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的胡善祥,是建文帝朱允炆朝禦史大夫景清之女,女主孫若微的妹妹。她為了能夠獲得太子妃、皇後之位,可謂是處心積慮,在讨好太子妃張妍的同時,不惜結交漢王朱高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反觀姐姐孫若微則要善良許多。
但事實上,在曆史上的胡善祥與電視劇中的胡善祥卻是判如二人,就如同高澄之流、多爾衮之輩、多铎之徒都能被洗白一般,她卻被生生的抹黑成了此般模樣。
曆史上她是一個生性善良的女子,更是因為善良在成為皇後三年後,便被朱瞻基無過而廢,當起了道姑,42歲便郁郁而終。
與電視劇中的父親身居高位不同,她的父親胡榮隻是一個錦衣衛百戶,而且頗為慘淡的是,就在朱棣靖難成功,榮登皇位之後,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父親就這樣與前幾日某公司公開宣讀解聘書一般,被下崗了。
不過,還未等他啟程回老家,一日晚上胡榮便如同諸多前人如劉邦之母夢交大蛇、朱溫生時,紅光滿屋一般,夢見了一位頭戴元冠身着羽衣的神祗,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不要慌,你家合着該顯貴。
第二天,胡榮之妻便生下了胡善祥。雖然在胡家衆多的子嗣中,胡善祥隻列第三,但生性貞一,又舉止莊重,因此她也打小便成為了“别人家的孩子”。“這孩子該大富大貴,貴不可言(既然是女子,這明擺着就是指皇後)”——十數人如此說到。
歲月如梭,轉眼便到了永樂十五年(1417年),這位生下便有傳奇傍身的姑娘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正逢此時朱棣下诏為皇太孫朱瞻基選妃,又恰逢司天監一類部門官員啟奏,這“後星”出自山東,“星氣見奎婁,當在濟河間求之”。于是,朱棣便命太監黃琰趕往山東濟河,16歲的胡善祥也便參選了。
胡善祥能夠參選得益于朱元璋為大明王室在《女訓》中立下的祖訓:“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嫔,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而能夠當選則靠的卻又是另一番神迹了。除了司天監的預測以外,據記載在胡善祥獨具小樓之後,打開窗戶便有紅白之氣溢出,數月不散,這也正驗證了她出生時之語。在朱高熾登基之後,朱瞻基成為皇太子,胡善祥也自然被封為皇太子妃。而後,在朱瞻基登基之後,她也順利成章的成為了皇後。
但是,她的皇後位其實在冊封伊始,便受到了挑戰。那就是《大明風華》之中的孫若微,曆史上的孝恭孫皇後。
在朱瞻基選妃中,孫皇後也一樣出自山東,頗有姿色,她最大的優勢便是和誠孝張皇後張妍是老鄉,因此十餘歲時便得以入宮,受教于張妍。這也使得她與朱瞻基算的上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但是在選妃這等國家大事上,講究的自然是上應天和,司天監的話語權顯然更重,于是便有了胡善祥為後,孫若微為嫔的結果。
可是性格善良、沉穩的胡善祥,卻又善良的讓人無所适從。她對于朱瞻基唯唯諾諾,對于朱瞻基專寵孫氏,也是聽之任之。而當孫氏誕下皇子(朱祁鎮),朱瞻基對于這位居于中宮三年,隻生下2個女兒的皇後,動了廢立之心。
盡管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大臣都不同意皇帝提出的廢立之舉,但是最終還是楊士奇出了謀劃,她授意明宣宗朱瞻基暗示胡皇後主動退位,最終善良的胡皇後,隻得上交辭表,以多患病疾、無有子嗣理由被廢而後明宣宗朱瞻基便将她遷居長安宮為道姑,還美其名賜号靜慈仙師,孫氏也得償所願,成為新任皇後。
對于 無過被廢,丈夫朱瞻基顯得冷血無情。反倒是婆婆張太後,很是同情,在宴飲之時,都以她為首,居于孫皇後之上,這也讓孫皇後頗有微言。但是縱使張太後能庇佑一時,也庇佑不了一世,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後張氏崩逝,次年 胡廢後也郁郁而終,年42歲。即便如此,她的葬禮都隻能以嫔禮,還未能葬入明宣宗陵寝。就連皇後之号,也是在孫皇後去世之後,由明英宗的錢皇後多次提出才被上尊号。得失之間,是非公論,也終究淹沒在曆史之中,卻成就了黑白颠倒的電視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