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優勢原理,是經濟學裡面最基礎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也是少有的争議不多的經濟學原理。比較優勢,比較簡單,但大部分人并不能正确理解其含義。
比較優勢就是和自己比較
概念比較優勢可以表述為:在兩國之間,勞動生産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産品上都是相等的。每個國家都應集中生産并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進口具有比較劣勢的産品(即“兩優相權取其重,兩劣相衡取其輕”),雙方均可節省勞動力,獲得專業化分工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好處。
比較優勢是什麼,是自己和自己比。
李嘉圖 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中提出了“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後人稱為“比較優勢貿易理論”)。
既然有比較優勢,那麼就有絕對優勢的概念。
亞當·斯密于1776年在其《國民财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提出了“絕對優勢”的概念,認為國際貿易的原因是國與國之間的絕對成本的差異,如果一國在某一商品的生産上所耗費的成本絕對低于他國,該國就具備該産品的絕對優勢,從而可以出口;反之則進口。各國都應按照本國的絕對優勢形成國際分工格局,各自提供交換産品。
絕對優勢是什麼,是自己和别人比。
比較優勢更具解釋力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很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你樣樣比人優秀,樣樣比人強,那麼你還需要和别人合作嗎?你樣樣比人強,這是絕對優勢,但是你自己和自己比,總有最擅長的事情,這是比較優勢。
每個個體、組織、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把有限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源投入到自己的比較優勢項目中,這時候,整個社會的總生産就會提高,個體的處境也會改善。
概念比較抽象,舉例就能一目了然。
假設有兩個國家A和B,都可以生産衣服和鞋。因為生産能力的差别,A國生産一件衣服需要4小時,生産一雙鞋需要5小時;B國生産一件衣服需要8小時,生産一雙鞋需要6小時。A國無論生産鞋還是衣服,效率都是高于B國的,那麼他們還需要合作嗎?
生産數據
從絕對優勢上來講,B國是沒有任何優勢的,那我們怎麼來看待比較優勢呢。這裡引入一個概念——成本。什麼是成本,是你放棄了的最大最大價值。
這個成本概念和大家平時接觸的和利潤對應的會計成本概念不同,指的是機會成本,選擇成本。比如你有一件家傳的門面,你可以用這間門面去開一個小店,也可以把門面租出去然後自己找一份工作。假設這個門面市場價月租金5000,你去人才市場最高能找到月薪8000的工作,那麼你用這間開店的成本就是5000 8000=1.3w,你放棄了這1.3w去開小店,那麼這件小店每月必須淨利潤1.3w以上你才劃算。
這裡我們通過圖表來看兩國的絕對成本和比較成本。某國生産衣服的成本就是放棄了同樣時間去生産鞋的産出;同理某國生産鞋的成本就是就是放棄了相同時間去生産衣服的産出。A國一小時能生産4件衣服,也能生産5雙鞋,那麼一件衣服的成本就是1.25雙鞋.
計算比較優勢
計算絕對優勢
如果按照絕對優勢比較,A國會認為我什麼都比B國強,那麼什麼都我自己生産就行了,沒有分工,那麼生産情況是什麼呢?從下圖可以看出,A國和B國分别工作了9小時和14小時,分别生産了1雙鞋和1件衣服,總耗時23小時,社會财富增加2件衣服2雙鞋。
分工前生産情況
如果我們按照比較優勢分工,讓兩國工作時間不變呢?從下圖可以看出,分工後,社會總生産力增加了。
分工後情況
總生産力增加了,那麼A和B都受益了嗎?
對于A來說,他要用剩餘的1.25件衣服去B那裡至少換1雙鞋回來;對于B來說,他要用多生産的1.33件鞋至少換回1件衣服回來。雙方理論上是完全可達成協議的。
比較優勢原理是分工協作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隻跟自己比,做人豈不也應該是這個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