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裡香
樓前的七裡香不開花時,大家都以為是普通的冬青樹。但是開花了可能也隻有我知道它有個美麗的名字:七裡香。
很多年前讀席慕容的詩,看瓊瑤的小說,羨慕三毛的生活,現在能記住的已是了了。若不是看到樓前的七裡香,又怎麼會想起席慕容的《七裡香》呢?
讀詩,需要生活經驗的參與,現在再看《七裡香》已然懂了,覺得它恰恰當下的我構成“互文”關系。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别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七裡香
這首詩是寫回憶的。回憶二十年前一次輕易的揮手告别。而記憶的觸發點則是發出滿園郁香的七裡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這是一個隐喻。人就像流淌的溪水,總是腳步匆匆地沖向未知的遠方,當奔流入海後,記憶的浪花卻又不停地回顧過往。
包含在這兩句詩裡的經驗和李白的相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少年沒有回憶,因為他和世界屬于初逢,一切都是新的;而經過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行走,他“過載”的經驗世界會讓他時時回顧。這才有了下面這個有關人生的對比: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别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陽光下斑駁的樹影
“輕易地揮手道别”,在一個充滿七裡花香的初夏——很顯然,這是一個少年的告别。告别的對象隐在詩後,或者是另一個少年,但更有可能是故鄉。
詩人身背行囊,離開家鄉時,心中對遠方充滿了想象,所以對别離并未感到特别在意,可是誰又能想到,這一次的揮手作别,有可能在二十年的漫長時間流裡,不曾再見呢?這就是詩人所形容的“輕易”。
這個“輕易”,是二十年後的詩人的認識與輕悔。《西廂記》裡有“年少輕遠别、情薄易棄擲”的唱詞,與此表達的意同。
年少不懂生活,不懂愛情,也不知眷戀為何物,所以該珍惜的沒有珍惜,不該放手的卻放了手,直到中年時才蓦然發現,舊時光是回不去了的,所以悔。
這種“悔”在席慕容就是鄉愁。它無法言說,隻有在夢中,“夜夜歸來”故鄉。這種表達和範仲淹的“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所表現的愁思相近,但程度不同,是為“輕愁”或“輕悔”。
微風拂過時
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這是眼前景與心中情的紐結。異鄉的一棵開花的七裡香樹突然觸動了詩人的回憶,讓她憶及故鄉的綠籬白花,揮手作别。
楝子花
“郁香”,一是客觀世界中花香馥郁,二是心中鄉情的郁勃。這種表達很巧妙地勾連了情與景,是為以景結情。
席慕容1943年生于重慶,自幼随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6歲随家人遷居香港,11歲又遷台灣,長大後又在歐洲留學。
早期的生活動蕩,居行不定,無疑會影響到她的心靈。換一次環境,她便覺孤獨又加一重,在夜裡,她經常會夢見回家,“卻總在剛推開家門的瞬間醒來”。這重重的寂寞與對家的渴望讓她拿起筆來,用詩行來排遣心中的累累郁結,《七裡香》就是其中之一。
說《七裡香》所表達的與中年的“我”恰成互文,意思就是,詩歌具有典型性,它表達的是一種典型的“中年情緒”。
楝子花
人到中年,人生進入了相對平穩期,一般可以靜下來了,這時往事會奔湧而來,一種場景、一種聲音、一種味道或一種氣味就可以将人扯入回憶中去。
而經過記憶過濾的往事,使苦澀與甜蜜都變得不那麼沖,不那麼膩,恰如七裡香的花香,站在遠處,似有似無,離近了去嗅,才是“郁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