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歡樂喜劇人》到《最後的赢家》,綜藝現場在演員張本龍眼裡濃縮成一個“累”字,無論是喜劇綜藝的快節奏編創,還是推理真人秀現場的酷暑和随機應變,留給觀衆歡笑的背後在他看來更多的是疲倦。“累,但想要盡可能多的嘗試不同表演形式。”
2013年加入開心麻花,在麻花制作的不同劇目中嶄露頭角,到成為《歡樂喜劇人》助演嘉賓,演員張本龍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夢想和終身事業。無論是綜藝還是話劇、影視劇,他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在學習喜劇表演的路上,一方面要抓住不同機會,一旦擁有合适的機會,我就能用自己希望呈現的喜劇表演方式戳中大家。”
張本龍定義自己還是“喜劇學徒”,但每每登台,他都能給觀衆留下不俗的印象。他的喜劇中帶着一種年輕的生命力,某種生活的煙火氣,如他對自己的信念一樣:在喜劇的世界裡做一個複合型人才。
1真人秀NPC的喜劇靈魂
《最後的赢家》對于張本龍來說算是一次新鮮的嘗試,在這檔懸疑劇情推理類真人秀中,他作為遊戲NPC出場,有不止一個身份。序幕中他以「說書人」的身份登場,坐在一方長案後,手執一把白紙扇,即便沒有他的台詞,鏡頭掃過,他會跟随劇情給出恰如其分的表現。
說書人的職能是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把現場嘉賓帶入案件中,寥寥幾句話讓張本龍說的生動有吸引力。随着節目劇情的發展,張本龍從古代的小館來到現代,在一起偶發的交通事故現場,一頭髒辮造型的他成了拍客,跟進熱點的同時給出嘉賓提示,節目外還會和另一位NPC一起直播帶觀衆“入戲”,成為少有被觀衆在微博追着問真相的NPC。
在張本龍看來,《最後的赢家》和自己此前參與錄制的喜劇類綜藝有一個共通點,即“很累”。作為NPC,他需要提前3、4天到現場熟悉場地,進行彩排走位,夏天的橫店影視城動辄三十幾度高溫,在沒有空調的室内反複演練對身材并不瘦削的張本龍來說是一場辛苦的高溫大作戰。
這樣的“累”在諸如《歡樂喜劇人》《笑聲傳奇》等節目中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過。喜劇競演類綜藝,時間緊任務重,時常會面臨團隊辛苦打磨的劇本突然在錄制前推翻重來的情況,按照節目一周一期的頻次,劇本創作對于腦力和體力的“壓榨”可見一斑。“比如周六早上十點走台,周五覺得不行,推不下去就要重來。之後周五晚上到淩晨,乃至錄制前都在琢磨。”
張本龍回憶喜劇類綜藝編創過程後表示,相較于那種高強度的編創,《最後的赢家》整個節目基調以懸疑為主,但角色和正常的表演沒有區别,除了在固定場所與團隊協調二創之外,根據嘉賓的反應進行引導和即興“接招”是現場最大的難點。但這對于本身對表演駕輕就熟的張本龍來說并不是難事,隻需要根據角色設定進行演繹,觀衆們還能在他出場的時候感受到他給予角色的個性和小小的高光時刻。
即便一直用“累”來定義綜藝和喜劇競演類節目,張本龍每每踏上喜劇舞台都能造成吸睛效果。在《歡樂喜劇人》裡作為師兄常遠的助演嘉賓,通過對不同喜劇人物的塑造為觀衆制造不同“笑果”。即便在他看來,随着喜劇類節目的不斷增加,觀衆的喜劇審美不斷提升,“讓他們笑”絕非易事。
那麼,如何滿足越來越難喂的饕客們?張本龍覺得積累“造梗 埋梗”經驗很重要,“或許在我們不成熟的作品裡,每次創作都會有一個吃不準的包袱,能不能響?但是在一出兩小時劇目裡,經驗會讓我們确保95%的包袱都能響。并且,造梗和埋梗也需要根據不同演員進行考量,比如有的包袱就适合沈騰老師,放在其他人身上效果就未必那麼好。”
同時身兼喜劇表演和編創于一身的他,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從國内和國外的電影、熱播劇中尋找創作靈感,也會随着網絡短視頻的興起,刷刷短視頻,看看大家都在做些什麼。“這些都是喜劇人的靈感來源。”
2從生活出發的喜劇演員
年初,有觀衆曬出自己在開心麻花演出現場附近偶遇張本龍的照片,并調侃“肉餅好吃嗎”,這不是他第一次被麻花的粉絲CUE。從《夏洛特煩惱》《西哈遊記》到《瞎畫藝術家》,從“有點眼熟”到“本龍老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他和他的角色印象深刻。在開心麻花五星賀歲大戲《瞎畫藝術家》裡,他飾演的助理鳳華是個“壞”得很可愛的角色,有觀衆形容他“終于擺脫了之前那種有點傻的角色,展現了更多可能性。”
在進入開心麻花之前,張本龍在沈陽參演過小劇場話劇,“發揮空間不足”是他對當時職業的定位,2013年,在開心麻花的朋友推薦他參加考核面試,開啟了他的“北漂喜劇人”之路。在他印象裡第一次面試并不順利,台下集合了開心麻花的多位知名演員,而他用“群魔亂舞”來形容台上接受考核的人們;第二次面試,他的面試官是開心麻花的“功勳演員”魏翔,他演繹了一個操着方言、有點事兒但很有趣的老師,從此擁有了站在開心麻花舞台上的機會。
成為“麻花人”對張本龍來說不僅僅是擁有了被看見的機會,作為“年輕人高度喜愛的社會現象”,開心麻花讓他習得了一種近乎于完美自洽的喜劇風格。“在開心麻花收獲最多的是表演經驗,你可以不斷的在舞台上通過不同角色磨練自己,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研究喜劇。我很喜歡我們(指開心麻花)的表演風格,它是一種将學校學到的理念和真實生活相結合的表演方式,在我看來這種風格在目前的中國喜劇市場是高級的。”
因此,即便一直在嘗試不同的作品和角色創作,張本龍認為從喜劇演員的角度看自己,大部分時間是在開心麻花的體系中進行展現的。這種在他眼裡舒服且無限貼近于生活的表演方式,相較于學校中“表演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論知識,可以說是更易懂易操作的方式。
不過,單純的表演并不能滿足張本龍的“野心”,複合型喜劇人才是在當今市場環境裡,他對自己的要求。作為知名幕後編創人的他選擇通過編創來更充分的體會演員和創作者之間的關系,話劇、小品乃至網劇都是他施展編創功力的“舞台”。
當同時身兼編劇和演員雙重身份時,張本龍反而覺得能夠用創作者思維進行全盤考量,其實可以為表演加分。隻要是進入創作、表演這些讓他興奮的地方,他就“累卻快樂着”。
出道至今,舞台劇、話劇、綜藝、電影,不斷在新領域嘗鮮一方面讓他積攢了不少的表演經驗,也讓他更明白在何處如何向觀衆展現自己:“影視作品更傾向于講故事,綜藝則重在娛樂性,綜藝相對抽象一些,影視作品則更具象,當然在綜藝中的好作品也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兩者自然有差異,但對于演員來說都是展現自己的途徑。”
喜歡金·凱瑞,範偉等著名喜劇演員的張本龍希望能夠有機會用“誇張”的表演方式來展現喜劇效果,而能夠出演一部正劇則是他為自己演員身份設立的未來目标。喜劇始終是他心目中的“最高級”,因為喜劇并不是簡單讓人笑,它時常裹挾某種諷刺意味,而關于喜劇大師們所說的“喜劇的内核是悲劇”,張本龍覺得作為喜劇學徒的自己距離那樣的精神内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努力、敬畏、還不夠專業”是他眼裡的喜劇演員張本龍,同時他覺得隻要有一個機會,他就能完成現階段自己希望嘗試的喜劇角色和表現手法,有一個張近乎于張狂的喜劇欲望在他心裡蠢蠢欲動,他想展現給所有人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