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3:34:39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當年越王勾踐自我膨脹,不聽範蠡之言,輕易與吳國發生戰争,結果吳王分分鐘教勾踐作人,沒有辦法就好求和。好在吳王沒聽伍子胥的話,接受了越國的臣服。這才有了後面越王“卧薪嘗膽”打敗吳國稱霸的事,但是越王是怎麼把自己的家底搞殷實的,《史記》等史書并無詳細記載。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越王勾踐不聽範蠡之言與吳王夫差交戰兵敗後)1

勾踐劇照

但随着《清華簡》的釋讀,終于揭開了越王成功翻身的秘密。越王勾踐從吳國回來之後,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總的來說歸為“五政”,也就是:好農,好信,征人,好兵,饬民。而對于“五政”之說,其實并不是個新鮮玩藝,與《逸周書·文酌》中的五大十分相似,五大是為:一、大智率謀,二、大武劍勇,三、大功賦事,四、大商行賄,五、大農假貸。”而且在後代的史書中也有相似記載,如東漢旬悅的《申鑒》中就有說“興農桑以養基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這兩者其實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越國的“五政”之首為“好農”。

王思邦遊民三年,乃作五政。五政之初,王好農功。王親自耕,有私畦。——清華簡 越公其事

在實施“五政”之前先是無為而治了三年,對于百姓不以賦役等事勞民,與民休息,讓其自然增長,所以三年之後“邦乃暇安,民乃蕃滋”。所謂“好農”其實就是發展經濟,因為我國過去一直是一個農業的國家,要搞好經濟,在當時看來就得搞好農業,夯實國家的基礎。越王這時親自下田耕作,有這麼一個表率的作用,下面的人當然更是努力。因為越國戰敗,所以這時越國的公田其實已經和越田沒什麼關系了,所有的産出都得歸吳國所有。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私畦”,所謂的“私畦”就是自己開荒而來的田地。換句話說這時越王除了幹好給吳國免費打工的活,還要自己加班加點開荒。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越王勾踐不聽範蠡之言與吳王夫差交戰兵敗後)2

勾踐劇照

越王不僅自己開墾私田,而且每日下田視察農事,不辭辛勞,并且勉勵百姓多從事農作,對于這些努力從事農業生産的人越王放下身段與他們一起進食或獎勵一些食物給他們。正是這樣,所以“凡王左右、大臣,乃莫不耕,人有私畦。舉越庶民,乃夫婦皆耕,至于邊縣,小大遠迩,亦夫婦皆耕”,以緻于“越邦乃大多食”。

所以“五政”之首的“好農”是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了,這時差不多是人人有田耕,戶戶有餘糧。

解決了糧食的問題,越王開始解決誠信或者說公信力的問題。

越邦備農,多食,王乃好信,乃修市政。——清華簡 越公其事

對于解決“好信”的問題,越王分兩兩部分處理,對于民間的信用或誠信問題直接從市場貿易上下手。對于市場上的缺斤少兩,或所售物件等級不匹配,或者有欺詐等的行為都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

除了對民間的誠信問題,越王對于政府的誠信或者公信力也大力整治。對于各級政府下發的政令,如果出現政令前後相背而被百姓告發的,一經查實則會受到懲罰;對于一些高級的官僚,如果出現了說話不算,欺詐百姓的情況,越王會親自過問,不管你什麼身份,隻要查實,一律嚴懲。經過這一番的整治,“凡越庶民交接、言語、貨資、市賈,乃無敢反倍欺诒。越則無獄,王則閑閑,唯信是趣,習于左右,舉越邦乃皆好信。”

人為國之本,所以越王在解決了誠信公信力之後,就開始想辦法解決人口問題,也就是“征人”。

越邦備信,王乃好登人——清華簡 越公其事

對于人口問題越王發動身邊的人向一些周邊的城市征人,也就是征集人才。對于征收到的人才進行品鑒,對于好的有用的人才則加以任用,而不好的則廢棄。而且越王會親自對于征收到人才進行考察,對于征收人才的執事人,也會進行賞賜。

除了征集人才之外,還對生育進行獎勵。為此頒布了相關的法律。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越王勾踐不聽範蠡之言與吳王夫差交戰兵敗後)3

從上面可以看越國對于人口渴望,人家漢惠帝時晚結婚的還隻是收下稅而已: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越國此時更狠,規定了子女到了年紀不婚的話就連父母都要追責,而對于生育的獎勵也規定的很是詳細,既有物質的獎勵,如獎酒,犬,豬;如果生育多胞胎還可享受國家公費的養育;在快要生育時通報給官方,官方還會派醫生過去守着。

正是在這種人口生育的獎勵及人才的征集下以及諸如“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政策刺激下,“東夷、西夷、姑蔑、句吳四方之民乃皆聞越地之多食、政薄而好信,乃頗往歸之,越地乃大多人。”

第四就是好兵

越邦皆備登人,多人,王乃好兵。——清華簡 越公其事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越王勾踐不聽範蠡之言與吳王夫差交戰兵敗後)4

越王劍

人有了,就得操練軍隊了。越國于是開始強軍。首先是對于兵器的準備,儲存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不但如此,越國日夜研究各種兵器的利弊及使用方法,并且實操之。然後又像當初征集人才一樣到處去收集治兵之道,這樣全國上下都形成了一股“好兵”之風。

對于平時操練的成果,越王還是不放心,有心要測試一番。 “

越王勾踐與吳國決戰(越王勾踐不聽範蠡之言與吳王夫差交戰兵敗後)5

而在《尹文子·大道上》也有記載:“越王句踐謀報吳,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數年,民無長幼,臨敵雖湯火不避。

這時的越國國民簡直就是悍不畏死了,聽到了鼓聲前面那怕是火山,哪怕是深水也一樣勇往直前,以這樣的士氣這樣嚴明的軍紀,後面進攻吳國那簡直就是無往不利了。

五政最後一政就是“饬民”。

所謂“饬民”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使用法律和刑罰使民衆服從。對于尊敬王室的給予獎賞,而對于不遵守越國法律的則給予懲罰,對于一些作歌詩諷刺國家政策的的或不執行的,或不尊等級制度的,統統要受到懲罰。

如果王自己沒有遵守自己發布的政令,小的過失則減少飲食,如果是大的過失則要受墨刑。如完嚴恪的發令,差不多可以說是“天子犯法與民同罪”了,所以“越邦庶民,則皆震動,怃畏句踐,無敢不敬。徇命若命,禁禦莫叛,民乃敕齊”。

越國的“五政”将一個被吳國戰敗幾乎滅國的境地一下子發展成為一個強國,而吳國對于越國放松了警惕,又北上争霸,國力耗損嚴重。在吳國僅留下太子及一幫老弱病殘守國之時,越國看準機會一舉擊敗吳國,最終聽取範蠡之言,一舉滅了吳國,而這才是掩藏在“卧薪嘗膽”滅吳背面的真相。
關注我,史你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