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十一回,發生在黃巾餘部圍攻北海之際,相關人物分别為孔融、管亥和太史慈。原文如下:
孔融大驚,急點本部人馬,出城與賊迎戰。管亥出馬曰:“吾知北海糧廣,可借一萬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孔融叱曰:“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管亥大怒,拍馬舞刀,直取孔融,融将宗寶挺槍出馬;戰不數合,被管亥一刀,砍宗寶于馬下。孔融兵大亂,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圍城,孔融心中郁悶。麋竺懷愁,更不可言。次日,孔融登城遙望,賊勢浩大,倍添憂惱。
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賊陣,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開門”。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賊衆趕到壕邊,那人回身連搠十數人下馬,賊衆倒退,融急命開門引入。其人下馬棄槍,徑到城上,拜見孔融。融問其姓名,對曰:“某東萊黃縣人也,覆姓太史,名慈,字子義。老母重蒙恩顧。某昨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某故單馬而來。”孔融大喜。原來孔融與太史慈雖未識面,卻曉得他是個英雄。因他遠出,有老母住在離城二十裡之外,融常使人遺以粟帛;母感融德,故特使慈來救。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圍攻徐州,徐州刺史陶謙派遣麋竺前往北海向孔融求援。沒想到麋竺剛到,黃巾餘部管亥帶着數萬兵馬進攻北海。孔融率部出城迎戰,被管亥擊敗,隻得退入城中。管亥随即下令對北海展開圍攻。就在孔融無計可施之際,太史慈突然沖入城中。此後,他又前往平原向劉備求救。最終,劉備等人殺死管亥,解了北海之圍。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左沖右突”, 意為向左邊沖擊,向右邊突圍,形容突圍時的艱苦奮戰。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描述的這股故事情節,其實分為三個部分,麋竺來到北海求援、管亥圍攻北海,太史慈單人獨騎進城。與真實的曆史相對比,第一部分是小說作者虛構的,而後面的兩個部分則是曆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入侵徐州後,陶謙随即向盟友求援。“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于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田楷時任青州刺史,與時任平原相的劉備一樣都是公孫瓒的部下。而在《三國志》相關傳記當中,也并未出現過陶謙派遣麋竺向孔融救援的記載。小說作者之所以如此設計,主要目的有兩個,一則是突出太史慈的忠義,二來則是為了彰顯關羽的武勇。
至于小說提到的管亥圍攻北海,太史慈單人獨騎進城這兩個故事情節,在曆史上地區發生過。據《三國志•太史慈傳》載:“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從遼東還……慈留三日,單步徑至都昌。時圍尚未密,夜伺間隙,得入見融,因求兵出斫賊。融不聽,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圍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劉備,城中人無由得出,慈自請求行。”不過,此次事件既不是在曹操進攻徐州期間,整個過程中也并未出現麋竺的身影。
這裡附帶談談孔融這個人物。此人不僅是孔子的後裔,還是漢末的文壇領袖,享有地位崇高。不過,盡管這位老夫子寫得一手錦繡文章,但做官的能力實在是不怎麼樣,甚至還鬧出一個大笑話。《後漢書•孔融傳》載:“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幾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孔融此舉,看似從容不迫,實際上是走投無路,坐以待斃。不過到頭來孔融還是選擇了保命要緊,自己落荒而逃,連老婆、孩子都不管不顧,對于一代大儒而言,此舉無疑是一種恥辱。巧合的是,當年救過孔融性命的劉備後來也多次出現類似的情節,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孔融的影響,有樣學樣。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