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計較都是心理陰暗面的體現?《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所有的計較都是心理陰暗面的體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老夫子其實不贊成多思,
再,兩遍的意思,第二遍是在檢查,不要有馬虎的失誤。
想太多未必是件好事,
第一,無論怎麼想,都不會超過自身的思維結構;第二,想多了緊張,白白消耗精力。
生命更需要懶懶散散,
真正做事的時候,才會有精力來應付。
别太當回事人心最是靈動,不能崩得太緊,那樣容易呆闆。
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
會導緻自己跟自然,跟社會,跟他人,形成莫名的隔閡,都是想出來的。
把自己看得太重,
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包袱,總擔心自己做不好,總害怕别人的看法。
要清楚别人沒那麼在乎。
哪怕是自己父母,
對于子女的關注,除非帶點病态的方式,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得在乎。
無關乎道德,
隻是誰都要生存,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都不夠。
所以關心的事情,常常令人感動。
把自己的姿态放低,
低到沒有那麼重要的時候,内心很快就釋然,無論發生什麼,都是生命的贊禮。
沒什麼大不了的。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開心,我執的心思一重,就會沉重得難以放開。
放不開的時候,
做什麼事情,都容易退縮,不敢嘗試,甚至不敢面對。
要是真放不開,
那就随它去吧,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安排自己。
多往好的想多往好的想,是一件令人乏味的建議。
要知道大腦的傾聽機制,
它對于負面的信息格外地敏感,一點點的意外也會讓人心驚肉跳。
杯弓蛇影,驚弓之鳥,火燒眉毛。
然後呢?
我們看多了負面的信息,那些東西真的影響到自己,或者自己能夠改變嗎?
知道就足夠,無需一遍又一遍地看。
要給大腦一點樂觀的空間。
不是排斥負面的内容,而是兼聽則明,正面的信息也得了解,才能更完整地觀察事物。
負面的情緒是容易上瘾的,
導緻人們心安理得地懶惰,反正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想到最後幹脆擺爛算了。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缺的就是一絲星星之火,
給黑暗中的人群以希望。
當有希望的時候,
那就是完全不同的生命,所有的想法、選擇、行為,都有發力的方向。
看不見方向,
很多事就是大腦裝太多東西,沒有空間來容納新的東西。
做個行動派首先真正的行為,肯定不是那種忙忙碌碌的,這更像是心忙。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有些聰明并沒有放對地方,
想得過多,得出的結論更可能是正确而無用的,因為不管怎麼樣都無法完美。
總會存在各種問題。
就是那句晚上想想千條路,白天醒來走原路,精力都耗在幻想中。
沒有說不去想。
隻是很多東西是想不明白的,事情隻要在腦子裡面過一遍,基本就可以确定做不做。
權衡太多是不會行動的,
不管做什麼事情,人都會認為自己不值得,錯以為自己付出太多,收獲太少。
斤斤計較往往限在某個胡同裡,
沒有山重水複疑無路,哪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結果不可能和想法完全一緻。
任何行為在想象中都是荒謬的。
但是任何行為實踐之後,
那些印刻在腦海中的,可以在年老後回憶的事情,就是生命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