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齊桓公說春秋

齊桓公說春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9 05:55:10

《春秋》何以讓“亂臣賊子懼”

《春秋》,對于我們,其實并不陌生。它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史書。以魯國的十二公為紀念順序,起于隐公元年(前722年),終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記載這242年間的戰争、盟會、簒弑、祭祀、災異、禮俗等等。其記事非常簡單,一件事一句話,相當于一部大事年表。我國曆史上把這個時代叫“春秋時代”。因為其記事簡單,所以後來有三種解釋性著作,即《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其中有很多名篇被選入語文教材中。

《春秋》,據說為孔子所作。在這部著作中,孔子對曆史人物的态度含而不露,特别講究措辭的委婉,我們今天所說的 “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即來源于此。對于這種筆法,司馬遷說:“《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筆法呢?為什麼會使“亂臣賊子懼焉”?

齊桓公說春秋(春秋何以讓亂臣賊子懼)1

春秋時代,周王室勢力日漸減弱,諸侯紛争,先後有5個諸侯國的國王稱霸,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又多次爆發霸權之争。

為什麼這麼亂呢?

春秋中後期,随着牛耕普及和鐵制農具的應用,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諸侯國國君争奪權力;而新興的諸侯大國,先後取得霸主地位。公元前453年,韓、趙、魏3家聯手在晉陽打敗智氏,将晉國瓜分,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公元前379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是為“田齊”。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時代到來,春秋時期結束,曆史走向戰國時期。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發生的重大事件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這部編年史簡括起來就稱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曆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曆代史學家便用《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曆史時期的名稱。

春秋時期總跨度近300年。《春秋》采用的筆法,文學上稱之為“春秋筆法”,實際上就是“微言大義”。孔子對“春秋無義戰”的動蕩社會和禮崩樂壞的文化現象痛心疾首,又不便直抒胸臆,就隻好借史諷今,創造了這種不通過議論性文辭表達價值觀的方法。杜預的解釋是:文見于此,而起義在彼。例如春秋筆法運用中較知名的三個表示殺的動詞:殺、弑、誅,其實各有深層含義。殺指無罪而殺,弑指以下犯上,誅則指有罪、有理而殺。《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中魏惠王問關于周武王讨伐商纣之事:“臣弑其君可乎?”是指武王是以臣子身份起兵推翻殺死了纣王。孟子回答:損害仁義之人,隻不過是個“一夫”(即無道寡助的匹夫、獨夫),“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意思是:我隻知道誅殺了一個叫纣的有罪之人,卻沒聽說這是以下犯上的弑君。孔子也用春秋筆法來為尊者、親者、賢者諱。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意思是後代了解我、怪罪我都會是因為《春秋》。子夏是孔子的學生,以才思敏捷著稱,孔子常跟子夏探讨文學創作。但對于《春秋》,孔子是不肯讓子夏發表意見的。老人家很自信,也擔心子夏不能理解他的苦衷。曲筆寫史的流弊來自孔夫子——隐晦行文,褒與貶全在于史實的選擇,對賢者不利的材料盡量不用,在文字上講究委婉表達。曲筆,就是該直說的話,用委婉曲折的口吻說出來。相反的,有什麼就說什麼,是什麼事就寫什麼事,就叫直筆。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筆法隻是委婉行文,不是說謊,即使存在影射和隐喻,也是靠了對史料的取舍,而非編造有無。曲筆的寫法存在隐惡揚善的問題,也有大事化小或小題大做的成分,但史實是存在的。孔夫子寫《春秋》,本來是想用“直筆”來使“亂臣賊子”害怕的,但寫來寫去還是寫出那麼多的“曲筆”,可見“直筆寫史”是多麼不容易。

春秋筆法開創了寫史服務于政治的先河,為後世的考證增加了難度。盡管如此,因為《春秋》一書中記述了很多亂臣賊子的無法無天,後世的陰謀家還是覺得讀《春秋》如有芒刺在背。此即亂臣賊子懼怕《春秋》的原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附:《春秋》節選(《左傳》釋其義)

(莊公)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二月,公侵宋。三月,宋人遷宿。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公敗宋師于乘丘。秋九月,荊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将戰,曹刿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従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従。”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齊人三鼓,刿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将馳之。刿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白話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将要迎戰。曹刿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刿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刿問:“您憑借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刿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刿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刿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刿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将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刿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刿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刿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觀察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戰車,扶着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刿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裡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迹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來源:天下語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