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漲價了,你知道嗎?
最近,美團單車宣布從8月10日23時起,騎行暢騎卡無折扣價将調整為:7天卡15元、30天卡35元、90天卡90元。而這三檔騎行卡之前的價格分别為10元、25元、60元,漲幅分别為50%、40%、50%。
盡管漲價後平均到每天的價格,7天卡、30天卡、90天卡分别為約2元/天、1.2元/天、1元/天,看起來單價并不高,但比起共享單車剛面世時的大量優惠補貼,這個價格還是讓不少用戶覺得“不劃算”了。
“1小時3塊錢,我還不如去坐公交,還能坐着吹空調。”
“90元一張季卡,加點錢就夠我買一輛自行車了。”
“現在共享電動車多得是,誰還騎自行車啊。”
你還在用共享單車嗎?/視覺中國
當共享單車行業的領頭羊摩拜、ofo黯然離場後,“企業燒錢搶市場,用戶躺着薅羊毛”的共享單車時代也結束了。
笑到最後的共享單車“三巨頭”美團單車、哈啰單車、滴滴青桔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自然成為了“收割者”,擁有制定遊戲規則的權利。
隻是,越來越貴的共享單車,你還會用嗎?
共享單車解決了不少人出行的“最後一公裡”剛需。/視覺中國
共享單車漲價,貴過公交
漲價,美團單車并不是第一個。
今年1月,哈啰單車就發布公告稱,因“運維人力投入和産品折舊成本增長”,率先對騎行套餐價格進行提高。目前,漲價後的美團單車騎行卡價格和哈啰單車騎行卡一緻。
而剩下的共享單車品牌滴滴青桔則暫時未見跟進漲價,7天卡價格為10元,30天卡價格為25元,90天卡價格為75元。
美團單車用7個月跟上了漲價的步伐,滴滴青桔的漲價還會遠嗎?
三大共享單車品牌價格對比(單位:元)。/賈輝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無折扣價格,目前在美團、哈啰、滴滴青桔的平台上,用戶購買套餐的價格,都會在原價基礎上享受優惠的折扣價格。
不過,比起共享單車剛進入市場時的價格,如今的價格的确成了習慣“薅羊毛”的用戶“難以承受的重”。
2016年,摩拜和ofo相繼進入市場時,最初的價格僅為0.5元/半小時,還能通過各種優惠活動實現免單。而當共享單車行業經曆了大洗牌,結束了“補貼亂戰”後,價格一直在上漲。
如今,以記者所在的廣州為例,美團、哈啰、滴滴青桔的起步價均為1.5元/半小時,漲幅高達200%。從市場平均水平看,共享單車平均一小時收費3-4元非常普遍,而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2元的公交車、部分地鐵線路價格。
誰也沒想到,共享單車發展到了第六個年頭,“進步”最大的是價格。
美團單車、滴滴青桔、哈啰單車的計費規則。/各APP截圖
盡管如今三大共享單車平台都推出了免押金騎車服務,用戶通過授權芝麻信用分或微信支付分等方式就可直接掃碼騎車,但是增加了許多附加費用。
對于停放在運營區外的車輛,運營方還要收取2-20元不等的超區調度費。也就是說,用戶除了得承受使用價格的上漲外,一不小心還得交“罰款”。
沒那麼方便的共享單車,還更貴了,這才是用戶真正不滿的原因。
不過,俗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當年咱從共享單車身上薅的羊毛,今後大概得悉數奉還了。
當然,不少人選擇“用腳投票”,你漲你的價,我走我的道。共享單車漲價了?咱不騎了!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的出現改變了不少人的出行習慣,滿足了“最後一公裡”的剛需。然而,經曆了摩拜“賣身”、ofo“爆雷”、接二連三的漲價過後,用戶對共享單車的支持還會一如既往嗎?
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依然屢見不鮮。/視覺中國
一直漲價的共享單車
隻因“走投無路”?
在共享單車的發展初期,摩拜單車的押金為299元/輛,ofo小黃車的押金是199元/輛。根據ofo當時的估算,平均每輛被投入市場中的單車可以負載6-10份押金,由此形成的現金流足以支撐企業擴大單車生産和投放數量,計時收費隻是作為補充。
動辄上百元的押金,成了共享單車企業初期不斷燒錢搶市場、搶流量的實力和底氣。那時候,鋪天蓋地的宣傳、一家比一家瘋狂的補貼,将共享單車行業推向了巅峰,也推到了懸崖邊上。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摩拜負債10億美元“賣身”,ofo的押金至今仍未還清。遍地狼藉過後,大家才如夢初醒,瘋狂燒錢、低價補貼、搶占市場并不是所有行業的必勝法則。
2017年,杭州城南一處空地停放被查扣的共享單車,像不像共享單車“墳場”?/視覺中國
如今,共享單車行業迎來了痛苦的轉型階段。
放棄了押金模式的共享單車,必須開始“自負盈虧”,承擔單車的原材料價格波動、運營和維護成本等各種支出。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自行車上遊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超10%,原材料上漲的壓力正在從自行車制造企業向下遊傳導。
近兩年,包括金屬材料、塑膠在内的自行車上遊原材料都在漲價,基本上漲15%-20%。自行車的核心零部件材料,鋁錠占自行車成本的20%-30%,而其價格從13000元/噸漲到23000元/噸,漲幅超過80%。
2022年,上海虹口區街頭,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清運街頭紮堆停放的共享單車。/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是共享單車自誕生以來一直居高不下的運維成本。
據深燃報道,哈啰CEO楊磊曾告訴媒體,一輛單車每日運維成本為0.3元,每天每輛車的折舊成本是0.6元。ofo也曾給出一組數據,折舊費用和運維費用為每天每輛2元。
也就是說,每輛共享單車每天的運維和折舊成本大概在1-2元,而一輛單車每年就要花費365-730元。假設共享單車企業投放5萬輛自行車,一年的運維成本就能高達上千萬元。這還沒有計算丢失、嚴重損壞等極端情況,最終成本隻會更高。
與各種繁雜的成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共享單車始終單一的盈利模式——計時收費、廣告收入。
摩拜、ofo、小藍,曾經的共享單車“三巨頭”,如今早已黯然離場。/視覺中國
如此看來,漲價似乎是共享單車行業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然而,站在用戶的角度,無論行業經曆了怎樣的大“洗牌”,共享單車的運維成本有多高,他們眼中的現狀似乎和6年前大同小異:單車亂停放問題依然存在、遇到故障車的幾率并沒有降低、停車還越來越難了……
誠然,共享單車需要回歸理性的競争,也可以制定更合理的定價,但漲價的同時卻沒有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用戶又怎麼會心甘情願掏錢呢?
成本高,盈利難,共享單車再也不是給無數人帶來想象與憧憬的“創業新星”,而成了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中國共享出行交易額2016年-2025年預測。/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
共享單車
依然是“虧本”生意
2014年,共享經濟突然大火,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KTV等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出現。
共享單車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吸引了不少想要分蛋糕的資本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2016-2017年之間,共享單車企業一共拿到了近50億美元的融資,其中摩拜單車累計獲得約12億美元融資,ofo融資額高達14.5億美元,就連後起之秀哈啰單車也得到了阿裡巴巴的全資投資,金額高達3.5億美元。
誰能想到,人人看好的共享單車行業,在燒完了幾十億的融資後,仍然難以實現盈利。投下去的錢石沉大海,投資者自然選擇轉身離場,風頭一時無兩的領頭羊摩拜、ofo最終也隻能黯然退出。
昙花一現的共享單車企業。/智通咨詢
大浪淘沙過後,如今的共享單車行業“三巨頭”哈啰出行、美團單車、滴滴青桔,分别歸屬于阿裡巴巴、美團、滴滴這三大集團。
“三巨頭”看似找到了“好歸宿”,但并沒有過上躺平賺錢的好日子。
直到今天,共享單車依然是一門“虧本”生意。
2018年4月,美團以27億美元(35%美團股權 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同時承擔摩拜10億美元的債務。2019年,美團共計虧損金額為85.2億元人民币,其中美團單車淨虧損45.5億元人民币。
哈啰單車2021年的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起,哈啰單車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态,最高年虧損金額超過20億元人民币。
滴滴2021年财報數據顯示,青桔共享單車被劃分進300億人民币的“其他業務”的虧損中。
找到了“好歸宿”的共享單車“三巨頭”,還沒有迎來美好的未來。/彙東IPO《共享出行行業分析報告》
在動辄幾十上百億的虧損面前,共享單車區區幾塊、幾十塊的漲價,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顯然,共享單車行業想要通過漲價自救,終究隻是杯水車薪。
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難題是,如何降低運維成本、提升用戶使用感受、拓展盈利渠道。
說白了,如今的共享單車行業,不過是打着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的幌子,做着最傳統的“收租”生意。
如何通過科技提高智能化水平、實現調度精細化管理、提高車輛使用體驗,将共享單車模式的表面創新轉變到真正的技術創新上,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降本增效,讓共享單車行業走得更遠。
共享經濟,不應隻是掃碼付費、計時“收租”。/視覺中國
“起初共享經濟呼喚的是社區、人與人的交往、可持續性和共享,現在它卻成為億萬富翁、華爾街大鳄和風險投資家的遊戲場,這些人的自由市場價值觀進一步滲透進我們的個人生活。”在《共享經濟沒有告訴你的事》一書中,加拿大學者湯姆·斯利說出了自己被“背叛”的感受。
“在短短幾年,共享經濟已經從‘我的就是你的’的慷慨變成‘你的就是我的’的自私,而‘共享經濟’這個詞語所傳遞出的非商業的價值觀已被抛在腦後,或是演變成一場場公關秀。”
共享經濟曾經給我們講過許多動聽的故事,而那些故事的結尾,并沒有漲價。
參考文章:
[1] 多家共享單車宣布漲價!丨正商參閱
[2] 又漲價!美團單車90天無折扣價漲幅高達50%丨小康雜志社
[3] 請共享單車老闆們注意吃相!丨央視網評
[4] 共享單車價格比公交車還貴,合理嗎?丨每日經濟新聞
[5] 哈啰單車被爆漲價風波背後:共享單車的AB面丨中國經營報
[6] 2022年,共享單車自由也快沒了丨深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