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人追求長壽,有人追求長生,對于一些人來說,能多活一天都是極其珍貴的,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生命都是珍貴的,但是壽命的長短,卻不是自身可以随意決定的。
關于壽命的研究其實也一直沒有中斷過,大多數的觀點認為,長壽并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中有無法人為更改的客觀因素,當然,也有人為的主觀因素,那麼,到底哪一種因素更為重要呢?
根據國外的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針對綿羊進行的為期20年的研究發現,壽命長短其實取決于基因遺傳。在這項研究當中,科學家發現根據染色體終端長度來判斷生物的死亡風險,對于脊椎動物普遍适用,染色體終端長度越長,那麼該脊椎動物就會越健康、越長壽,而人類其實也是脊椎動物中的一員,所以應該也是适用于這一規律的。而染色體終端長度并不是由後天環境決定的,這是先天的,也就是說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定型了。即便由于後天環境的因素,導緻染色體終端出現破損的情況,但是隻要其長度保持了穩定,那麼也不會對壽命産生多大的影響。
可能有些朋友會提出質疑,既然這是針對綿羊的實驗,那麼将結論套用在人身上,似乎有點過于勉強了?再說為啥不在人類身上進行實驗呢?其實答應也并不複雜,主要是這種實驗基本是長期的并且基于大量數據的,如果想要完成整個實驗,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可以得到一些數據,耗費的人力物力都過于龐大了。
而且,涉及到人的實驗,相對還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隐私之類的,所以在有更簡單的獲取數據的方法時,一般會選擇更簡單的,所以才選擇了和人類同為脊椎動物,但是壽命較短的綿羊來進行實驗。
既然從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來看,人類的壽命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那麼,人是否可以完全不顧後天環境的影響呢?當然不是,畢竟,包括吸煙喝酒、晚睡熬夜、暴飲暴食、超重肥胖等等,其實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的壽命,所以,在無法改變基因的時候,就盡量保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吧,也有助于延緩衰老,實現健康長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