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重慶市雲陽縣,滿載四川、重慶産地的工業品和原材料的船舶在長江航道前行。圖/IC photo
88所事業單位,157個工作崗位,190個招聘名額,其中176個名額要求研究生學曆及相應學位,其餘14個名額要求本科以上學曆(含本科學曆,下同)——這樣一則招聘公告并非出現在一線大城市,而是在一個常住人口不足100萬的縣。
日前,重慶市雲陽縣發布的2022年二季度考核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告引發關注。招聘的單位包括縣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縣醫院、縣圖書館、縣疾控中心、中小學,以及多個鎮、街道辦事處、鄉等。
“小地方”呼喚高學曆人才
190個事業單位招聘名額,90%以上的崗位都要求研究生及相應學位,這樣的招聘要求,顯然又為“名校碩博生已經卷到小縣城”添加了一個現實注腳。
事實上,不止是雲陽。如今區縣一級城市對于高學曆人才的搶奪,早非個案。如近期就還有浙江遂昌縣、廣東和平縣等重金引入高學曆人才引發關注。可以說,基層對高學曆人才的争奪,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現象,并且東、中、西部地區均有。
當然,具體操作上,各地也有所區别。像一些地方是按照專門人才進行引進,開出了重金待遇;一些地方則是在事業編招聘中,設置了較高的學曆門檻,這主打的是崗位的穩定性。雲陽就是一例。
但不管是哪種方式,更多的“小地方”在呼喚高學曆人才,同時,更多的高學曆人才流向“小地方”,已經是一種可見的趨勢。
在很多人看來,多數縣城都缺乏引入高學曆人才的必要。尤其是一些基層崗位,也普遍要求高學曆,這似乎是人才的内卷和浪費。但在作出這種判斷時,需要注意到兩個事實。
首先,随着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特别是代表高學曆的研究生及以上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高學曆人才的供應也在“水漲船高”。人才的池子越來越大,“溢出”到更多地方,也是種必然趨勢。
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0年的53.82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萬人,10年間增長了一倍。也就是說,如今每年畢業的研究生人數已經達到百萬級别。
在供應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像雲陽這樣的“小地方”,也自然有更大的可能性去招攬高學曆人才。而在當前的就業壓力下,縣城攬才,也有了更多的機會。
其次,每個地方發展都需要人才,一些正在迎來不錯發展機遇的縣城,同樣有着對人才的“剛需”。
以雲陽縣為例,該縣近年發展勢頭就很不錯。如随着鄭渝高鐵即将全線通車,雲陽也将進入高鐵時代,屆時雲陽将實現“2小時重慶、宜昌,3小時成都、武漢、西安、鄭州,6小時北上廣”的目标。
此外,目前雲陽還在參與推進萬開雲(萬州、開州、雲陽)同城化,在基礎設施、産業等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想象力。這個背景下,地方“心氣高”,希望多招攬些高素質基層人才,未嘗不可以理解。
鄭渝高鐵重慶段進入運行試驗階段,4月22日,試驗列車通過鄭渝高鐵線路上的雲陽站。圖/新華社
縣城攬才也需“量力而行”
其實,縣城需不需要高學曆人才,這就像是一個“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一方面,與大城市相比,多數縣城的經濟發展水平,産業發展層次等,都有着明顯差距,自然對高學曆人才的需求沒那麼強烈。
但另一方面,也隻有因地制宜地招攬一些與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相适配的人才,縣城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可能性。
所以,如果隻是一味地認為,縣城等“小地方”不需要人才,“小地方”與高學曆人才就是錯配,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偏見。
退一步言之,“小地方”也擁有争奪人才的志向,這亦可以看作是一種進取心的表現。換個角度看,一個縣城能夠持續性地确保人才流入,實際也就是不斷地注入新觀念、新理念,這對于破除可能存在的僵化思維、封閉保守慣性,也是有積極作用的。此外,一些縣城積極攬才,實際是在促進本地人才的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縣城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前不久,中辦國辦就印發相關文件明确,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如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等。主要措施包括,增強縣城産業支撐能力,完善醫療衛生體系,擴大教育資源供給等。這意味着,縣城的人才需求将更為旺盛,同時,也有更多的縣城可以給人才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要提醒的是,縣城攬才還是需要秉持“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包括兩層意思:既要有“成本”意識,并且從本地實際需求出發,有多少需求招攬多少人才;也要能夠确保“人盡其用”,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幹事創業環境,以保證人才招得來,也留得住。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人才浪費和内卷。同時,招攬人才,也應杜絕“唯學曆論”。像這次雲陽的事業單位招聘,有一些崗位“遇冷”,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招聘門檻。
撰稿 / 羽木(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