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租公寓房企“斷舍離”

長租公寓房企“斷舍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09:40:17

長租公寓房企“斷舍離”?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長租公寓房企“斷舍離”?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長租公寓房企“斷舍離”(房企系長租公寓尋盈利)1

長租公寓房企“斷舍離”

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日前,随着房企半年報的披露,其布局多年的住房租賃業務也顯露出底色。

在長租公寓領域,萬科(000002.SZ)、龍湖(0960.HK)、旭輝(0884.HK)、招商蛇口(001979.SZ)等是較早一批的“入局者”。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住房租賃企業開業規模排名前二分别為萬科“泊寓”、龍湖“冠寓”,均超過10萬間。

目前,在各家房企披露的口徑中,龍湖“冠寓”在去年開始盈利,而萬科“泊寓”計劃在2023年實現成本法下(即扣除折舊攤銷後)的會計報表盈利。今年2月,旭輝“瓴寓”實現住房租賃市場首例資産退出,完成“投融建管退”全周期跑通,為行業帶來另一盈利信号。

至此,房企系長租公寓在規模擴張之後,開始尋求穩健的增長以及項目的精細化運營。

克而瑞租售團隊分析指出,随着越來越多的房企在報表中披露租賃業務的營業收入,企業對于租賃業務能否帶來盈利也開始持樂觀态度,該業務或為房企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規模出現分化

自2015年相關政策首次把公寓納入生活服務業,再到《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幹意見》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以來,房企進入住房租賃行業已有數年。

根據克而瑞數據,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中國排名前30的租賃企業開業規模達88萬間,管理規模約122.45萬間。其中,房企系公寓的管理規模約是住房租賃創業公司公寓的3倍。管理規模排名前10公寓品牌中,房企系企業占比超過半數。

如同其他新興行業,租房租賃行業在一開始也經曆了規模擴張的時期。早在2015年年初,萬科推出旗下長租公寓品牌“萬科驿”,後更名為“泊寓”,在2017年已擴張至全國22個城市,擁有近1.6萬間公寓;2016年8月成立的龍湖“冠寓”,其2017年底的目标是開業房間數超過1.5萬間;彼時的旭輝“瓴寓”則預計在2017年入市2萬間房源。

“跑馬圈地”至今,根據克而瑞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萬科“泊寓”的開業規模約16.95萬間,管理房源約20.99萬間,今年上半年共新獲取10個項目,合計房間數為9674間,開業規模較2021年年底增長4.39%;龍湖“冠寓”的開業規模約11.1萬間,較2021年年底增長3.77%;“招商伊敦”公寓管理房源約3.7萬間,較2021年年底增長2.78%;旭輝“瓴寓”的開業規模約3.22萬間。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兩位的萬科“泊寓”和龍湖“冠寓”,與排名第三企業的開業規模有約3萬間的差距,而排名第30的企業開業規模僅有千間。克而瑞分析指出,“長租公寓拼規模的時代逐漸結束。從去年開始,多數企業主逐漸放慢規模擴張的腳步,注重穩健增長,開始聚焦開業項目的精細化運營。”

根據披露,截至上半年末,萬科“泊寓”出租率為94%,客戶周期滿意度為95%,續租率為56%;龍湖“冠寓”整體出租率為93.3%,其中開業超過6個月的項目出租率為95.4%;中駿集團旗下“方隅公寓”管理房源約3.16萬間,其中85%分布于一、二線城市,穩定運營的一線重資産項目平均出租率超85%。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來各地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房企系長租公寓也積極響應相關政策,将旗下公寓項目納入當地保障性租賃住房。

其中,截至上半年末,萬科“泊寓”在深圳、廈門、武漢等城市已有48個項目4.1萬間房納入各地保障性租賃住房。其中,萬科“泊寓”的北京成壽寺項目由村集體和萬科成立合作公司作為項目運營主體,萬科負責所有建設成本投入并獲得項目建成後45年的經營權和收益權,村集體每年收取保底收益及超額分紅。

此外,龍湖“冠寓”以輕資産輸出的形式,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其蘇州木渎項目由當地村集體組織開發建設,由龍湖“冠寓”整體租賃後開展運營,并每年向村集體支付租金,運營期為15年。旭輝“瓴寓”則以重資産的持有方式,旗下項目通過認定成為上海市松江區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

住房租賃市場不斷擴圍背後,智研咨詢發布的《2022—2028年中國房屋租賃行業市場競争狀況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住房租賃市場規模約為2.2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前瞻産業研究院預計,到2026年,我國住房租賃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5萬億元。

破解盈利難題

就在房企系長租公寓逐步将觸角延伸至保障性租賃住房之際,今年8月,首批3隻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受到投資者持續追捧。

克而瑞租售團隊認為,盡管目前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的底層資産均為地方安居企業,未來或将對市場化租賃企業開放,為行業帶來新的盈利點。

事實上,盈利問題一直是住房租賃行業面臨的難題之一。據披露,今年上半年,萬科“泊寓”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12.3%。報告期内,“泊寓”自有渠道獲客占比達79%,較2021年提高1個百分點;線上平台注冊人數達到234萬,較2021年底增長17%;營銷費用率1.01%,同比下降0.38個百分點;新增企業客戶160家,累計為超過1900家企業提供定制化員工租住生活服務,在租客戶占比為16.6%。

而在去年實現盈利的龍湖“冠寓”,今年上半年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11%,具體盈利情況并未披露。龍湖表示,“公司在專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亦遵循投資回報的生意邏輯,憑借穩健經營、高質發展,持續創造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旭輝“瓴寓”出讓其所持“上海浦江華僑城柚米社區”項目30%股權,實現從該租賃社區項目的資産退出。出讓股權後,旭輝“瓴寓”作為資管方,将繼續運營該項目。旭輝“瓴寓”CEO張愛華對此表示,這是租賃住宅領域實現“投融建管退”資管全周期跑通的首個項目。

據了解,“上海浦江華僑城柚米社區”項目于2018年12月啟動建設,占地面積超過6.3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由旭輝“瓴寓”持股30%,負責項目的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2020年,該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合計上市1869套房源。

8月30日,旭輝董事局主席林中在2022年上半年業績會上透露,旭輝“瓴寓”近期已啟動A輪融資募集工作,在與若幹知名國際投資機構深入接洽後,目前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克而瑞分析指出,目前來看,頭部運營商、國企在住房租賃業務上更容易實現盈利。前者具有一定規模,在形成規模化、标準化的沉澱後,必将開始尋求利潤的增長;後者依托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号召,通過自身大規模的存量改造疊加價格較低的租賃用地新建租賃住房,以較低的成本為實現盈利帶來可能。

而在房企愈發重視自身住房租賃業務的過程中,多樣化産品随之出現。其中,大型租賃社區頻頻被提及。

克而瑞解釋稱,為解決新青年、新市民的租房痛點,滿足多樣化租房需求,各地紛紛開始出讓租賃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由于租賃用地的規模較大,租賃社區産品由此誕生。

根據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旭輝“瓴寓”目前在全國已布局21個城市,運營及自持的大社區項目超過30個,是目前行業内擁有大社區最多的租賃企業。

萬科北京區域首席合夥人盧冰日前在業務交流會上透露,到2022年,萬科在北京獲取集體租賃住房22167間,約占據市場的30%。據了解,目前,萬科在北京入市開業的集體租賃住房項目包括成壽寺項目、高立莊項目等。盧冰稱:“成壽寺項目是大型租賃社區1.0版,高立莊項目是2.0版,台湖北社區則是3.0版。”

“2022年,北京萬科計劃4783套集體租賃住房入市,2023年為4589套,到2025年約5000套房源開業入市。”盧冰表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