由是問題兒童。
據說達爾文小的時候, 有一次跟媽媽在花園裡給植物培土,這個時候,好奇的達爾文又開始問問題了,問自己的媽媽泥土裡能不能長出小狗來。
媽媽哭笑不得,後來又問世界上最早的那個媽媽是誰生的,母親告訴他是上帝,然後他又問上帝是誰生的,這個時候媽媽已經回答不出來了,可以說,從小的時候,達爾文就已經對生物和自然充滿了好奇和疑惑。
上學後,達爾文小時候的故事更加豐富了起來,他經常會在森林中觀察小鳥的動作,并且還喜歡思考,觀察樹木,觀察魚,真是一個天真的孩子。
有一次,達爾文在快要落下的樹皮上發現一個蟲子在動,他趕緊把樹皮給撥開了,看到兩隻奇怪的甲蟲,趕緊抓到手心裡觀察,一點也不害怕。後來竟然還惹得那個甲蟲放出了毒汁,把他的舌頭給蜇傷了。
這樣的事情在達爾文身上還有很多很多,而就是這樣一位對生命充滿好奇的孩子,才能從各種奇怪的事物中發現各種現象。
他對于自然的探索充滿着向往和期待,甚至可以說對于自然的熱愛到了“偏執”的狀态。自然這個充滿神秘又令人向往的地方,有着太多的神秘面紗等待着我們去揭曉。
達爾文後就讀于神學院,接受了正統的神學教育。1831年,達爾文登上英國政府派遣的小獵犬号開始了長達5年的探險航行。
他在航行途中他進行了細緻的地質勘探,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标本和化石,并且思想發生了動搖,在研究進化論時,他變成了一個神權的反對者,一名科學家。宣傳人和萬物不是由上帝創造的,創世紀之事并不存在。
他寫的《物種起源》是劃時代的巨作。雖然自從問世以來,就一直備受争議,曾經多次在世界引起了大範圍的争論,但是大量事實驗證了此理論,6年前讓教皇都不得不承認。
這個暑假,讓孩子們帶着類似達爾文小時候的問題,一起去尋找秘密吧!
當然不是,但每個孩子的内心裡,都确實藏着一個“王者無敵”的信心和勇氣,這不僅僅屬于某個孩子,而是屬于人類的精神力量和偉大理想的追求,這也是人類在大自然的發展中,能成為主宰的關鍵心理。
所以,人類自古以來,都有與大自然環境搏鬥的熱情;都有“人定勝天”的豪邁;都有“不畏艱難”,不懼兇險的勇氣!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是否從孩子喜歡恐龍的這件事上,感受到了孩子天生就不是一個弱者,也從不甘心自己成為弱者的決心呢?
我一起來聽聽幾位母親,說自己家孩子喜歡恐龍的情形吧——
有天我給小孩們講亞曆山大大帝的故事,當說到亞曆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創建了馬其頓方陣時,大兒子突然說——“媽媽,我們不如用我們的恐龍軍團來組自己的戰隊吧!”
于是我們把整整兩大箱恐龍全部攤出來,按照自己的想法,各自組建自己的小方隊。
大兒子挑的三個帶翅膀的“飛行方陣”和“三角龍防禦戰隊”,小兒子組的是“肉食恐龍方陣”,我自己的是“海陸空突擊隊”。
于是,一場跨越世紀的戰争,友好地在各種恐龍及軍事知識的大比拼中展開了。
兒子從小喜歡恐龍,睡覺前總是會從他的恐龍戰隊裡挑兩個他喜歡的恐龍,組織它們對戰,然後帶着勝利者睡覺。
喜歡恐龍也不僅僅是男孩子的特有,很多小女孩也非常喜歡恐龍,她們甚至對恐龍的熱愛超過了漂亮的蝴蝶結!
孩子們愛恐龍是天性,更多時候并非我們教育的結果,我特别觀察了一下,大部分家庭裡的孩子對恐龍知識的了解,要遠勝過我們成年人。
孩子喜歡恐龍是因為恐龍具備其他動物沒有的特性。恐龍曾存在過,且種類繁多,千奇百怪;恐龍在現實中已經滅絕了,沒有一個人看見過活的恐龍。正是因為誰都沒有見過活的、具體的恐龍,才會讓孩子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自從恐龍時代被揭秘,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酷愛恐龍的時期,那份熱烈的追尋的程度,那份扮演恐龍的熱情,那孜孜不倦要不停地要大人們講各種恐龍故事的執着……
西方教育普遍認為,恐龍能在單純的兒童和深奧的科學之間褡起一道橋梁。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不隻局限于每日所見的現在,他們時常幻想未來、對太空、外星人都感到十足的興趣;時常“穿越”到很久很久以前,想象過去的世界是何模樣,而恐龍正是他們幻想世界裡的最佳主角。
所以,孩子愛恐龍,就讓他們“瘋狂地”去愛吧!
世紀的霸主,也逃不過消亡的命運!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垩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
植物的演化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即從最簡單、最原始的原核生物一直到年輕的被子植物,每一階段都有化石證據。
在漫長的地質曆史時期,出現過千姿百态的植物,這些植物,有的已經絕滅了,成為地史上的過客,有的延續至今,一直為我們的地球披着濃重的綠妝。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大約在距今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最原始的生命。從此,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開始了。
植物在漫長的歲月中,幾經巨大而又極其複雜的過程,幾經興衰,由無生命力到有生命力,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才出現了今日形形色色的植物界。
植物是常識教育任務的一部分,是促進幼兒觀察力發展、增長和豐富知識的途徑之一。通過設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環境,使活動室美觀、充滿生氣,也可使幼兒的生活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采。
① 從35億年前開始到4億年前(志留紀晚期 )近30億年的時間,地球上的植物僅為原始的低等菌類和藻類。
從35億年~15億年為細菌一藍藻時代,從15億年前開始出現紅藻,綠藻等真核藻類。
② 蕨類植物時代
從四億年前有一些綠藻演化出原始陸生維管植物,叫裸蕨。直到二疊記約1,6億年,它們是當時陸地植被的主角。比如高大喬木狀的蕨類植物很繁盛,蘆木,鱗木,封印木等。
③ 裸子植物時代
從二疊紀至白垩紀早期,曆時約1.4億年,裸子植物不斷進化,也大都絕滅。直到中生代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時期。
④ 被子植物時代
從白垩紀迅速發展起來植物類群,取代了裸子植物的優勢地位。直到現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适應最強的優勢類群。
很多孩子都喜歡植物。喜歡植物的孩子大都具有同情心,個性溫和善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種一些花草,既可美化家庭環境,又能增長孩子的知識,陶冶性情。
帶孩子走近神奇植物王國,發現自然之美,探索生命真谛。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這是藍色星球很定的比列,當我們說起海洋,我們所向往的是生命之源的偉大。
所有海洋的教育中,兒童教育更是需要優先重視。從小建立孩子正确的海洋觀與态度,對于整體海洋教育成效的提升是重要的基礎。
神秘莫測的另一個世界
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和充滿求知欲望的心靈。培養着他們喜愛美好事物的神奇自然的天性。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孩子需要學習有用的知識充實自我。同時,也需要有慢下來的時間和角度,去領略海洋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