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七月被稱為“鬼月”,但是在佛教中的七月是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報恩月”、“孝親月”。
從古到今,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寺院将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
農曆的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聖誕。
地藏王菩薩過去世曾為婆羅門女及光目女,以供養三寶的功德,使生前作惡的母親得以超拔惡趣,因此她發願要度脫一切衆生悉皆成佛,自己乃成正覺。所以,七月也稱“地藏月”
七月是吉祥月
“七”,在中國的數字當中,是一個奇數: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在佛教裡則有禅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然而,長久以來,中國的七月一直被認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把七月認為是一個“諸事不宜”的月份,民間的七月,仿佛“鬼影幢幢”。
其實在佛教裡,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
所謂“佛歡喜日”,源自于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隻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此稱為“結夏安居”。
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所有僧衆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認可,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
從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七月乃是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
七月是報恩月
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這就是微妙的地方。報恩,佛經裡面是非常重視的,要報四重恩:
父母恩
父母對我們的恩大如須彌山,佛教裡面《父母恩難報經》以及很多經典都有講到。
其中佛在《四十二章經》言:“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上之神也。”
就是說人們去拜天、拜地、拜鬼神,靈不靈呢?不如去孝順自己的父母。
孝順自己的父母比拜天、拜地、拜鬼神還要靈,我們人有很多的苦難從哪裡來的呢?就從不孝來的。所以,要孝養父母,以報親恩。
三寶恩
佛法僧三寶或者叫師長的恩。
佛是我們的老師,三寶是我們的老師,沒有三寶,我們就會生活在精神的黑夜。
當我們心中裝着佛、裝着慈悲的時候,心就在明;遺忘了心中就暗。
老師給我們知識、給我們技能、給我們智慧、給我們精神,在我們生命中有大恩。
國土恩
國家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了各種社會資源,有了國家的庇護,我們才能生活在這個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中。
所以愛國是每一個人的本分,我們要報答國家對我們的大恩。
衆生恩
我們特别要體會衆生恩,我們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織的布,也不是自己種的棉花,全部都要依靠衆生。
一個心中裝滿恩的人,他本身就很幸福;一個心中裝滿恩的人,他本身就有福氣。
所以我們透過報恩來增長我們的福氣;透過報恩來增長我們的幸福感;透過報恩來使我們的生命更加美好;透過報恩來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的和諧。
人的一生就那麼幾十年,若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救度衆生的工作中去,那我們的生命就失去了很多意思和意義。
這個需要我們用生命來體驗,當我們發出純淨的心念,我們自己會感覺很美好,自己會感覺很幸福。
所以,報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報恩是我們跟源頭加強連接的一種方式。報恩改變命運!
七月是孝親月
農曆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個重大節日。佛教寺廟,總要舉行“盂蘭盆會”。
據《盂蘭盆經》載:“目犍連嘗于此日供養十方衆僧,以此廣大功德,救拔其母脫離餓鬼道。
後世遂有于佛歡喜之日,以飯食等供養十方衆僧之舉,其功德廣大,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