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從普通鉗工到大國工匠

從普通鉗工到大國工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13:00:59

劉雲清: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公司智能制造事業部技術總監、工程師。中國中車優秀共産黨員。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江蘇省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中國質量工匠”“中國中車資深技能專家”“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等榮譽稱号。

從普通鉗工到大國工匠(劉雲清從機修鉗工到)1

比起“技改大王”“維修神醫”“大國工匠”的美譽,劉雲清最喜歡的稱呼還是“劉工”。他謙虛地稱自己為“一名和機器打交道的技術工人”。

但劉雲清的确不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從業25年來,他從一名機修鉗工做起,全系統掌握設備機械、電氣、液壓、軟件等多門本領,完成了企業第一條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自主設計完成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數控珩磨機,所帶領的團隊獲得了數十項技術創新成果和發明專利。他是公司第一個在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的工人,第一個獨立領導科研項目的工人,第一個被培訓公司邀請做培訓講師的工人……

談到如此非凡的成就,劉雲清說:“一路走來,我認為,我們企業成為行業隐形冠軍的發展之路和我個人伴随企業發展而不斷成長都是這個‘最好的時代’的一個縮影,也是‘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的一個印證。”

“技工人才更離不開學習,在問題中鑽研,消化的是知識”

“在這個‘ 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 ’的新時代,要傳承學院優良傳統,踐行弘揚工匠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增強遠見卓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做一名腳踏實地、勤于學習的人,做一名愛崗敬業、敢于創新的人,做一名目标長遠、不懼挑戰的人,做一名胸有夢想、不計得失的人,做一名誠實守信、勇于擔當的人。”劉雲清是山東職業學院1992級機械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學生,曾于2019年榮歸母校,這樣為大學新生傳授“匠心”。

他說,取得今天的成績和榮譽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教導、嚴格要求和母校的培育。正是在學校打下了良好基礎,他才能在工作中快速理解、全面掌握崗位技術知識,也才能更好地适應工作需求,更快成長。目前,在中車戚墅堰所工作的山東職業學院校友全部是“中國中車專家”,就是最好的例證。

劉雲清1996年從中專畢業後來到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機修鉗工。“一開始,我很不适應。畢業前,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企業家;參加工作後,卻做了一名普通的維修工,工作又髒又累,工資也不高,落差很大。” 回想起當年初出茅廬的情景,劉雲清笑着說道。

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師傅對他說的一句話:“咱們幹維修,要學的可不光是維修技術。”也是從那時候起,學習和鑽研成為他最忠實的夥伴。經過冷靜分析,他認識到,隻有幹好本職工作,才能作出業績,才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于是,他沉下心來踏實工作,苦髒累活兒主動幹,不抱怨、不計較付出,面對困難做到積極樂觀、不放棄。

很長一段時間,劉雲清過的都是車間、宿舍、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他在圖書館裡閱讀了大量進口數控設備維修理論書籍,先後完成了大專、本科的學習;他喜歡和老師傅們探讨,用心揣摩、吸收他們傳授的技藝。20多年來,劉雲清一直住在單位附近的宿舍裡,每天吃完晚飯就到車間裡轉轉,琢磨機器的構造,思考維修中的關鍵難題。很多時候遇到難題,即使在夢中,他也會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裡把設備的結構和白天診斷的細節一遍遍回放;有了靈感後,他總是興奮地醒來,把重要事項記錄在筆記本上,生怕第二天會忘掉。

“在我眼裡,設備維修與改造任務就是一件件藝術品,需要細緻打磨。同事們總說我技術‘全面’,其實,這種全面的技術不僅來自系統的學習,更多的是長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學習、積累、完善,形成體系的。”劉雲清說。

在不斷學習積累的過程中,劉雲清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死磕技藝,經過數百台各種設備的“雕琢”,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練就了“庖丁解牛”和“聽音辨證”兩大絕活兒。

“機器設備有什麼異常,我一聽聲音就能夠大緻知道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對劉雲清來說,維修機器從來都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像中醫一樣辨證施治、标本兼治。所以,他又被同事們稱為“神醫”。

在很多時候,國外廠方專家遇到解決不了的維修難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劉雲清求教。作為一名維修工,他在工作之餘還發表了諸多設備管理與維修方面的論文,經常被專業設備企業和大專院校邀請去講學,與其同行的不乏知名高校的專家教授。對此,劉雲清深為自己是中國高鐵工人而感到驕傲。

“新時代的技術工人,在‘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藍圖中必有更大作為”

劉雲清總說自己是一個充滿發散思維的人,“比較喜歡琢磨問題,即便是在難題解決後也會反思更好的辦法”。因此,他常常教導徒弟“我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最優的”,并鼓勵他們多思考,尋找更好的改進建議。

正是在無限的質疑過程中,劉雲清全面深入地掌握了數控設備的相關知識,進而迸發出自主研發自動化生産設備的念頭,比如在公司得到大量應用的新型全浮動數控珩磨機和自動化生産線等。

2008年,因為技術壟斷的原因,作為關鍵工序設備的數控珩磨機隻能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故障頻發,維修成本高、周期長。但這個時候,企業的客戶訂單卻在不斷增多,數控珩磨機已成為制約産能的主要因素。

“為什麼這麼關鍵的技術隻能被‘老外’牢牢握在手裡?難道中國人就不能研發出性價比更高的數控珩磨機嗎?”劉雲清帶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以及對數控設備技術全面掌握的自信,全身心地投入新型數控珩磨機的研究中。

翻閱大量資料,分析各種數據,改造閑置廢棄設備……“僅是為了測試掌握珩磨的相關工藝,我就嘗試了100多種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質。”劉雲清回憶過往時說,“家人們曾開玩笑說我好像魔怔了一樣。他們喊我吃飯也不應聲,非得站到我身邊推推我,我才能回過神來。”

設計一項産品就像孕育一個孩子。經過大半年、數千次反複實驗,2010年,劉雲清自主研發的國内第一台新型龍門式全浮動數控珩磨機誕生了,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四分之一,精度卻從3微米提高到1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六十分之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内機床市場的空白。如今,劉雲清研發的數控珩磨機已經升級到第七代,全面實現了系列化和定制化。

2015年,公司成立了劉雲清勞模創新工作室。他又帶領工作室成員馬不停蹄地開展了20餘項重點攻關項目,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制約産品質量、工作效率的瓶頸難題,為公司降本增效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獲得13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3項。目前,工作室已經累計舉辦培訓100餘場,培訓2000餘人次,培養數控設備維修人員20餘名,創造産值近億元。

劉雲清的心裡一直都有一個夢想: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指引下,通過設計建立更多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産線,為客戶定制最适合的系統解決方案,幫助更多企業生産出“高鐵品質”的産品,打響中國“智能制造”的民族品牌。

20多年間,他記不清有多少知名企業向他抛過橄榄枝,甚至向他投資。劉雲清不是沒有動搖過,但最終選擇了堅守。他說:“戚墅堰所是我揮灑過青春與汗水、給予我光榮與夢想的熱土,‘中國高鐵’這張金名片是無數高鐵人默默奉獻、用心澆灌出來的。作為中國中車的一員,我想作出更多的貢獻。”

劉雲清深感肩頭沉甸甸的責任:“不僅僅是一個工件、一台設備,一個團隊,一家單位——更是一個民族‘智’造水平崛起之路;我相信作為新時代的技術工人,在‘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藍圖中,必将有更大作為。”因此,他立下莊嚴的承諾:“初心不改,牢記使命,以産業報國,以創新圓夢,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為打造‘中國智造’的民族品牌作出一名高鐵工人應有的貢獻。”(記者 孫榮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