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患者問我是不是腎虛了,有什麼辦法補補腎。其實腎分陰陽,即腎陰,腎陽。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人體的動态平衡。當這一平衡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
很多人就有“補腎就是壯陽”的誤區,認為腎虛就是陽虧,需要壯陽。其實臨床上,腎陽虛和腎陰虛是兩個方面,而且腎陰虛更為常見。下面先解釋下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腎陽能推和激發髒腑經絡的各種機能,溫煦全身髒腑形體官竅,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和運行輸入,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産熱增加,精神振奮。
腎陰為一身之陰氣之源。腎陰充足,髒腑形體官竅得以濡潤,其功能活動得以調控而不亢奮,同時機體代謝減緩,産熱減少,精神甯靜内守。
腎陽虛的表現是面色蒼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發涼,精神疲倦,渾身乏力男人陽痿早洩,女人不孕,性欲減退便不成形或尿頻、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瀉等。
腎陰虛的表現是面色發紅,腰膝酸軟而痛,眩暈耳鳴,齒松發脫;男子遺精、早洩,女子經少或閉經;失眠健忘,口咽幹燥,煩躁,動則汗出,午後顴紅,形體消瘦,小便黃少,舌紅少苔或無苔。
所以,要弄清楚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比如若是因腎陽虛引起的“不性福”,加以壯陽是雪中送炭;倘若本身已是虛寒型體質,還繼續滋陰,如吃六味地黃丸(滋陰),就猶如雪上加霜。
再如,若本身已肝火旺盛的腎陰虛患者,及時滋陰補腎就是釜底抽薪,如果還猛壯陽相當于火上澆油,會造成口臭、便秘、失眠、心悸、咽喉腫痛等。
腎陰和腎陽又稱為“五髒陰陽之本”。在人體生命過程中,腎之精氣陰陽與其它髒腑的精氣陰陽之間存在着相互資助相互為用的動态關系。也有“久病及腎”之說。
腎的主要生理特性是主蟄守位。主蟄,喻指腎有潛藏、封藏、閉藏的生理特性,是對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是指腎中相火(腎陽)涵于腎中,潛藏不露,以發揮其溫煦,推動等作用。相火與君火相對而言:君火,即心之陽氣,心之生理之火,又稱心火:相對于心火,其他髒腑之火皆稱為相火。相火在肝腎,禀命行令,以潛藏守位為要。腎陰充足,涵養相火,相火則潛藏于腎中而不妄動。
總之,補腎陰陽,即補腎陰一一陽中求陰,或補腎陽一一陰中求陽。腎之陰陽是一對相互依存,互生互長,對立統一的不可分開的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