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小長假了,雖然小長假隻有3天,但是料醬覺得不能辜負了窗外這大好春光,一定要出去踏踏青啊!不知道米娜桑都有哪些出行計劃呢?
當然啦,清明節去掃墓祭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日本也過清明節,隻不過叫法和時間與我們不太一樣,今天料醬就和米娜桑聊一聊日本的清明節!
可能很多小夥伴對 “盂蘭盆節”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是米娜桑肯定都知道,在咱們國家還有一個節日,叫“中元節”。“盂蘭盆節”就是“中元節”的佛教叫法。
所以追根溯源,日本的“盂蘭盆節”還是起源于咱們中國。在古時候,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盂蘭盆節”便開始在日本的朝廷和寺院間流行起來,後來逐漸滲透到民間。
現如今這個“盂蘭盆節”已經成為日本的一個重要節日了。起初,日本的“盂蘭盆節”跟咱們的“中元節”時間一樣,都是陰曆的七月十五,後來日本從明治維新廢除舊曆之後,就将“盂蘭盆節”的日期改為陽曆的8月15日前後,其實改來改去“盂蘭盆節”的時間實際上是并沒有更改的。
在日本,“盂蘭盆節”是僅次于元旦的盛大節日,一般情況下在日本“盂蘭盆節”期間會以8月15日為中心,給上班族放假7天左右,讓人們有充分的時間返鄉祭祖。
所以每年在“盂蘭盆節”期間,日本平時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大城市相比平日就會顯得格外冷清,因為很多平時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們在這期間都返鄉祭祖了。
“盂蘭盆節”期間,在日本國内堪稱是上演了“民族大移動”,因此“盂蘭盆節”前後也是日本各種交通最為擁堵的時期之一,日本各地的公路、火車站、飛機場都擠滿了返鄉的車隊和人流。
“盂蘭盆節”的各種儀式日本的“盂蘭盆節”有很多傳統的活動儀式,日本人相信祖先的靈魂會在8月13日這天返回人間,所以每到這天,日本的民衆會在先人的墓前和自家的門前或供奉祖先的佛堂都點燃燈火,作為祖先靈魂回家的引導,稱之為“迎接火”。
到了14、15兩天,就是祭奠祖先、舉行各種儀式的日子。“盂蘭盆節”期間日本最為傳統的儀式就是“盂蘭盆舞”。
這是一種“盂蘭盆節”期間的集團性舞蹈,在高台上擊打太鼓的人員、領唱以及舞者都會穿傳統浴衣,但是圍觀群衆們可以穿得很日常,女性表演者一般還會手持一把團扇,男性表演者一般會紮頭巾。
不同地區也有一些細微的差别,比如:有些地區的小孩子們會在“盂蘭盆節”期間裝扮成小狐狸的模樣。
等到了16日晚上就會像13日一樣,再次點燃那些燈火,稱之為“送别火”,為祖先照亮腳下的路,讓祖先的靈魂重新回到天上。
這一天,京都的“大文字燒”是“盂蘭盆節”期間的巅峰活動。在舉行“大文字燒”的當天下午,人們會用松木燒出75座火床形成一個輝煌的“大”字,組成“大”字篝火的75個火叢必須在晚上八點同時點燃。
除了“大”字還會點燃“妙”、“法”二字和一個船型以及一個鳥居型的圖案,這些“大文字燒”會把整個京都的夜空映紅,街頭上會出現百萬人齊送先祖靈魂歸天的場面。
日本“盂蘭盆節”期間還有一個習俗,日本人會在黃瓜、茄子上插上四隻“腳”,使其分别變為馬和牛,載着祖先的靈魂往返于陰陽兩界。
當祖先的靈魂要返世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時候要騎“黃瓜馬”,因為馬跑得快;而當他們要離開時則騎“茄子牛”,因為牛走的慢,還能馱東西,能把貢品帶回去。
說到這裡料醬覺得,其實不管是我們的清明節,還是日本的“盂蘭盆節”,都是對先人的一種懷念,就像是屬于我們的、帶有自己國家民族特色的一次“尋夢環遊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