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1和36之間是奇數還是雙數

1和36之間是奇數還是雙數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3 02:02:52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整自然數本來沒有什麼神秘玄妙可言,但有“中國文化之源”美稱的《周易》,卻把這十個數作為天地之數,一、三、七、九為奇數(即單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即雙數)。奇數為陽,為天數,不吉利;偶數為陰,為地數,是好數字,吉利數字。千百年來,這十個天地之數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地的民風習俗中,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奇數與偶數這種數字文化在潮汕民俗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

  民間禮俗中的應用

  民間每逢喜事、好事都要送禮物,以示祝賀,而所送禮物,必須是偶數,即雙數,寓意“好事成雙”,“雙喜臨門”。如,新婚送彩禮、送定金、送花粉等,必須是偶數;賀生日送的禮金,必須是偶數;生男孩子送親朋好友的喜蛋,必須是偶數;舊時親朋好友送小孩子生日、“出花園”的雞蛋必須是兩個;家裡給小孩子“出花園”、第一次上學,所吃的紅雞蛋必然是兩個;中秋節給老人送月餅,必須是偶數;舊時春節拜年必帶手信,當中必有大桔(象征大吉大利),而大桔必須是成雙成對;晚輩給老人的壓歲錢與老人給小孩的壓歲錢,都必須是雙數;初二回娘家,女婿送給嶽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

  民間喪葬習俗中的應用

  潮汕民間做白事,大都講究奇數。人死後入殓要穿壽衣,但男女有别。男着雙數長衣,女為單數衣裙;死者陳柩居喪一般為三天或七天;亡人安葬後在家設靈堂,每逢七日祭奠一次,稱“做七”,一般做七個七,方可脫孝。

  民間祭祀習俗中的應用

  潮汕民間祭祀活動,一般講究使用奇數。“走五方”又名“走貢”,是流傳在潮汕的一種宗教祭祀舞蹈。“走五方”是設壇請五方神靈前來驅魔降煞,消災抵難,保佑平安。五方即東、西、南、北、中,時間一般在七月,表演人數有五人、七人、十一人、十三人不等,一般以五人為常見,都是奇數。

  民間禁忌習俗中的應用

  數字作為一種符号,是文字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字以及繪畫、服飾等,都是文化的載體。而“任何社會都有程度不同的文化禁忌”,這也表現在數字禁忌上。如,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出生時間,而時間的概念是以不同的數字來計算的,因此,數字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從而被原始人類注入了禁忌意義。潮汕民俗也有種種數字禁忌。

  送給喪事人家的“紙儀”必須是奇數,表示死者隻有一個人。如用偶數,喪事家人就不高興;親戚或朋友久病痊愈了,前往探訪要帶十一個雞蛋(不宜貼紅紙),受禮者必全收,不好剩留。雞蛋十一個,就是象征着今生隻此一次,今後沒有第二次病了;請客的菜忌三盤,要四盤,因古時犯人處斬前就吃三盤菜,吃者是大不高興的;船上切忌運載七男一女,恐犯了“八仙過海”(七男一女),龍王見責,對船不利;慶壽避忌在50歲,以免犯着100的對半;也不在70歲做壽,因為“人生七十古來稀”,作了壽慶對本人不利;忌“三”字,否則禍不可測。如,三點鐘要稱為兩點六十分;忌諱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三十九歲……因九為厄關;忌逢“七”、“八”日出行。

  傳統節日中的應用

  農曆的幾個重要節日大都取奇數,正月初一、正月初七(人日節)、正月初九(天公生)、三月初三(上巳節)、三月十九日(太陽公生)、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七日(乞巧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九月九日(重陽節)、十月十五(下元節)等。

  民間建築中的應用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屬物質文化,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建築包括宮殿、房屋、樓宇、城牆、廣場、花園、橋梁、塔、亭、雕塑、寺廟等等。建築與人類生産生活息息相關。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居民創造了不同風格的建築,建築凝聚着民族精神,浸透着地域民性。潮汕人高度重視住宅、橋梁、塔、亭、寺廟等建築物的兇吉,因而也廣泛地應用奇數與偶數這種數字文化。

  潮汕民居一般都是坐北朝南,正屋都取單數,或三間或五間不等。民間重陽抑陰,單數屬陽數,有吉祥之義。

  潮汕大凡官紳府第、衙門、祠廟、庵堂、牌坊、寺廟等建築以及墳墓,門前都置有石獅子,以裝飾門面,通常是成對的,以一對居多,一般右邊的是雄獅,左邊的是雌獅。如,建于明朝的饒平上饒西岩寺門前;建于清代的揭西錢坑鳴鸾祠大門前;潮安歸湖鎮神前山宋大寶墓前的大型石雕群中,就有石獅一對……這些石獅大多卷發巨眼,張牙舞爪,威風凜凜,給人以安慶、吉祥、權威、尊嚴、聲望、富有等感覺。

  塔原來是印度供奉佛骨、佛經的一種建築文化,東漢時傳入我國。在潮汕的城市、鄉村,高山之巅,河海湖濱,矗立着許多名塔,體現了潮汕的人文景觀,點綴着潮汕的錦繡大地。具體可分為佛塔、風景塔、鎮風塔、學府塔和天文地理塔等。一個塔,就有一個故事,就是一種地方文化。塔的層次必定為奇數,一般是三重塔、五重塔、七重塔、九重塔、十三重塔等。塔的外形除圓形外,多為偶數的角塔,主要是六角形塔、八角形塔。

  建造于唐貞元七年(791)的靈山寺大颠祖師墓塔,高2.8米,上為鐘型塔身,下為正八棱柱體塔座,塔基用石闆鋪成正八邊形,渾然如一個覆地巨鐘;建于宋紹興元年(1131)的潮陽文光塔,高42米,平面為正八邊形,七層;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的饒平鎮風塔,高22米,基圍16米,七層八面;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的潮陽峽山祥符塔,高21.06米,為七層八面實心的石塔;建于明萬曆七年(1579)的澄海上華田寶塔,高11.64米,為平面六角形,五層;建于明萬曆十三年(1585)的潮州鳳凰塔(俗稱涸溪塔),高45.8米,七層八面;建于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的潮安江東鎮三元塔(又名急水塔),為磚石結構,七層八面;建于明天啟四年(1624) 的惠來文昌閣塔,高23米,為三層八角形;建于明萬曆年間(1573—1619)的潮州韓江東岸的鳳凰塔,高46米,八面石磚,空心七層;建于明天啟年間(1622—1626)的饒平黃岡鎮瑞光塔,為八角形亭閣式三層樓塔;建于明天啟七年(1627—1639)的潮陽竈浦鎮涵元塔,高43.4米,八面七層;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的饒平三饒文明塔,高5丈,分七層;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的汕頭市區下蓬騰輝塔(俗稱鷗汀塔),為六角形,共七層;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惠來神泉玉華塔,為七層八角狀實心塔;建于清嘉慶年間(1805)的揭西河婆塔,高28米,七層八角。

  奇數與偶數在潮汕民俗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潮汕人趨吉避邪信仰心理的充分體現,反映着潮汕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大豐富了潮汕民俗文化,為潮汕民俗文化增色添彩。

1和36之間是奇數還是雙數(奇數與偶數在潮汕民俗中的應用)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