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高中生厭學學生該怎麼辦?
我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初三最後倆月的時候被查出患有抑郁症,焦慮症。然後,就是半休學狀态進行治療,考上高中之後,因為環境不喜歡,所以就對學校有了一點厭惡,高一下學期轉班之後進入實驗班,學習節奏太快,跟不上,就更厭學了,再加上身體狀态不太好,總會頭暈,感冒,胃痛,更不想上學了,而且現在記憶力嚴重下降,一年前的事兒都忘了好多
管心營:
看到你被查出患有抑郁症和焦慮症,還能堅持上學,實在是不容易。
從你的角度出發,在你的狀況裡,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目前你已經高二了,環境不喜歡,所以對學校生不出好感;同時在現實中的學業方面,在實驗班太快,你覺得跟不上。
不過積極點看,說明在學校的标準中,你是有潛力并且值得培養的。
根據你提供的資料判斷,我們管心營評估,你目前的問題是,嚴重的厭學情緒問題,有一些輕微的厭學行為,半休學狀态,那就是還堅持上學。
你的問題從初三到高二,從發現至今已經快三年了,實際情況肯定還不止三年,問題肯定在這之前就發生過了。
按照我們管心營經驗的,一般心理問題,都是關系問題,一方面是來自學校的人際關系問題,一方面是來自家庭支持系統,還有社會方面,但是這方面很少出現心理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支持系統,因為家庭支持系統是長期存在的,而且成員非常穩定,關系也很緊密。
社會系統中,假如工作幹得不爽了,是可以辭職的,而同事之間關系相對松散,很少人因為工作的事情出現心理問題;
學校系統中,假如實在無法上學,還能休學或者轉學,個體和老師、同學間相對沒有那麼緊密,雖然麻煩,但還是有機會逃離的;
但是家庭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往往是嚴重的心理問題,也是長期而連續的問題,因為家庭系統無法逃離,就算斷絕了倫理上的關系,血緣關系無法斷絕,童年經曆無法改變。
所以管心營就通過家庭系統來分享一下,為什麼子女會出現厭學症。
中年的父母
競争的同學
生病的子女
1
中年的父母:焦慮投射在子女身上
我們管心營接手過很多因為厭學症而抑郁的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
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當子女是青春期時,父母正值中年危機,職業發展出現瓶頸。
這個時候的父母,往往本身就很焦慮。
心理防禦機制中,有一個防禦機制叫做【投射】。
冰淇淋是一個常見的食物,特别是現在的平均在室外溫度在30℃的情況下,是一個很美味的食物。
但是不同的人,看到冰淇淋,心裡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小朋友的想法會覺得冰淇淋是讓人心情愉悅的食物,但是實際上他們是把口腔上得到的滿足投射到了冰淇淋上,所以認為冰淇淋是好的。
而假如是正在減肥中的小女生,并不認為冰淇淋是好的,反而會認為冰淇淋是壞的,因為冰淇淋同時還是高熱量的食物,會讓減肥的計劃失效,所有對于她而言冰淇淋就不是一個好的食物。
父母處于一個職業瓶頸期,他們很難自己走出這樣的瓶頸(當然,容易走出的話,也不會成為瓶頸了)。
同時,孩子處于一個升學、高考的人生關鍵期。
在這種時候,父母瓶頸期,子女上升關鍵期,你猜會發生什麼?
父母會把焦慮的心理能量投向子女,把内心願望投射到子女身上
——我現在沒有升職加薪,是因為沒有好好學習,拿好學曆,所以我的孩子要努力。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在無形之中會把壓力投射到孩子身上。
“假如你考上了大學,你就不用像媽媽一樣辛苦了”
“假如你再努力一點,就不會像爸爸一樣被卡學曆”
這些話都很正确,也正是因為很正确,所以孩子承受了父母的壓力,還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很多子女的情感負擔很重,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實際上,學曆的問題是家長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2
競争的同學:不是搶成績,而是搶地位和尊嚴
學校中的痛苦,其實不是來自于學習有多辛苦,而是來自于學業上的競争壓力。
學習隻是辛苦,打遊戲也很辛苦,但是幾乎沒人會覺得打遊戲痛苦。
學習本身真的隻是辛苦,而是競争帶來痛苦。
其實不用任何大人講道理,每個孩子都知道考得不好的話,自己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假如一個孩子考成績很差,那麼這個孩子在班級裡是一定被嫌棄的,不僅被同學嫌棄,也被老師嫌棄。
兩個人發生矛盾,一個成績好,一個成績差,不用說,無論多麼公正的老師,内心都會偏袒好學生。
甚至,家長中也有歧視,有一個家長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對孩子說“xxx就别邀請了吧,他的成績不好。”
很多家長不理解,讀書有什麼痛苦的?
為什麼不能好好讀書?混也要混完啊!
在學校中,學生不僅僅是在競争學業發展和未來前途,更多是在競争在這條人際關系鄙視鍊上的地位,在競争自己微薄而可憐的尊嚴。
而考得好的學生也很痛苦,時時刻刻害怕被别人超過。
不好不壞的同學也有壓力,畢竟爹媽都在盼着孩子突然“開竅”突飛猛進。
幾乎每個大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孩子考名牌大學,想孩子賺大錢,想孩子有社會地位,但問題是名牌大學就那麼幾個,創業成功的老闆也就那麼幾個,當大官的也是那麼幾個位置。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大概率是做不到的,那做不到怎麼辦?
家長往往不會給出答案,而是不斷地希望子女去競争,直到勝利為止。
所以,家長應對孩子的壓力問題,往往是采用雞湯式的鼓勵,和講一些大道理。
但是孩子面對的問題,往往是關系問題,是情緒出現問題,認知方面并不能給予太多的幫助。
孩子在面對這樣的關系問題時,更多需要是家長的情感安慰,和家庭支持。
比如,
一個女生高考失敗了,父親說“你早幹嘛去了?我們是不是早就說過要認真讀書?”
而母親就和她說“别氣餒,再讀一年,我永遠支持你,實在不行,在家附近找工作也沒關系。”
你覺得那個更加能緩解女生的情緒問題呢?
3
生病的子女:抑郁是一個解決方案
很多厭學的孩子不是讨厭學習,而是讨厭老師、讨厭家長,讨厭自己在學校、家庭中的關系。
包括厭學的症狀,本質是應對方式。
我們管心營接到很多家庭來做厭學心理輔導,之前就聊過一個情況,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孩子來的時候都有抑郁症,沒有抑郁症也想方設法讓我們做個鑒定,而家長拼命攔着孩子做鑒定。
孩子們似乎很清楚如何讓自己被鑒定為“抑郁症”,而且非常希望自己被鑒定為“抑郁症”。
家長們對此也很清楚,所以拼命阻止。
表面上看這是抑郁症的診斷問題,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權力鬥争。
厭學的孩子,不想上學,就想出抑郁症來逃避;而家長為了避免這個“正當理由”,想讓孩子繼續聽自己的話,所以拼命阻止孩子。
再深挖一下,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在家長的管教下,假如孩子得了抑郁症,是不是就間接證明了家長教育的失敗?
這裡也潛台詞,子女說“你看,我按照你說的去做了,現在好了吧,我抑郁症了!”
另外,假如用正常的手段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子女就隻能發展不正常的手段了。
孩子直接告訴父母不想讓父母管教,大多數時候父母是不會聽的,甚至會變本加厲地去管教。
我記得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孩子不想周末去上補習班,但是家長非但不聽,還罵了孩子。
孩子沒辦法通過正常的方式得到休息,那就隻好“生病”了,因為生病是休息的唯一方式。
包括之前,我們遇到有個孩子因為得了抑郁症而休學在家,家長是焦慮得不行,孩子很痛苦。
實際上,孩子通過抑郁症避免了去上學,也避免了被同學用語言羞辱。
對于孩子來說,不上學就隻有不上學這個問題,而上學有一大堆的問題。
疾病解決了某個問題,或者讓人适應某個問題。
本文來自厭學症心理管心營,轉載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厭學症家庭,标明出處後歡迎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