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物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燮
最近一周的生活,
除了時刻關注疫情變化情況,
就是宅在家裡追星追劇追綜藝。
今天剛剛打開電視,
就聽到這首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詩,
在《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
被肖戰用搖滾的方式炸裂演繹。
蕩氣回腸、震撼人心的一曲高歌,
在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
也讓更多的人想要了解竹子和竹文化。
其實自古以來,竹都不完全屬于竹。
它們生于南國,又能在北方落地生根,
棱節分明,剛柔相濟,
卓爾不群,和而不同,
讓它們更多的屬于生活和思考,
屬于浪漫和隐喻,
并成為無數文人志士歌詠的對象。
中國作為詩的國度,
很早就将竹寫入詩中。
《詩經.小雅.斯幹》中曰: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蘇轼更是作詩:
“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不僅為曆代文人推崇,
更有無數大家為其揮毫潑墨,
留下無數傳世佳作。
宋代的徽宗趙佶、蘇東坡等,
元代趙孟頫一家三人,
都是畫竹子的逸品能手,他們的竹畫或“挺拔灑脫”,
或“醉筆淋漓寫竹枝”,或以書法筆緻入畫圖。
而不論是用哪種形式,他們對竹的創作熱情,
都是他們自己人生态度的表達,
因為“畫如其人”、“書如其品”。
更有柯九思,将畫竹的經驗寫進書裡。
他的《論畫竹石》,
就細緻的講解了畫竹的步驟:
“寫竹幹用篆法,枝用草書法,
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
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遺意。”
曆史的長河滾滾流淌,
等到現代,依然有無數人為竹“折腰”。
人們贊歎于竹子的秀美,
更欽佩竹子的無私:
竹筍可以吃,竹條可以編筐,
竹稈可以做椅子,
竹纖維可以紡織成布料做衣服,
即使粉身碎骨還可以用來造紙。
做高雅的君子時它儀态萬方,神采飛揚,
做低微的草根它生機勃勃,亂石難擋。
或許是每天的奔波累了,
無數生活在大城市的人,
更是想要趁着閑暇的日子,
去尋覓一處世外桃源,
面積不用多大,
門前有一片雅緻的竹林即可。
走進竹林,環顧四周,曲徑通幽,清新典雅。
竹子被茂密的竹葉遮蓋着,
就像國畫中的墨竹一樣,
有着十分高雅的韻律。
偶爾微風吹過,竹林中那種特有的清香,
就會直沁心脾,令人清爽無比。
再加上林梢上的鳥兒不時發出叽叽喳喳的叫聲,
更顯得林中的清幽與恬靜。
若是風急,竹尖輕晃飄落一兩片竹葉,
就見他們在天空中打着轉,
最後緩緩落在眼前的石桌上。
那便用手執起,輕輕放在杯盞中,
袅袅的青煙,飄着淡淡的竹葉香,
小酌一口,清香、淡雅。
其實,竹葉作茶飲在我國早有記載,
《本草綱目》中,
甚至寫有竹葉茶的功效:
“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無毒。
主治心煩,口瘡,小便不利等。”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身在竹林中,心懷詩書意,
幽幽竹影,融融暖陽,
青煙袅袅,鳥啼陣陣,
嘈雜在這裡失去了蹤影,
留在眼中的隻是綠的海洋,
或濃或淡,任由清風蕩起綠波。
不僅如此,竹帶來的不隻有視覺上的清雅,
更有人們内心靈魂上的洗滌和享受。
“ 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寒霜。”
不同于其他植物的嬌弱,
竹子破岩上能生,河岸上能生,
枯井旁能生,牆根下能生
竹葉更是鐵骨铮铮,
任夏季飓風發威撕扯長發,纖纖細竹柔韌不折;
任冬季大雪覆蓋,曲身不屈節,
待到風雪過後,抖一抖翠色衣冠,依然綠意蔥茏。
此刻,鐘靈毓秀,輕煙籠翠,
眼前浩渺無際的竹海,
将時光沉澱、雕刻,
将一切悄然地潤澤成靜谧,
讓人樂,讓人癡,讓人醉,
讓你忍不住再次低喃:
“千磨萬砺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