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幼兒啟蒙詩,畫面感極強,有動有靜,有聲有色,俨然一幅農家池塘清水白鵝素描畫。誰能想到,這首簡潔明快、脍炙人口的《詠鵝》詩竟出自一位七歲的蓬頭稚子之口。
古代的“神童”大都出身貧寒之家,“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也不例外,他小時候家中養有一群鵝,他愛鵝放鵝,終日與大白鵝們相厮相伴。有客人至,欲試他的才學,便指着門前池塘裡的群鵝,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一思索,脫口而出。自此這首《詠鵝》成為經典童唱,在我們少小朦胧的記憶裡詠之誦之,浮想聯翩。
鵝,是鄉間尋常的家禽,與雞鴨們同圈同籬,竹籬茅舍旁或阡陌池塘邊,常見大白鵝們淡定從容,大搖大擺走過來。小時候,你玩過小雛鵝嗎?就是農家春天裡剛剛孵出的鵝苗,渾身黃豔豔的,那毛絨絨的軟軟的,摩挲着玩兒忒舒惬,那可是孩子們戀着的玩物呢。
“鵝黃”,腦海裡突然冒出這個詞兒,這是什麼樣的黃呢?百度百科解釋為:鵝黃,中國傳統色彩名稱,淡黃色或微偏紅的黃色。其實就是雛鵝絨毛的顔色,鮮嫩的黃,絨絨的黃。
古人以“鵝黃”引申為各種事物,
“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袅袅垂。”(宋.王安石《半山即事》)
“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宋.姜夔《淡黃柳·空城曉角》)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清.納蘭性德《蔔算子.新柳》)這是指春柳春色;
“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鵝黃色未乾。”(唐.李涉《黃葵花》)
“深紅淺紫從争發,雪白鵝黃也鬥開。”(宋.蘇轼《次荊公韻》)這是指花花草草;
“爐煙凝麝氣,酒色注鵝黃。”(唐.白居易)
“歎息風流今未泯,兩川名醞避鵝黃。”(南宋.陸遊)這是指新釀美酒。
春日裡放鵝最惬意。小時候,我常常趕着一群白鵝去野外放養,鵝群在頭鵝的帶領下,排着整齊的隊伍,一路大搖大擺,“哦哦哦”叫着走來,到得埝東那片芳草地,它們伸長脖頸貪婪地啄食。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那情趣,頗似南宋田園詩人範成大詩裡描繪的意境。
遇到清波漣漣的小河或池塘,鵝們紛紛張開翅膀,撲棱撲棱飛下水,在蕩漾的碧波間遊弋嬉戲,紮猛子、捉魚蝦。
臘後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
何窮散亂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無事群鳴遮水際,争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唐代詩人李郢的一首《鵝兒》,寫盡了濃郁的鄉風鄉情。
河水塘水清澈明亮,映照着岸上的樹木、牛羊,也漂浮着紛紛散落的粉白梨花瓣、嫣紅桃花片,與雪白雪白的大鵝們相互映襯,“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争随流水趁桃花。”(北宋.晁沖之《春日》)好一幅迷人的暮春圖啊!
古代文人墨客愛鵝者不勝枚舉,演繹了許多文壇佳話。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一生愛鵝,與鵝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與“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鶴”并稱,是為“四愛”。
浙江紹興有“鵝池”,與山東臨沂“洗硯池”相對應,都是書聖王羲之“臨池學書”之處。有兩則他與鵝的故事,讀來頗有意思。
第一則故事說:有個老太太養了一隻大白鵝,十分漂亮,王羲之派仆人去買,老太太不賣。他便邀約友人去觀賞,哪想到老妪聽說大書法家要來,殺鵝待客,王羲之惋惜不叠。
另一則稱作“換鵝帖”的故事。山陰縣玉皇觀有個老道士,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書的《黃庭經》,可已譽滿天下的王羲之,怎會搭理他這窘迫困頓的老道士呢?後來老道士心生妙計,精心調養了幾隻名種白鵝,專意到王羲之家門前放養。王羲之“偶遇”,十分歡喜,意欲購買,老道士順理成章提出了要求。王羲之為誠所感,欣然應允,下了真功寫畢,籠鵝而歸。後人便将羲之書之的《黃庭經》稱作《換鵝帖》。大詩人李白有感于此,寫詩贊曰:“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詩聖杜甫也是愛鵝之人。他大半生窮困潦倒,常常像個苦行僧,漂泊在異鄉,因而與下層勞動人民零距離接觸,漸漸融入其中,也經常豢養雞鴨鵝犬。他的詩詞中,這類詩作不乏盎然情趣,比如寫鵝的詩句有“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鵝鴨惱比鄰”“鵝鴨宜長數,柴荊莫浪開”。
杜甫與房琯是好朋友,房琯被罷免宰相時,作為言官左拾遺的杜甫上書反對,結果也被貶斥,為華州司功參軍。幾年後,杜甫到漢州去看望被貶至此的房琯,可房琯高升調走了。閑得無聊,他去遊覽當地的房公湖,一氣兒寫了四首詩,其中兩首是詠鵝的。
房相西亭鵝一群,眠沙泛浦白于雲。
鳳凰池上應回首,為報籠随王右軍。
這首《得房公池鵝》寫的有點兒心酸可憐,前兩句是寫景,描寫眠沙泛浦的大白鵝,像悠悠缥缈的白雲。後兩句引用兩個典故,表達老杜搖尾乞憐的窘态。“鳳凰池”,是中書省辦公之處,當時老朋友東山再起,已經升任相當于宰相的職位;“王右軍”即王羲之,就是“右軍換鵝”的典故。兩句之意為:老朋友呀老朋友,你是高升走了,我還在華州這個鬼地方呆着,你可别忘了咱們的老交情,回頭來提攜提攜我,我老杜願意追随左右啊!
另一首就有點意思了,境界高了很多。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
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
客散層城暮,狐狸奈若何。
這首《舟前小鵝兒》把黃絨絨的一群小鵝寫得俏皮可愛,看到船兒近了,生人來了,便紛紛引頸高呼,好像在斥責一樣。這些令人眼花缭亂的小黃鵝,剛剛羽翼未豐,不由令心生憐意的老杜擔憂起來:如果遭遇狂風駭浪,它們弱小的身軀能抗衡得了嗎?一旦天黑無人時,狡猾的狐狸來了,這群小鵝該怎麼辦啊?老杜借此表達自己的遭遇,曆經安史之亂之災,剛有個安定之所,旋即又被貶谪,靠山不硬,山搖地動,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無獨有偶,唐代另一個重量級的詩人、号稱“詩魔”的白居易也與鵝淵源頗深。他寫有兩首“鵝”詩,《鵝贈鶴》和《鶴答鵝》,以拟人化的口吻,一吐塊壘,直抒胸臆。
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
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這是《鵝贈鶴》的,語言簡捷直白,意蘊明曉——白鵝對仙鶴說:“鶴呀鶴,你倒是因為一剪清風飛上了天,我呢?我反而被人趕到亂糟糟、聒噪噪的鴨群裡去了!你看看,我倆有什麼不一樣的,不都是雪白的長頸,霜色一樣的羽毛,還有殷紅殷紅的腳掌,我哪點不如你了,憑什麼,憑什麼啊!”這個老白啊,你羨慕人家白鶴,表達懷才不遇,可也不能貶低農家那一群任勞任怨、辛勤下蛋的花鴨啊!
右軍殁後欲何依,隻合随雞逐鴨飛。
未必犧牲及吾輩,大都我瘦勝君肥。
這是《鶴答鵝》的,語意也是淺白直出——仙鶴對白鵝說:“鵝呀鵝,東晉的王羲之死後你還能依靠誰呢?也隻能與雞鴨同圈同群,嘎嘎喳喳地飛也飛不高。未必我就會像你一樣被宰殺祭祀,大約是因為我太瘦了,不像你生得那麼肥美!”其實,透過這兩首通俗易懂的“鵝”“鶴”詩,作者提出了一個嚴肅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選人用人、選賢任能,值得現今的當政者深思。
鵝之清逸超然、警覺靈動,不由令人心生愛意。等到老了,我想回到鄉下老家,臨水蓋幾間竹籬茅舍,養上一群大白鵝,“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殘陽極浦雲。”(唐.李商隐《題鵝》)“安得免沸鼎,澹然遊清池。”(唐.呂溫《道州北池放鵝》)就像愛鵝的古人那樣,日日伴着清波白鵝,聆聽鵝唱蛙鳴,與三兩友朋飲酒賦詩,豈不妙哉!
作者: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