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學中多次強調了大智若愚的智慧,一個人需要摒棄那些小聰明以及那些花樣的手段,給自己一個淳樸自然的狀态來為人處事,這樣是最能打動人的。那些花裡胡哨的小聰明雖然說讓自己占得一絲便宜,但是從長久來說,耍小聰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愚鈍。
所謂的大智若愚,就是有很大智慧的人,好像有一些愚蠢一樣,他們看似愚蠢吃了一些虧,但是從整個人生經曆來說,他所吃的虧一定在未來的某一個階段加倍的奉還給自己。很多人說善良的人最吃虧,其實善良永遠不是吃虧,他隻是通過另外一種方式獲得了回報。
有一種悟性最重要的是在乎一個人的思維,一個人的格局,想要摒棄那些小的機巧之心以及那樣的小聰明,就需要時刻認識到大智若愚的智慧,不要把心思放在那些花裡胡哨的小聰明上面。
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鴨,工巧中便覺有衰飒氣象矣。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寫文章質樸無華才能有長進,修道悟道真誠質樸,才能夠修成。一個拙子,有着無限的意味,像桃花源中的狗吠,鄉間的雞鳴一樣,何等的淳樸和自然。至于寒潭中的月影,古樹上的烏鴉,雖然說工巧,卻有一種衰敗肅殺的氣象。
一個人時刻要意識到那些看似笨拙的東西,未必是真的被笨拙,就好像大智若愚一樣,看似有一些笨的人,他未必是真的笨,或許隻是對于自然的一種順應,對于眼前的一些不計較。這反而是一個人真誠的體現,這樣的狀态去和别人為人處事的時候,反而能夠打動一些人。
比如說追求學問也是一樣,讀書做文章沒有竅門。踏踏實實的去做,雖然說這樣看上去有一些愚笨,但是真正踏實一點去做反而是最有效的方法。
《道德經》中,老子就說:“衆人察察,我獨悶悶,”也就是說衆人都是精明審查的,而我獨自懵懂。
因此中老子就把别人和自己做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别人都沉浸在美景享用大餐,我甘于寂寞,懷着淡泊的心情,别人都有強烈的占有欲望,他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争奪,而我好像丢失什麼東西一樣。在别人的眼裡我是這麼愚笨,别人收獲了财富和地位,必然會不甘寂寞,大肆的炫耀,而我卻昏昏沉沉的。别人好像很聰明,凡事都要争個高低,而我卻好像有一些愚笨一樣。
《道德經》中的思想就是說萬物根源是大道,他整天處于一種無言無為,無欲無求這樣的一種狀态,自然也就無憂無慮,少了傷痛,能夠逍遙自在,這才是最高的至上境界。
而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也要懂得這樣一個質樸純粹自然的道理,凡是出于真誠,出于自然質樸,就會有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你的花言巧語雖然說讓你看上去如魚得水,阿谀奉承,但是常常也會弄巧成拙,也會讓你喪失更多的東西。
古人一再的強調用淳樸和自然的狀态去為人處事,自然有其中的道理,那些自作聰明的人也該醒悟了,不要再執迷不悟,也不要自作聰明,要明白大智若愚的智慧。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于這一篇國學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